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婷 《传媒》2014,(19)
正近年来,学界关于电视电影的研究逐渐升温,主要集中在其类型化发展、制作模式、叙事策略、艺术技巧等方面,电视电影有其特殊的制作和传播规律,既要具备电影的内容要素及拍摄技巧,又要符合电视这一传播平台的特性。目前,我国地方性电影频道的发展并不理想,尤其在内容生产、受众定位及区域化传播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形成电视电影的文化特色。在电视电影发展中应着重打造"电视—电影"的一体化制播平台,在内容方面注入地域文化元素,形成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刘琳 《视听界》2002,(6):21-22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视听门类,它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英国的电视电影出现于80年代,之后便迅速成为一个特别突出的工业现象,为其民族电影发展提供了空间。电视电影在中国的出现绝非偶然。由于近年来中国民族电影的不景气和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的兴起,为解决电影频道的片源问题,“为适应影视合流的国际化趋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丰富电影节目,培养影视新人”①,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于1999年初在国内率先推出电视电影。截至2001午5月,“电影频道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2):I0002-I0003,I0028,F0004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影视合流”的改革构想。90年代初.广播电影电视部决定筹建“电影频道“.以此作为加大电影系统改革力度,振兴民族电影的重要举措。电影频道正是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和发展实际的产物是依托电影业又促进电影业发展的有力措施。10年的实践证明.电影频道的组建和发展是落实中央影视合流政策的重要成果和成功典范充分发挥了电影电视的整体优势.满足了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了民族电影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电影理论的研究就是这样一个逐步发现的"进化"史,由"电影是一门艺术"到"电影是一种媒介手段",或者各自成为一种研究视角,即分为电影作为艺术、电影作为媒介、电影作为文化等.总之,电影已经被当作是艺术、媒介、文化角色全然分开的肢解物.其实,这并不符合电影发展的实际.作为唯一依赖高科技以及高投入的艺术,在创作之初就必须考虑商业回报,所以,传播事实上就是考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电视电影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决定投资5000万,在1999年内拍摄100部电视电影。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举措,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可是,对于什么是电视电影,乃至电视电影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意义,尚未见到深人探讨。本文意在通过对电视电影的界定,来探讨电影形式的多姿多彩及未来前景。人们一般认为,所谓电视电影,是指为电视而拍的电影。也就是英语的“MoViemadeforTV”。这个表述相当含糊。首先,怎么拍才算是电影(究竟是用摄影机拍摄呢,还是用摄像机拍摄),这一点是不明确的。其次,观众所看到的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究竟是电影呢,还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影评的发展,而传统纸媒上的影评也并未放慢步伐,有了新的飞跃.与此同时,不同于上述两类影评形态的电视影评也在当下终成气候.电视影评指的是以电视台作为主体传播平台、进行以影评为主的电影文化传播形态;其在国外早已发展成熟,在国内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新生事物,以往包括北京电视台在内的许多电视平台也都有过这方面的实践.然而,真正将这种影评形态坚守下来并打造成为中国电影评论的品牌者,当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的自创栏目《今日影评》.该栏目在众多形态的影评中脱颖而出,产生了其他影评形态所不具备的独特文化价值,成为推动中国电影发展、建构中国电影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成了众多影评人的心灵归宿.  相似文献   

