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戎  刘乃义 《出版科学》2012,20(5):32-34
结合校对软件使用情况分析校对软件的优势与不足,应人工校对与校对软件互补,人工校对后再用校对软件校对。  相似文献   

2.
胡晓强  黄晓红 《编辑学报》2012,24(3):242-243
根据对10本使用过计算机校对软件的中文科技类书刊的检查,发现有8种错误没有被计算机校对软件查出。据此讨论在辅以计算机校对软件的条件下,为保证出版物的编校质量,编辑校对人员在工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方面。认为只有校对软件与人工编校取长补短,才有可能得到最好的校对结果。  相似文献   

3.
张睿 《出版参考》2018,(5):71-72
对于出版单位大多重编轻校,以及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校对软件的不断发展,是否会对人工校对带来冲击呢?本文主要.从校对工作的方法上阐述编辑与校对的不同,以及人机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编中文字校对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新华社对自己新闻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中文文字校对工作的要求也日趋严格。中文校对软件已成为新闻信息化中协助校对人员的常规工具,但校对效果却差强人意。利用中文稿件数据库资源,实现校对软件与新闻语料库协同工作,探索智能校对方向可有效弥补校对软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写作、编辑、排版的工具越来越频繁地应用于出版部门。计算机自动文字校对软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工校对工作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状况,也为改变传统的人工校对模式,实现文稿的自动校对,提高校对质量,把校对人员从大量枯燥、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中文与西文有很大的差异,汉语词与词之间无明显分隔,词的切分具有很大困难,目前所使用的软件均无法达到独立完成书稿校对工作的能力。因而应将汉语校对系统的功能定位于人工校对之外的辅助工具,计算机校对以词语检…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计算机普及率的提升,磁盘投稿、网上投稿的实行,校对软件、专业词库的开发成功,给古老的校对方法带来了一场新技术革命--计算机辅助校对.  相似文献   

7.
随着校对软件"黑马"网络版的普及,目前,更多的出版社给编辑配备了"黑马"软件,针对作者带盘的非图文稿件,有些人会问:还要做校对工作吗?我们的回答:校对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我国出版业发展十分迅速,电脑的应用日益普及,激光照排取代原先的铅字排版,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电脑上“写作”,编辑运用电脑对稿件进行加工、整理……由于“黑马文字校对、”“工智校对通”等校对软件的出现,不仅使校对人员的劳动强度得以减轻,校对周期得以缩短,而且使校对质量有所提高。因此,校对软件的出现,对校对人员乃至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9.
校对软件的出现是好几年以前的事情了。在人工校对之外,辅以计算机校对(运用校对软件校对)的确可以查出一些字句的错漏,达到进一步提高文字编校质量的目的,相信已被业内的大多数人认可。可是迄今为止,出版单位真正运用校对软件辅助人工校对的还是很少,是软件开发销售商们宣传他们的产品的力度不够吗?不是。事实上他们总是利用各种场合推介他们的产品。是大家不了解、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吗?笔者认为也不是,因为了解和使用一个校对软件是简单的事情,既烦且累的校对工作也由不得他们把新生事物拒之于门外。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校对软件的推广应用呢?笔者认为这里面有软件本身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有软件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出版产业向数字化的转型,出版企业为适应其发展,尝试将生产过程的各项流程电子化和数字化。作为稿件编辑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校对部门在不断探索着电子校对或辅助使用校对软件等新型校对方式对书稿加工质量的影响。与传统校对模式相比,电子校对有着显著的优势,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如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更好地将电子校对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其在提高稿件校对质量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作为出版企业的校对工作者、校对部门负责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校对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校对的优势︽水利水电快报︾编辑部傅湘宁笔者通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发现,市场上已开发的一些校对软件,如“方正金山中文校对系统”、“文捷校对系统”、“唐氏校对系统”、“黑马文字校对系统”等,对期刊的校对工作大有裨益。可利用上述软件提供的用户词库、常见错...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以及一系列电脑校对软件的发明与应用,校对的这个“天职”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依原稿对小样的工序被化解到电脑打字,使校对的独立地位开始动摇。众所周知,校对这道工序是出版印刷业处于铅与火时代下的产物。那么,在目前这个特殊的转型期以及今后,校对人员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如何不断提高校对的质量?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校对工作?笔  相似文献   

