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记者摇篮》2014,(2):70
200多年的历史、20万亩的面积、36万吨的年产量、18万吨的鲜贮能力……记者在北镇市鲍家乡的国家级葡萄标准园采。访时,一派丰收景象映入眼帘,正忙着采摘葡萄的鲍家乡芦花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春山喜笑颜开地说:"今年,我们葡萄园产的绿色无公害套袋葡萄又获大丰收,我们的目标不仅要领先全省,更要叫响全国,走向世界。"北镇市一直以来就把葡萄作为"一县一业"产业来规划和扶持,2012年,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专家委员会授予北镇"中国鲜  相似文献   

2.
任民 《新闻天地》2011,(1):34-35
她是谁?农家大嫂?不,她是教授,人人景仰的湖南农大的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当然,她也是葡萄种植户的“守护神”,“大恩人”、“救星”、“浩菩萨”。  相似文献   

3.
王东山 《档案天地》2013,(11):59-63
古代中国,笃信一种哲理性很强的说法,那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自古至今,世人往往把这三个短句。概括成人生的“三大境界”。其实,也等于“禅机妙理”的无限奥妙吧。  相似文献   

4.
《小朋友》诞生于一九二二年四月,那时我才八岁;《小朋友》创刊人黎锦晖写的《葡萄仙子》小剧,却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因为我演过“葡萄仙子”,还担任了“葡萄仙子”的主角。那时,我姐姐懿先,刚从燕京大学毕业还乡,她带回了“五四”时期新鲜的艺术气息,那时她在福建仙游岚亭小镇上,任岚亭中学校长,她是第一个在穷乡僻壤给孩子们介绍《葡萄仙子》的。她给我化装,教我唱歌和跳舞,她把艺术之花,撒向孩子们的心间。记得那是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岚亭的  相似文献   

5.
一家报纸用《军令如山倒》的标题,我认为把“军令”和“山倒”放在一起,不妥,写了一个意见,不料编辑先生马上用周立波、杜鹏程的小说中所用此语,说没有什么不对。还有一位先生,各打屁股五十,说这也对,那也可以,而且引《俗语词典》为证。一个标题用错了字,按照现在的规格,可说司空见惯,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山”和“山倒”,确是两个概念,把它们混淆起来是不妥的。 “铜山西倒,洛钟东应”,所谓山倒,其实当时是陇  相似文献   

6.
“春季里来绿满窗……”金嗓子周璇那甜润歌喉唱出的《四季歌》,感染了不知多少听众。一首普通的歌能深深印在人们心中,贵在演唱者那纯真的感情。然而,我们的一些业余文学作者也爱唱一种“四季歌”:春天来了,他们不约而同地写小草,写春雨,写桃花,写春游;夏天到了,他们争着写夏夜,写荷花,写蝉;秋天,他们咏月,写秋叶,谈收获;  相似文献   

7.
“拉大旗,作虎皮”是很不少见的。“拉大旗”的目的却不仅仅在于“作虎皮”,而在于替那“拉”的人作“自我的服务”。大旗一拉,便有虎皮加身,结果便可遂一己的利益。 《工人日报》1993年11月21日有轶事如下:深圳龙岗区葵涌镇一玩具厂11月19日失火,烧死了81人。这应算作比深圳爆炸更重大的事件,因为人确实要比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写的言论稿时而见诸报端。有人便问我:“写言论稿有什么秘诀?”我说:“打山仗!”“打山仗”在我的家乡就叫吵架。后来,也延用作大声争吵。那么,“打山仗”与写言论稿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9.
“苍藤蔓架覆檐前,满缀明珠洛索圆”,地处丝绸古道要冲的吐鲁番素以“葡萄之乡”闻名遐迩。吐鲁番位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天山山间陷落盆地中。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有丰富的光热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与盆地地形,非常适合葡萄的生长发育,是世界公认理想的葡萄栽培区。“六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在吐鲁番建立了大型商品葡萄生产基地,80年代初又开始扩大葡萄栽培面积。到1997年,吐鲁番葡萄的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葡萄总产  相似文献   

10.
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古稻田,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古城址城头山,勤劳朴实而富有创造力的澧县人民,在澧阳平原上谱写了一曲神奇的葡萄神话  相似文献   

11.
“文山会海”,通讯员会随时碰到。“山”,有别人造的,也有自己造的。“山”虽难登,但其中有“宝”,就看你如何去开采。去年底,我去县防疫站采访,适逢年终总结,他们便将各科总结、全站总结全抱给我,几万字的公式化文章,面面俱到,写得粗浅,不便编稿。耐心看完后,我从中挑出“我们监督了城关食品卫生”一句为线索,深入采  相似文献   

12.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7,(30):81-82
“不容分说”意思是不容许对方分辩(分说:分辩).语见《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后边两个赶到跟前,见了小娘子与那后生,不容分说,一家扯了一个,说道:‘你们干得好事!却走往那里去?’”例如明·吴承恩《西游记》二十一回:“行者依言,按落云头,不容分说,掣铁棒把他洞门打破,叫道:‘妖怪,还我师父来也!’”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七回:“说着,一个上来解荷包,那一个就解扇囊,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姚雪垠《李自成》三卷四十五章:“衙役们带着火签、传票,挂着腰刀,拿着水火棍、铁链、手铐,下乡抓人,如狼似虎.一到红帅家中,不容分说,见人就打,见锅碗就砸,声声要抓红帅的爹爹.”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六章:“说完,不容分说,便把朱恽轩摁在堂屋上方正中的太师椅上,扑通一声跪下去,纳头便拜.”  相似文献   

