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四年前,我正在部队任专职新闻报道员。 1986年8月1日,一家省报第二版采用了我的一篇通讯《军人的未婚妻》,看到样报后,我心里很高兴。写这篇稿子,我是从一位老乡那了解到的。起初,他告诉我,在他回陕西探家时,一位同乡好友(也在部队服役)的未婚妻冲破世俗偏见,因未婚夫家庭劳力缺乏,她毅然到男方家,帮他家干活。姑娘的一片痴情,换来的却是一盆冷水。未婚夫最终嫌她个矮,眼睛小,执意和她“吹”了。  相似文献   

2.
我当新兵的时候,张艳已是老兵,那时她在师宣传队,是小有名气的舞蹈演员,我呢,也算个小有名气的报道员。我长得五大三粗,跳舞摸不住“门”,她对新闻也是“门外姑娘”,不过,她常喜欢到报道组“串门”,原因是爱好写作,目的想取点“真经”,我理所当然成了“老师”。张艳身上优点很多,爱说爱笑爱蹦爱跳,很活泼,但最大的优点是谦虚,听你高谈阔论“新闻经”的时候,人家眼都不眨,乖得像个小猫。第一天听完,第二天保准给你拿来一篇正儿八经的作业请你“斧正”。其实我那时也是不懂装懂,这可能是男兵在每个漂亮姑娘面前一惯的神态…  相似文献   

3.
八年甘苦,一片痴情──我与“小作家丛书”王吉亭八年前,我担任一个辅导中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期刊的责任编辑。那时,中学生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大批青少年文学爱好者倾心于写作和投稿,我常常一天要处理多达四五十件学生来稿。每当我从大量稚嫩的习作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翅膀的痕迹(散文)张晓祺不知什么时候,懵懵懂懂地喜欢上了填写格了纸,于是乎,我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忘不了初学写作时的漫无头绪和蹒跚艰难的步履;忘不了那一个个形单影只,万籁俱寂的深夜;忘不了那一个个孜孜苦读、展民做露的黎明;忘不了那难得的节假B、星期天都被我“慷慨”地变成了“’写作日”;忘不了那~次次诚煌诚恐、满载希望的投寄;更忘不了那一次次品尝虽苦犹甜、苦尽甘来的滋味’”””“”尽管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采。去散步,去看电影,去逛街,更轻松、潇洒。可我仍痴情于这片神圣的“土壤‘’,依旧是…  相似文献   

5.
幽默版     
让座有一回,我亲眼看见一位老大爷给一个姑娘让座。老大爷说“孩子啊,你坐下吧。”那个姑娘坐下后,感激地问老大爷:“您是不是要下车?”老大爷摇摇头说:“不是。我给你让座是因为你吃的点心渣总是掉在我的脑袋上和脖子里。”(刘玉茹摘)睡衣每次去国外做生意,我都喜欢买些当地服  相似文献   

6.
张修 《新闻世界》2007,(12):7-8
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月收入也就两干元,不算多。但我是个有强烈消费欲的姑娘.尤其见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好吃好玩的东西,我就手痒,要用信用卡将它们统统“刷”为己有.往往不计后果,于是就入不敷出了。  相似文献   

7.
在熟悉一些漂亮姑娘之前,有时会听到一些关于她们的江湖传说。 中学时代,班里有个F姑娘,言谈举止落落大方,灵动俏皮的萌妹子一枚。在传说里,F姑娘却是个“大姐大”似的人物,带着一帮小痞子叱咤风云,会因为另一个桀骜的姑娘不屑地看了她一眼而气势汹汹地找人“修理”她。我信以为真,后来和F姑娘同班很久,才慢慢觉得,完全不像老大的模样啊,她只是个美女学霸而已。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姑娘一出嫁.那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棒槌也得抱着走”,似乎和娘家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可是IBM个人电脑事业部.这位已经“领了结婚证的姑娘”,属于法定意义上新联想的人.却是相当的留恋自己的娘家—IBM。  相似文献   

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垂髯之年到不惑之岁,几十年终不改的是我对广播的那份痴情,那份眷恋。孜孜不倦地求索,使我从一个泥腿子“广播迷”,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广播人。 从美好的童年开始,我就爱上了广播,村里人都知道我听广播已到了如痴如迷的地步。但农村有线广播的转播时间是有限的,一天早、中、晚三次播音,满打满算,也超不过六个小时。那时,公社、大队还没有用上电,全靠公社广播放大站的柴油机发电,有时,柴油机坏了,或者需要保养维修,村里所有的小喇叭就都成了“哑巴”…… 听不到小喇叭的声音,我的心里很不好受,顿感食不…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听新闻可以知国情,看新闻可以了解天下新事,写新闻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如果时常想着新闻,念叨着新闻,不但生活充实,而且精神愉悦。1999年,当我在阆中市七里镇司法所工作时,我听说镇计生站正大张旗鼓宣传“婚育新风进万家”的活动,决心要从农村青年婚育新观念中抓出一条活鱼。经过深入采访,了解了七里姑娘谈婚论嫁,把“绣球”抛向技术型青年和懂英语、电脑的小伙子时,一气呵成《七里姑娘:绣球抛向员外郎》。此文不但在多家刊物发表,而且标题还得了优秀标题奖。写新闻和医生看病一样,“望、闻、问、切”一样也不能…  相似文献   

