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融媒体产业环境下,读者群体的阅读品位水涨船高,阅读时间则日益紧缺,传统期刊出版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文章从打造综合类期刊的稀缺性,提高内容附加值,为读者营造价值感等方面,提出传统期刊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创新内容分发、助推口碑营销、深挖品牌价值的策略,为传统期刊在新业态下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供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黄昌武 《编辑学报》2022,34(1):72-75
在国家整治互联网垄断行为的当下,对学术期刊行业中的“二选一”涉垄断行为表现、影响及危害进行剖析,并给出破解之策。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互联网出版平台有3家:中国Z网,W方数据及W资讯。有些平台在与期刊合作出版时实行独家代理出版,这对读者、期刊和期刊行业均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科技期刊与出版平台进行独家代理出版不仅对提升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并无太大帮助,反而还可能会导致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下降;同时读者利益也会受损,两者叠加对科技期刊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取消这种独家代理出版模式,还学术一片净土,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长远发展;同时,期刊也不要再与出版平台进行独家代理合作,这种独家代理合作于读者、于期刊、于期刊行业均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3.
李林 《编辑学报》2018,30(1):77-79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出版背景下,科技期刊除了要在内容和质量层面进行竞争外,在期刊传播力方面也形成新的竞争.本文以《环境科学》提升期刊传播力的实践与探索为例,探索提升科技期刊传播力的实践与方法,从互动、快速发表、专辑、推送、集成和新媒体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期刊的传播力.《环境科学》传播力得到显著提升,影响力日益显现的初步结果提示,科技期刊应当注重提升期刊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影响的逐步扩大,网上投稿、审稿、编辑加工系统的应用正逐步改变着期刊编辑的工作方式,需要编辑提高行业基本素质,适应行业发展需求.作为医学学术期刊编辑,还需要跟进不断发展的医学,融合网络时代下医学和编辑行业的新要求,整理出适应发展的新工作思路,利用网络便捷、高效的优势推动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编辑力是助力期刊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不同的出版环境对于编辑力的要求也不同。文章以“服务编辑事业的未来”为目标,探讨全球开放科学浪潮下的“后期刊时代”对于学术期刊编辑力的新要求,通过分析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出版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提出“后期刊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力还应侧重预判力、引领力、服务力和营销力的提升,以此促进我国期刊编辑出版理念的创新和期刊出版范式的革新。  相似文献   

6.
段艳文 《传媒》2015,(3):25-27
2014年是期刊全面深化改革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管理部门加强规范行业秩序力度,业界试水融合转型加快,行业抱团取暖,多方激励扶持成为2014年期刊发展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7.
消费类期刊与行业期刊的经营收入来源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待期刊行业,一般将期刊分为消费类、行业类与学术类期刊.不同于学术类期刊显著的内容与运作特征,消费类期刊与行业类期刊的经营收入规律自成一体.消费类期刊与行业类期刊的经营收入,是期刊社盈利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经营收入又称"营业收入",是指期刊在出版与发行活动及其他营业活动中,对外销售期刊或提供劳务取得的期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以及期刊的品牌经营收入.  相似文献   

8.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期刊在"冲击一反应"下不断探索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期刊通过深度报道和专题策划进行内容高质量建设,在全媒体环境下,通过多种呈现形式,实现期刊内容的精准传播,从而提升期刊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个行业 ,在其发展的进程中 ,都需要进行信息的沟通和经验的交流 ,以求做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通 ,而行业期刊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 ,因此 ,在行业内进行的信息沟通和经验交流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排他性 ,这一特点决定了行业期刊的作用是其他期刊不易替代的。当前 ,期刊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计划经济色彩比较强的行业期刊是否还有生存空间 ,如何才能在新形势下做好行业期刊的编辑工作 ,是行业期刊编辑面临的新课题。   一、行业期刊承担的组织传播任务决定了其存在价值  “所谓传播 ,…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全球数字化技术和期刊传媒领域最领先的国家,出版商面对传统报刊发行与广告受挫的现实,积极应对.在期刊内容上进行整合,通过媒体融合与新媒体联手;在期刊经营上,探索新环境下的发行与广告模式;针对终端载体,多管齐下,其经营策略和措施值得我国出版行业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琳 《新闻世界》2023,(4):19-22
