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在阅读报刊,很难见到报刊的“更正”。这么说,“无更正”是值得欣喜的事,何来之忧? 然而,在人们戏言“无错不成报”的今天,报刊“无更正”并非无差错可更正,而是出了差错不想公开改正。举几个例子。某报一则消息的标题,当中一个地名便有两处差错,“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错成了“广西石林彝族自治县”,报纸没“更正”;另一张报纸刊登一幅照片,文字说明称:  相似文献   

2.
为了杜绝虚假不实报道,一些报纸最近相继推出了“更正”栏目。《宁波日报》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本报更正”栏目,除更正差错、向读者致歉外,还公布当班责任编辑名字和挑错热线。栏目一见报,读者那边一片叫好声,为报社的莫大勇气而大加赞许;而编辑部内部却是认同者寥寥,尤其是编辑更是消极应付。于是,“更正”栏目几期下来后就变得不太正常,即使出了见报差错,编辑也是能瞒则瞒,瞒不了则力争尽量不见报更正,有些“更正”甚至是在报社编校质量领导小组的敦促下才勉勉强强见报。读者叫好的“更正”栏目为何会遭报社内部冷遇?原因在于我们有的采…  相似文献   

3.
因查找资料,翻阅了一些地市小报,发现“更正”刊在“中逢”里的比较多。有家地报三四月份发了三则“更正”、一家市报一个月发了二则“更正”全部发在“中缝”内。笔者不禁产生疑问:“更正”何必钻“中缝”呢? 报纸出了差错,发则更正,以防讹传,并引以为戒,顺之常理。天天办报,哪有不出差错之理?就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及各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报纸,恐怕还找不到没发过更正的例子。而出差错较多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8日,《解放日报》二版发表了一篇批评上海友谊商店营业员侮辱外国顾客事件的报道。由于报道内提到的一个司机不是中国旅行社的,因此,报纸在第二天就作出“更正”。谁知,这个“更正”没有达到“更正”的目的,那位司机不是国际旅行社的,而是“上海市旅游汽车公司”的,为此,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要求再次“更正”。对于这个枝节性的差错,是否有必要作“更正的更正”?  相似文献   

5.
余亚莉 《新闻界》2004,(6):68-69
众所周知,《纽约时报》的“更正”栏是由1977年上任的执行总编辑艾布·罗森索创设,它是将散布在各个新闻版面的更正项目集中在一起,从而自成一个“更正”专栏,时报也因此被誉为最负责任的报纸。但比“更正”栏的创设意义更为重大的则是它的另外一个栏目“编者的话”的设立。罗森索认为,新闻更正“不足以概括记者及编辑们在新闻写作和处理上所有的缺失。”①新闻报道有时在事实上并无缺失,但由于记者和编辑的一时疏忽,有意无意的遗漏一些重要部分,从而造成新闻意义的失实,导致对当事人的不公平。另一方面,有些事实有其重要性,但时报没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翻开各种报刊,常常看到“更正”、“重要更正”一类的启事,简直形成一股“更正风”了。为什么要“更正”?无非是因为以前播发或刊登的新闻、文章有错误,需要改正。有错误的报纸、刊物和书籍印好发行出去,早已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有些读者看不到这些“更正”启事,不良影响就根本无法挽回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都在提高质量。希望新闻战线上的同志们,以对党、对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千方百计减少差错,切实杜绝各种错误,少来些“更正”。  相似文献   

7.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  相似文献   

8.
我从首都和省市十几家报纸上初步搜集到七十多则“更正”,对这些“更正”作了分析,觉得不同的更正差错的方法,反映出办报人员对待差错的不同的态度。先说一些报纸严肃对待差错,认真更正差错的事。一是谁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沈阳日报总编辑刘黑枷提出,如今的报刊更正差错,几乎都是吃“大锅饭”,发表文章署自己的名字,更正时却由报纸出面,很不合理。沈阳日报为了消除这一弊端,规定谁的文章出差错,由谁署名更正,编辑、记者、总编辑概不例外。刘黑枷在一篇散文中把苏轼诗误为杨万里诗,更正时即署上自己的姓名。  相似文献   

9.
读《星期天》5月4口一版,有一则“更正”,为了引人注目,黑底“白”字.是力更正上一期一篇稿件中两个字误。为了两个也许并不十分重要的字误而在一版位置加以更正,足见编者对报纸和读者认真负责的精神。何以有此感想?笔者常看报纸,发现有的报纸长期未见“更正”,并非报纸无错。有家报纸,将“半坡饭店”误为“半破饭店”,“土”、“石”之误,“坡”、“破”之差,意思何其远矣!不仅应予更  相似文献   

10.
解放日报副总编辑陈迟在一次会上,对萍乡的新闻工作者说:“同兄弟报纸相比,恐怕本报登的‘更正’最多。我们是以敢登‘更正’为荣的!”乍一听,颇惊讶;细一想,又觉得不无道理。过去,我看到报上登“更正”总皱眉头。接触新闻工作以后,方知出报工作复杂,要求又急又快,差错实在难免。怎样对待差错?出了差错该不该登“更正”?还是一般差错带过;只对大的差错才登“更正”?各报社的作法不尽相同。而解放日报则是尽量做到有错必纠。这样做是否影响报纸的威望?否。有错必纠,以敢登“更正”为荣,实际上是以胸中有读者为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