11.
我是新疆兵团农七师一二七团宣传科的一名业余通讯员。几年来,我与《新闻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贵刊这位良师益友指点迷津,使我由一名对新闻写作一窍不通的“门外汉”,逐渐对新闻事业有所了解,渐渐入门。我庆幸,我一个农场妇女没投错“师”。 贵刊内涵丰富,又通俗易懂,它贴近生活又经济实用。它从朴素无华的“小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格调高雅、端庄秀丽的“大姑娘”。我对贵刊情有独钟,在我的家里珍藏着70多本书。 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变成铅字,我对贵刊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我能在强手如林有专业记者参加的地州级好新闻…  相似文献   

12.
痴情与幻梦     
夜幕深沉,冷月高悬。灯下,打开墨香犹在的《痴情与梦幻 明清文学随想录》,读完,“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于是走笔做“痴情与梦幻”,与作者共浇胸中块垒。 作者借随想的自由,随意抒写自己的研究心得,可谓构思精巧,用心良苦。利用随想的形式,行文简练,文笔多情,血肉充满,给读者展示了明清文学丰富多彩的全貌。然而,最令人感叹的是作者的“痴情”,作者的激情、感叹、深刻的反思、诗意化的文笔都溶在情中。这在专门的学术著作中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飞扬 《新闻世界》2005,(9):28-29
“残疾人和健全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样有人的尊严和权利,同样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同样体现着生存的价值……”这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姑娘的铿锵誓言。这位残疾姑娘,就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轮椅上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何燕妮。这位聪颖、自信、顽强的姑娘。面对病魔,曾经悲伤过、绝望过、自杀过……  相似文献   

14.
14年前,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拍下了“大眼睛姑娘”苏明娟喊出的“我要读书”的心声。一张照片改变了这个贫困山村小女孩的命运,更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实施。教育记者“观察一切”,“及时发出警报”,为的都是中国教育这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最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宗旨,也是教育记者的根本利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对邓元生来说,热爱新闻摄影,用“痴情”二字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难怪他一到训练场就兴奋,一听到炮火枪弹声就激动。  相似文献   

16.
旧小说里有些陈词滥调,别样动人,那些作为次配角的中年艳妇们出场是这样的:“某氏,作姑娘时生得千伶百俐,且缠得一双好小脚。父母疼惜,不大管教,成日家未免有些无所不为。看看年近四十,某氏渐渐灰了心……”我看着看着,哈哈大笑,曾经的“七十年代”,风流云动过的一批人,也渐渐“年近四十”。  相似文献   

17.
1986年 11月,《文汇报》曾发生过一场不小的风波,原因是由一篇报道的标题制作不当引起的。该报11月1日发表的《安徽姑娘窃金记》一文,内容是真实的,但却遭到了安徽省广大女青年的严重抗议。我想,“窃金”乃是安徽个别姑娘所为,作为舆论工具怎能好坏不分,笼而统之地称“安徽姑娘窃金”呢?显而易见,安徽省广大女青年的抗议是正确的。我比较了这方面的一些标题,如《常州日报》的《白衣天使风格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受到老姚强烈“邀请”,让我给他即将发排的新书《我的文学地图》(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年版)写个序,待“条件”(一字一元)谈妥之后,本姑娘觉得可以考虑了。  相似文献   

19.
闹元宵     
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孕育出大大小小的传统节日。从“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的春节,清明节的“踩青”,到五月端阳的“游百病”,中秋节的“观月华”,都尽可能办得红红火火,其中最特别的是正月十五“闹元宵”。去年正月十五那天上午,我正准备拿起《鲁宾逊漂流记》去漂洋过海,忽从街上传来“咚咚锵……”的锣鼓声,我的魂儿好似被勾了去,拔腿就往外跑。看热闹的人还真不少。喜气洋洋的人们挤满了并不宽敞的大街小巷,连多年不出门的老婆婆也由儿孙们搀扶着出来了。雪后街道被装扮一番,给节日添了几分…  相似文献   

20.
记得在1993年固始县冬运会上,一位瘦小单薄的山区姑娘何艳红,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了三项赛跑的金牌。大刘、小朱和我三人一起去采访她。大刘的报道没有写小何的片言只语,却写了领队一句话:“我代表全乡人民感谢她1”小朱写的消息中,何艳红是这样说的:“我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与教练严格要求分不开的,”我观察到:这位朴实的山区姑娘不断重复地说着;“俺说不准,也说不好,俺就知道这是为俺乡争光,所以就拼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