7.
引言 随着电影重新成为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欣赏电影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数字传媒的广泛兴起,电影院也不再是观看电影的唯一渠道,观众的观影渠道日益丰富.电视台上电影频道的开设,使大众可以通过电视观看电影.电影频道播出的影片凭借品种丰富、观影便捷、收购新片迅速、收视免费等特点,①使得这个观影渠道颇受大众的喜爱.而电影影碟DVD凭借价格低廉和方便珍藏的高性价比,成为了大众的又一不错选择.如今,拥有惊人的信息承载量和"超光速"的传播速度的互联网,成为了电影院的强劲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高方)2月16日,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电影频道《今日影评》主办、1905电影网协办的“2016-2017贺岁档-春节档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云集数十位电影界、影评界人士,共话贺岁春节档,探讨如何提升电影艺术的创作质量与发挥电影评论引导作用,为2017年中国电影发展作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参加会议并发言. 由元旦、春节衍生而出的贺岁档、春节档一直是各路影片轮番登场、收获票房的“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9.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和电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播工具,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部门,已经成为当代社会文化信息结构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电影艺术的发展历史是一代代电影艺术家不断探索电影发展规律,不断挖掘电影艺术表现能力的过程,电影作为一门最为年轻的综合性艺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行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电视电影虽说已整整"十岁",但其自身并没有发展成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类型。从电视电影发展史来看,电视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靠的结果。电视电影具有"类电影"性,它所唤起的只是电视观众对电影的一种想像;而为了给观众提供廉价新影片则成为电视电影催生的动力。电视电影在发展中面临着电视剧、影院电影和VCD、DVD等观影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电影以蔑视的目光打量电视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电影将电视比作洪水猛兽的喧嚣也已经尘埃落定.电视的兴起取代了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的主流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无数的电影人纷纷"落草"挤上电视的大篷车赶去淘金.也许最好的诠释是法国著名影人让·吕克·戈达尔.他说:"电视不是一种表现手法,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据证明,电视内容越是弱智愚蠢,人们就越象中了魔法似的坐在它前面的椅子上一动不动."然而十年之后,这魔法使戈达尔自己也扛起了摄象机.但这并非就是电影的不幸.执著的电影人决不会轻言放弃,他们在顺应潮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又为电影开拓了片新的发展空间.这就是电视电影(made of TV movie),一种为电视而制作的电影.  相似文献   

12.
马蕊 《传媒》2015,(18):51-53
戏曲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传统大众文化的代表,戏曲的传播方式经历了"从戏台到电影、电视、互联网、移动终端的变迁".新媒介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戏曲的传播方式,还丰富和拓展了这一古老艺术的表现形态.当电视媒介与戏曲艺术结合,形成了戏曲类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残疾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让更多盲人享有电影艺术发展成果,7月18日,广电总局所属中国电影科研所、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和电影数字节目中心在中国盲文图书馆启动了“口述影像文化助盲”公益行动。据介绍。此次“口述影像文化助盲”公益行动,4家单位共捐赠了100部电影资料,招募了98名职工加入志愿者队伍.其中大多数是电影创作和研究人员,他们将成为口述影像的讲述者。(消息来源:新华网)  相似文献   

14.
<流金岁月>是电影频道(CCTV-6)1996年4月推出的一档介绍中国经典电影、引导观众欣赏优秀国产电影的节目,经过近十三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一档浓缩中国电影文化精粹、展现中国几代电影艺术家风采的电影类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中国对境外影片审核与引进制度逐步放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涉足境外电影产业,而传统媒体也积极开发境外电影的电视端发行渠道.互联网视频网站在广电严控下进行OTT业务开发,也为境外电影在中国电视端播出创造可能性,互联网和云数据为电视端观看境外电影提供技术保障,智能电视和周边硬件设施将电影观众拉回客厅,而基于有线电视宽带资源的全国电影频道联盟也将继续发力,打开电视看电影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李彦 《传媒》2001,(9):42-43
一张漂亮的小生脸探进麦当劳的大门,一个高个子很帅气的小伙子推门而入.坐到桌边时,微笑的眼神中带点儿狡黠,一望而知这是个聪明、调皮的大男孩.他就是电影频道电影欣赏栏目"边说边看"的主持人赵宁宇.  相似文献   

17.
新闻链接2012年3月26日,2012"影响荟萃魅力独享"——电影频道-CCTV6西南地区广告客户交流会在西南重镇成都成功举办。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分会秘书长金国强、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亚宁、广告部主任党海燕、电视电影部副主任董瑞峰、北京新盟盛世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国庆、北京雷明顿广告有限公司董事副总尹露、西藏东方博杰广告有限公司销售中心总经理刘然,以及众多广告代理公司、媒体、广告主出席了本  相似文献   

18.
《今日影评》是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自制的栏目,经过不断的实践,在多种多样的网络影评和电视影评节目当中独树一帜,不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独特文化价值,并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格局重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今日影评》栏目出发,深入解析了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其发展出路,提出了当下电影格局再构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电影艺术成就研讨会"在京召开.60多位来自中国文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家协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应邀到会.研讨会分别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和副所长赵卫防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在大会致辞中高度赞扬了中国电影艺术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