13.
学者崔学古说:“一字粗,即一句不雅;一字腐,即一句不新。作文知炼字,便观之如明霞散锦矣。”(《学海津梁》卷二)这就是说,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如果一个字用得粗野,那就影响得整句都不雅了;如果一个字用得陈腐,那就影响得整句都不新了。若写文章重视炼字,就会给人以“明霞散锦”的清新之美。一些富有写作经验的老作家,是极为讲究  相似文献   

14.
1921年秋天我出生在北京.1937年秋天离开时刚满十六岁.漂泊了十二年.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段童年记忆,仿佛那里才是故乡。1949年我回来了,又是秋天,刚好二十八周岁.向往着回到那美好而安静的北京.可是一下火车就发现和记忆大不大,但也算不得年轻,所以就进了政治研究院,享受中灶待遇。  相似文献   

15.
翻看有关电视的评论文章,发现“雷同”与“上星”是近一个时期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记得10多年前看到一幅漫画,内容是几位画家围坐在葡萄架下临摹,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画面很是传神。这幅挂在葡萄架上的画,画的也是葡萄,画的解说妙笔点睛———“听说葡萄能卖好价钱”。思之猛悟,今天人们群起而效之的“雷同”与“上星”,不过是“听说葡萄能卖好价钱”的重复罢了。雷 同如今,每当周末,各电视台以主题为“找乐大战”、“爱情大战”的帷幕即拉开,咋一听,似乎很是繁荣,多采多姿,静心一看,就感到,开始做这类节目的还算是创新…  相似文献   

16.
说来也奇怪,“社会效果”这个词儿,编辞典的,谁也不会想到收进去。而对于吃新闻饭的,那却是一条金科玉律。尤其是跑政法的,更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比如揭露流氓罪恶,虽是兽欲横流,却也只好写到“呼的一下吹熄灯”为止,否则便有“诲淫”之嫌;又如那根开锁的铁丝,尽管是犯案的关键所在,也只得断然割爱,含糊过去。于是虽然读者难免扑朔迷离,但青  相似文献   

17.
记者这行当在社会上是很吃香的。于是乎,有些人千方百计欲牟取记者的席位,无缘遂愿的,搞个“特约”什么的也行,连“特约”也搞不上的,则干脆搞张印上“记者”的名片儿,堂而皇之地充任起记者来。鱼龙混杂的不是记者的记者漫天而飞,犹如行空的天马“自由驰骋”。到农村,去厂矿,甚至跑到机关,凭一张名片儿,拉广告,要赞助,吃请席,收礼品,弄得有人一见“名片儿”便心惊肉跳。鄙人有几位“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熟人,数日不见,便从怀中摸出了那印有“记者”字样  相似文献   

18.
采、彩两字在字形上的区别是,后者多了三撇。“彡”,读音为shan(山),其义除了和毛发有关外,常和色彩有关。比如,“彪”指老虎身上的花纹,“彤”指用红色涂饰器物等。在汉字实际使用中,采、彩并没有形成严格的区别,直到今天,仍是“喝采”和“喝彩”并用,“精采”和“精彩’不分。 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动词的“采”,一般不会用错。这显然是个会意字,上面是“爪”,下面是“木”,表示用手去采摘树上的果实。所以《说文》中说:“采,捋取也。”这是“采”的本义。由此又引申出选择、搜集等义项。“采”组成的词有采用、采纳…  相似文献   

19.
上海人称谈恋爱为“淡朋友”。谈朋友,那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朋友带给你的是甜蜜、欣喜、谜一般的神奇和叫人时时想去探究,欲罢不能又萦绕于心的感觉。难怪有人称恋爱是“刻骨铭心”、“电击般的震撼”。有的人经历了几次感情波的冲击,我想那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至少可以丰富他的人生阅历。说实在的,自从我和丈夫L结婚后,我便与“谈朋友”这词握手告别,对“恋爱”有了新的注释。我视”移情别恋”为浪费感情、浪费精力、浪费时间的玩艺儿。可是,大自然的诱惑.科学的进步,使人会情不自禁地恢复人性的本能,你会全心地投入到“爱”的漩涡中去。那是我家来了PC(家用电脑)后。在小时候,从学写第一个字,我便与纸、笔结下了不解之缘。妈妈教我写字画画,没纸和笔是万万不行的。几十年来这已成了定向习惯,似乎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20.
宋诗多机锋,多理趣,如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之类然。便是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知名的杨万里,也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这样的清新中饱含“理趣”的诗作。诗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看来,情、景、理、事,不仅是客观世界的固有“生态”,也是诗文之中固有的“内涵”,或者不如倒过来说,情、景、理、事之所以是构成诗文作品的重要部件,是因为它们本身都是生活“原生态”的重要构件。 夏日炎炎,读到两篇有关炎夏的消息,令人感喟唏嘘。两则消息说的都是武汉之热。前一篇报道说:夏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