作为期刊的生产者,编辑应借助融媒体环境所赋予的先进技术,开辟新的工作思路,提升期刊内生动力进而强化内容策划优势,以应对新的、复杂的编辑出版环境。本文采用经验分析法,从精准主题出版、优选约稿对象、融合传播介质等三方面分析新闻敏感力在编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提出通过构建编辑思维体系、丰富知识储备、提升问题分析判断力、激活信息资源整合力等方式,增强编辑的新闻敏感力,实现行业期刊高品质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成为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势下,行业期刊新媒体编辑如何提高自身素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行业期刊新媒体特殊性、行业期刊新媒体编辑在转型中遇到的挑战、存在的误区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探索行业期刊新媒体编辑应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策划《规范抗栓专栏》为例,强调:科技期刊要关注行业内的热点问题,体现期刊的社会责任;结合期刊自身特点,创立新栏目,在提升期刊水平、吸引读者的同时,用学术带动营销,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媒体的融合发展对行业期刊编辑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以《中国审计》杂志为例,解剖麻雀、深入剖析,提出以政治为引领、以业务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的全媒体时代行业期刊编辑基本素养要求,以期进一步提高编辑基本素养,不断推动行业期刊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威威 《传媒》2023,(7):32-34
重大主题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形态,也是行业媒体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抓手。如何推出导向正确、形式鲜活、质量过硬的主题宣传,让主旋律飞入寻常百姓家,是行业期刊履行主责主业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以《中国税务》杂志为例,从策划编辑的角度出发,总结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的思路,为行业期刊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宣海林 《出版科学》2018,26(3):23-27
媒体融合是当前媒体发展的大趋势,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在传统媒体发展衰落的背景下,行业期刊由于享受着政策红利,具有独特的定位、功能,成为研究新媒体时代内容生产和编辑思维转型的样本.行业期刊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在很多方面面临着挑战,亟待改进.仔细检视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各方面的挑战,对行业期刊编辑思维进行各方面的重新定位,才能实现行业期刊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俞菁  陈波 《编辑学报》2015,27(6):590-592
"互联网+"新业态给传统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构建利用互联网挖掘、整合全社会的编校资源,满足期刊社外包需求的方案:科技期刊编校平台由期刊协会(或出版管理机构)与期刊社共同搭建,实行会员制管理.平台除了匹配供需信息外,还具备培训编辑和评价编校质量的功能,用以储备编辑资源、提升编辑业务水平和保证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徐琛 《采.写.编》2017,(5):149-150
行业期刊是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目前,在我国期刊分类管理中并没有对行业期刊的明确定义.根据这类期刊的共同特点,大致可以将其确定为:由某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以特定行业为报道对象,读者群为该行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期刊.一直以来,行业期刊以其专业性独树一帜,为行业服务的同时,也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在少儿类读物名目品种繁多,市场愈演愈烈的情势下,少儿类期刊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少儿读物体系中把握市场脉搏最为敏锐、抵御市场冲击最为坚韧的一支力量.面对出版改革的进一步推动,市场化经营的日益凸显,许多少儿类出版社和杂志社通过细分产品、集团化运作、整合资源、开辟新市场、研发新型销售渠道等方式更好地占领市场.在国内少儿期刊出版行业中,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青岛出版社少儿期刊中心、民营出版学友园传媒、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期刊中心等均是杰出的代表.面对高科技、电子产品对少儿纸质类产品的冲击,少儿期刊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动态中运筹帷幄,迎接新的冲击和挑战,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滕延妮 《传媒》2021,(12):42-43
行业媒体兼具"行业人"与"媒体人"两重身份,既承担着为行业发声的责任,又肩负着重大宣传的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背景下,行业期刊在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浪潮中如何进一步壮大自己、发挥优势?笔者以《审计观察》杂志为例,分析了其在做好传统纸媒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融合发展,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