13.
沈志刚 《新闻窗》2009,(4):32-33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出版也由纸媒出版物扩展为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一个全新的出版形态让人目不暇接。报纸作为直接影响公众的传播载体,最早实现了网络化。采编工作只需在电脑上操作就可完成,并通过网络传输给照排、校对工序。实现了报纸快捷迅速出版。然而,随着采编出版方式的变化,校对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用计算机校对软件辅助部分人工校对之后,文字校对工作由“校异同”向“校是非”转变。校对工作的编辑功能化趋势明显,对校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掌握现代校对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考一:由"校对"向"校审"转变 现在有人提出以后的校对就是校审,这不无道理,原因有二:(1)现在的作者大多在电脑上写稿件,投稿方式也就变为送磁盘或通过电子邮件传送.这样的稿件产生的错误主要是,作者用了不规范的词语、错别字和引用错误等.(2)电脑的智能化校对,可以纠正大部分的错别字、漏字、多字、形近字、同音字和成对的标点符号等,到了校对人员手上的校对稿,只剩下编辑漏改的和校对软件校不出的错误.这样的校对稿件只有是非可校.对一个校对人员来说,在没有异同只有是非可校且必须忠于原稿的原则下,他们必须采用校对独特的"点"校方法及审稿的审读查错的方式,纵观全书,进行版式、标点符号、错别字及重、漏句等的校读,并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向编辑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因此,校审代替校对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一、“WSP”和“黑马”文字校对软件简介“WSP”是美国Simon&Schuster公司于80年代出品的英文拼写校对软件,其全称为“Webster'sNewWorldSpellingChecker”。该软件依据所附的一部词汇量为114000词的韦氏词典(WSPDIC)和用户自己添加词汇的辅助词典(WDPAUX),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全屏对话式校对。“黑马”是北京黑马电子新技术公司独辟蹊径,依据人工智能原理推出的计算机文字校对软件。它根据已输入软件的(汉)语言知识、词汇及约10000个英文单词,能够查出由…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使用WORD软件对中英双语稿件进行校对的方法.WORD软件在检查书稿英文部分的拼写时,漏检率接近于0,其英文词库能够实时更新且操作简便.不足之处是其检查中文稿件及大型英文稿件的能力较弱,且只能用于校对作者交来的WORD稿,无法在后续校样中使用.黑马软件具有出色的中文校对功能,但其英文拼写检查的漏检率在25%左右.因此,对于中英双语稿件,笔者建议先用黑马对中文部分进行校对,再用WORD对英文部分进行校对.  相似文献   

17.
电脑校对小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9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校对工作的两个建议》。在意见之二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第七条中,列举了常见的较难界定的约246个词、词组和成语。本文将以此为素材做一个电脑校对小实验。笔者采用的电脑校对软件是“黑马文字校对CTV6.0专业版”(主校)和“工智校对通SWIC精灵版”①(辅校)。对这246对较难辨别的词进行校对的结果表示如下,有下划线的词为电脑查出的错词,有底纹的词为电脑未查出的错词。  在这246对词中,电脑共查出226处错,其中,“黑马”查出20…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计算机在出版工作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利用校对软件对科技期刊文稿进行辅助校对 ,是广大编辑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黑马”、“金山”等校对系统虽然能对文稿中的错字、别字、漏字、多字、标点符号、英文拼写等进行一般性的检查 ,但仍存在误报率、漏报率高以及无法对文稿中的不规范名词、术语进行校对等缺陷 ,远不能满足科技期刊专业文稿校对的需要。近一年来 ,我们对“东方快车 2 0 0 0黄金版”内套装的由北京黑马电子新技术公司开发的“黑马编校办公版V98”(简称黑马校对系统 )针对…  相似文献   

19.
正校对,是出版行业各专业人员的入门课。随着出版节奏的日益加快、出版形态的多元化,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本应加强的校对功能在实际运作中却逐渐被边缘化,诸如编辑作业替代校对作业、减少校次、弱化校对流程、过度依赖校对软件等现象,在出版工作现实中比比皆是。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校对题答题中呈现出的种种问题,恰恰是审视专业教学和出版实践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一窥编校工作中的技能缺失点、教材编撰  相似文献   

20.
清样通读不同于前面的三审,它是把书稿从头至尾再仔细读一遍,这时,不会过于在一些细节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因为通读时间相对短而且比较集中、具有连贯性,因此也更容易发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审稿时容易忽视的。清样通读常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以作者通读代替编辑通读,另一个是为了赶时间、抢进度,以校对软件(如黑马校对软件)校对代替人工通读。采取作者通读与责任编辑通读同时进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以作者通读代替责任编辑的通读,是不可取的。作者和编辑审稿的立足点不同,编辑主要从内容以及编辑规范上对书稿进行把关,但编辑毕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