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读者也许不了解翻译工作的辛苦,一部著名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不知经过译者多少日日夜夜的推敲与琢磨。对那些诗作的翻译,更是艰难。 季羡林先生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历程,更是令人感慨涕零。他翻译这部史诗饱含血泪的故事,记载在季先生新近出版的《牛棚杂忆》和《季羡林的传记》中。  相似文献   

2.
笑着走     
季羡林先生2009年7月11日辞世。季先生自上世纪20年代起笔耕不辍,毕生著述千万余字。刚刚出版的《季羡林全集》(1-6卷)(共32卷,预计2012年编纂完成),既有先生自己编定的专集,如《牛棚杂忆》、《学海泛槎》,也有这次才得以汇总的各类单篇文章,包括先生1996年以后的新作,还有少数未曾发表的文章。本刊选摘季先生晚年新作,便于读者了解季先生对于生死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考证,也叫做考据。在清代,义理、词章、考据被认为是三个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学科。”…这是季羡林先生《为考证辩诬》一文开头的话。或许是极左思潮下的某种需要,也或许是因人废言(现代学者中大力提倡“考据”的是胡适而不是鲁迅),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曾经被批判和否定得一无是处。季先生的《为考证辩诬》批评了关于“考证”的种种误解。显然,季先生是提倡考据方法的。近几年出版的一些谈名人读书治学的著作,提倡“考据”的还有一些:1999年三联书店出版的胡适《读书与治学》,更是大力提倡学术研究中的考据方法。三联书店近来出版的《量守庐学记》、《量守庐学记续编——黄侃的生平与学术》、《励耘书屋问学记——史学家陈垣的治学》、《蒿庐问学记——吕思勉生平与学术》等等,也都是把考据方法作为治学的关键。为什么会这样?季先生在《关于义理、文章与考证》中一语道出了其中真谛。  相似文献   

4.
《峤雅》及其版本骆伟(中山大学信息管理系)1984年《广东图书馆学刊》第1期,刊登了黄灼耀先生撰写的《谈关于m露<娇雅>的一些问题),时隔8年,我在编辑《岭南文献》(古籍)综录》过程中,注意检读《娇雅》及有关文献,特就此文,以为黄文之徐绪。(一)明末...  相似文献   

5.
《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季羡林著,华艺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学海泛槎:季羡林自述》是季先生在耄耋之年回首自己八十余年求学、治学历程,讲述个人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的学术自传。诚如季先生自己所言:“我的确是一匹老马,识一点途也是应当的。但是识的途是否正确,我却没有把握。我平  相似文献   

6.
《寒山子诗集》版本研究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山子诗集》版本研究匡补段晓春(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对于《寒山子诗集》版本源流的专门研究,有已故万曼教授的《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以下简称《叙录》)和钱学烈先生的《寒山子与寒山诗版本》(《文学遗产》增刊16辑,又见其所著《寒山诗校注》前...  相似文献   

7.
1989年到镇江图书馆访书,见到小说《触目惊心》残卷,以为是普通流行的本子,未予抄录。回南京后,查已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其它介绍小说书目的书籍,皆未著录,又求教明清小说专家,方知是稀见小说。1993年5月,抽空到镇江,将小说残卷全文复印了下来。今作一叙录,以告小说研究界。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作品的译介和研究,自20年代泰戈尔访问我国至今,已经取得比较可观的成绩。就作品翻译而言,50年代的《泰戈尔作品集》出版,是至今为止对泰戈尔作品的最大译事;湖南人民出版社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对其诗歌的翻译也蔚为大观。就对其作品研究而言,所有的东方文学史(或亚非文学史)都辟了专章对他的生平、思想、作品给予全面的分析评价;单篇的研究论文更是不计其数。单是国外(尤其是印度)泰戈尔生平和思想研究专著的翻译就有近十种;据笔者管见,计有:季羡林先生译的《家庭中的泰戈尔》(漓江出版社,1985年),黛维夫人以轻盈的文笔回忆了生活中的泰戈尔。倪培耕先生翻译的《泰戈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部也是最详尽的泰戈尔生平交接创作介绍。倪培耕先生编译的《泰戈尔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比较充分地收集了泰戈尔的文学论文,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再就是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和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泰戈尔评传》,对其作品和思想进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国故新知——汤用彤先生诞辰百周年纪念文集》的序中说:“中国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叶学术发展有一个大转变。俞曲园能熔铸今古,但是章太炎在熔铸今古之外,又能会通中西。……太炎先生以后,几位国学大师,比如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陈垣、胡适等,都是既能熔铸今古,又能会通中西的。……我认为,汤用彤(锡予)先生就属于这一些国学大师之列,这实际上是国内外学者之公言,决非我一个人之私言。”季先生这段话提醒我们,对于像汤用彤先生这样一位国学大师,我们有必要做深入、系统的研究。然而长期以来,没有…  相似文献   

10.
王元化先生是笔者素来尊敬的前辈学者之一。元化先生的书,笔者也多有拜读。近来于书肆中购得王先生的《思辨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一书。其中的“乙辑·第三七——读书抄”摘引了顾准先生1956年6月14日《日记》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