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展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系主任。195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在海军部队服役9年,从事记者工作8年,1996年7月起任教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新闻媒介运作机制和战时新闻传播事业。已发表论文有《新闻事业成因论》《新闻宣传异同论》《(纽约时报)编辑机制探析》《美国主流政治文化与普利策新闻奖》等70余篇。2001年至2007年组织了由海内外多学科学者参加的“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著作和译作有《战时新闻传播诸论》、《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新闻传播学原理》、《美国新闻史》等,主编有《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与实践》、《新闻舆论监督与全球政治文明》等。  相似文献   

2.
一、从研究的理论视野看国内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发展状况从目前国内关于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内容出发,以主要吸收的研究理论来进行分类,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角度,这方面的成果主要是从软实力等政治理论以及国际关系现状出发,对我国应该向国际社会呈现出的国家形象做一种定位和设计。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政府形象传播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国内传播学界的不断关注。曹劲松《政府形象传播》一书深入探究了政府形象传播的"道"与"术",书中既有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又有体系完备的理论建树;既有典型个案的深入剖析,又有共通经验的深刻总结,可谓近年来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研究领域的又一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4.
曾维康 《今传媒》2010,(4):10-13
近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彬教授应笔者之约,就其《中国新闻社会史》一书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说,该书的写作"其实是无心插柳"。2001年,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为例,在全媒体整合传播背景下,结合跨文化与跨语境传播、国家形象传播及国际关系、外交政治等理论,综合运用个案研究、质化研究等方法,剖析其在全媒体整合传播下打造中国文化软外交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两方面的表现。其深层“可视化”地传播中国饮食文化“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凭借优良品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发展的准确解读,在品牌构建、国家传播、文化表达、全媒体营销等多领域的开拓式探索,为中国纪录片进军国际市场,实现中国文化国际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学人风采     
《今传媒》2020,29(3):F0002-F0002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华夏传播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等集刊,主编《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等多套丛书;出版《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等著作30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四次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关于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 ,其学科来源主要是传播学、新闻学、国际关系学等 ,其研究具有迫切的现实性 ,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玄化、泛化、空化和术化等问题。本文认为深化国际传播学研究应从国际传播本体研究、国际传播史研究、国际传播“术” (技巧 )研究及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研究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以2009年《纽约时报》中的62篇涉华国际关系类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框架理论为基础,利用甘姆森与雷恩(Gamson&Ryan)的"诠释包裹"分析取向归纳出了针对不同国际关系事件的六类"政治类"涉华报道的新闻框架,并由此总结出了"迅速崛起"、"引发忧虑"、"利益独大"、"专横独断"等四类中国政治形象。虽然《纽约时报》中的负面的中国政治形象远远多于正面的中国政治形象,但是对此过分情绪化的批判并无益处,最终我们需要认识到:新闻框架本无对错之分,理性对待才是根本,为我所用才是王道。  相似文献   

10.
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功能与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乃至生命关系密切,涉及社会安定、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文章认为,食品安全信息报道是媒体社会监测功能的重要内容,并探讨了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左灿 《东南传播》2021,(1):77-82
2020年11月17日下午,以"《新莱茵报》的编译与研究"为主题的《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增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线上和线下的与会代表们都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出版的这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增刊表示赞赏,对陈力丹教授团队的编译工作表达了敬意,并围绕《新莱茵报》的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编委、研究员季为民主持了研讨环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政治传播学角度,结合相关国际关系理论,对国家形象的功能价值和建构途径进行阐释;以国庆60周年报道为案例,通过对网络媒体的新闻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将国家形象概念操作化为政治、人权、民族等9个维度的指标,测量外媒新闻报道倾向,评价对外传播对国家形象构建的成效,试图得出各维度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及各维度间的关联。从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困境的内外部原因,并从战略传播角度提出建构和传播积极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新 《新闻界》2006,(2):53-54
近20年间,中国新闻界有过多次界定新闻的高潮。最近一次是在2003年。这一年,黄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一文,之后《现代传播》杂志第2期发表了王渝新的《对“新闻”界定的探析》一文。他们对新闻定义的研究,作为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两个成果,被写进了《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报告中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沭。  相似文献   

14.
2013年以来,国内的领导人漫画形象作品不断推出,先是"复兴之路"账号发布《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视频漫画,接着是具有官方背景的千龙网发布《习主席的时间去哪儿了》成组漫画,最近澎湃新闻官方微信账号发布了具有总结性的"十大领导人‘萌’漫画"。领导人漫画形象在我国的流行,释放出生动的政治信号,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过去僵化保守的政治传播生态的变革。本文结合漫画样本,对其成因及政治传播影响力做进一步解读。  相似文献   

15.
《报刊之友》2013,(9):9-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已经逐步改变了积贫积弱的传统国家形象,正以一个负责任的、强大的大国形象屹立在世界之林。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世界人民景仰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想了解中国,其中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媒体。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级盛会、活动不断在我国举办,如北京奥运会、世界媒体峰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广州亚运会等国际盛会,无疑给中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本国和国际媒体的报道,中国的国家形象不断向世界传播。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其实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政治传播,因此国际受众构成不同,国家形象传播也就没有一个笼统的、适用所有国家口味的统一标准,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不同受众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塑造国家形象,使中国走向世界。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特从对外传播角度刊载相关文章,首先特邀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戚呜教授撰文《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研究》,文章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唐人街免费报纸的宣传特点,认为此类报纸不仅方便了国人在异国他乡的信息交流,同时也在潜意识中宣传了国家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刘林利博士的文章则从实践出发,细数南京城市形象的对外传播之道,虽然谈的是南京,但我们应以小见大、推而广之,从中学习总结出国家整体形象对外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状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活动和一种政治策略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而且,在文化研究和文化社会学领域之内,对大众文化中的女性形象所表现出来的不断增加的兴趣,已经成为广泛复苏的女权主义和女权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因此,就传媒对女性问题所作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状态的分析是对日益兴盛的女性问题研究的最好回应。1995年9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在由189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的《行动纲领》中,确定了一个重大的关注领域即  相似文献   

17.
蒋艳芳 《新闻知识》2006,(11):26-28
任何传播活动都是为了取得某种效果,“不为效果而从事传播及传播研究,同不为胜利而进行战争,是一样荒谬,一样不可思议。”[1]在传播效果研究中,最具实用价值的当属劝服理论。西方传播学中的劝服理论(p e r s u a s i o n),又译为“说服理论”,是传播者试图利用传播的信息来改变他人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研究。最早对劝服理论开展系统研究,并卓有影响的是以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霍夫兰为首的耶鲁学派。霍夫兰(1912-1961),他是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劝服》被视为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的代表作。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活动,也是…  相似文献   

18.
2002年12月21日至22日,第二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召开。这次研讨会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学院科研处和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合办。经过新闻与传播系在短短一个月的精心筹办,来自新闻传播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海外,港澳和内地的专家学者和来自新闻舆论监督实践第一线的有关媒体代表76人住年终岁末之际冒着大雪参加了会议。会议主办方紧扣时代脉搏,围绕  相似文献   

19.
郭镇之     
《中国广播》2013,(10):I0002-I0002
著名新闻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主要著作和教材有《中国电视史》《北美传播研究》《传播论稿》《中外广播电视史》等;合作的译著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等;合作的著作和教材有《聚焦〈焦点访谈)》《守望社会:电视暗访的边界线》《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当代广播电视学》等。  相似文献   

20.
胡林艳 《新闻世界》2010,(8):174-175
哈罗德·伊尼斯是加拿大经济学的开创者。他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发现了传播技术对政治和经济的革命性意义,其晚期的两本著作——《帝国与传播》(1950年)和《传播的偏向》(1951年)为传播学的研究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也使他成为所谓的"媒介决定论"学派的开山鼻祖。大多数学者只看到了伊尼斯的传播媒介理论,却鲜有看到其传播政治经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