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您好 !  我是洛玻集团青岛太阳玻璃实业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事公司新闻报道工作已两年多了,《新闻爱好者》伴随我也两年多了,它不仅给我了写作知识和方法,并提高了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和兴趣,而且也给我了写作的勇气。   那是一九九九年四月,公司内部公开招聘业余通讯员,我有幸被聘用。说实话,高中三年我学的是理科,大学二年我学的是英语,写一篇小作文就头晕,写新闻谈何容易。开始,公司党委主办的《简报》上刊登的我的稿件,被编辑改动很大,好像不是自己写的,心里有点灰心丧气。幸好,…  相似文献   

2.
我是贵刊的一名省外读者.通过订阅《新闻知识》.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新闻知识》成了我工作、学习的良师。我是工作在最基层的一名广播工作者,采写稿件、编采节目是我的主要工作。虽然.我为党报党刊写了十三年的稿件,收到了不少的内部刊物和资料.但是我觉得,《新闻知识》办刊质量较高.介绍的采写经验很具体.很实用.这是我订阅贵刊的感受。1995年的11月,我偶然从《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介绍《新闻知识》的征订广告,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订阅厂一年的《新闻知识》。当我收到第一期《新闻知识泽]物后,读罢大有相见恨晚的…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这是一个电视剧的时代》,记述我对2004年-2005年两年间中国长篇电视剧的观感。现在我有机会再次参加金鹰奖评选,观看了127部出品于2006年-2007年的中国长篇电视剧,这些作品经过专家审看遴选,应当代表了中国电视剧在近两年的水准。我从中选出一部分印象深刻的,撰文成稿,为自己留一份审美记录,也奢望为中国电视剧史建立一份标本或者留存一份资料。  相似文献   

4.
我搬过许多次家。每次搬迁,都要扔一些“破烂”。但是扔来扔去,有些看似一不值的东西却怎么也舍不得扔掉,那就是我的采访笔记本。尘封已久、活页装订的采访本,忠实地记录了我24年的记生涯,融进了我太多的欢乐、愁苦、泪水和血汗,使我倍感岁月的丰厚。有一本是1979年四五月间去内蒙古采访守备一  相似文献   

5.
2003年4月初的一天,我在江苏盱眙采访,当地的朋友向我说起了盱眙县河桥镇尖山小学一位教师和5位学生的故事。听完故事,凭直觉我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题材。回来向部领导汇报获准后,我于2003年4月9日第一次登上了大尖山。  相似文献   

6.
在省军区召开的新闻报道会上,我的一位好友突然提出要为我写一篇文章寄给《新闻与成才》。我当时没有给面子,直言谢绝:对不起,一是本人写别人可以,而别人写我总是感到不好意思。二是本人在军营搞新闻报道虽然已经15年了,可总是成绩欠佳,实在没有经验可传。今年7月份,当我看到《新闻与成才》第六期刊登的《“我与新闻与成才”征文启示》后,很是激动,心情难以平静。因为我与《新闻与成才》特别有缘,可以说,在我当兵的历史上,尤其在新闻报道之路上,是她扶我上马,送了一程又一程。如果我不参加这次征文,就有愧于她。1980年11月…  相似文献   

7.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蓉 《图书馆论坛》2005,25(3):228-229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从事图书馆工作已经10年。在一次偶然的工作调动中.我随爱人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学校。由于我学的是会计专业,在原单位从事的是审计工作,到了新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没能从事本专业。改行来到了图书馆,加入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行列。在图书馆工作的这10年里,我先后在流通部,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工作过,最后来到了我现在就职的部门采编部工作。回顾10年的工作历程,自有一番感慨涌向心头。  相似文献   

8.
李零 《出版参考》2007,(11):6-7
近来,《论语》很火,孔子很热。我们村,北京大学中文系.也开了《论语》课。课分三个班.我教其中一个班。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的上半年,我花两个学期。一学期讲半部,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了一遍。这部讲义,就是根据我上课的记录整理而成。借这个机会,我把《论语》系统读了一遍。受教育的.首先是我自己。所谓讲义,其实是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9.
我是怎样﹃操作﹄稿件的︽植物学报︾编辑部王葳我从事《植物学报》的编辑工作5年有余。5年多的辛苦没有白费,在“给他人作嫁衣”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改造了自己。现在,我可以自豪地对人宣称:我不仅是一名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专业学报的编辑,而且是一名极力...  相似文献   

10.
事业感言     
前两年,我曾经讲过一次党课,有位同志递了张条子问我,你工作的“座右铭”是什么,我当时说了16个字:忠诚事业,如履薄冰,多干少说,忍辱负重。 我在报社工作40年,当总编辑、社长15年。特别是这15年,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都发生过很多重大的变化。身处北京,面对这些变化,我有一条始终坚持,就是忠诚事业。这个忠诚事业,不是简单唱高调,而是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党所要求的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对广大的读者负责。 然而,作为一个人,最使我感到为难的,往往是要在忠诚事业与个人感情之间,做出选择。 前年初,报社酝酿启…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新闻报道不到两月,军报就刊出了我的第一篇稿件《“送礼”别样情》,真是喜出望外。我的体会是情到深处自成篇。当兵第一年,我遇到了一位好首长──某部副参谋长程晓军,他军政素质过硬在团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对士兵的关心体贴更令我终生难忘。这个线索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了很年时间。一日,我突然想,何不从同他接触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由此谈谈一个士兵眼里的部队领导呢?想到此,我便写成《“送礼”别样倩》一稿,针对《生活与修养》版的“多味人生”寄了出去。我的第一篇是在一片“上稿难”声中发出的,对此我开始也有点担心。…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2002年。同学的一本书《黑镜头》让我深深地迷上了摄影。从那时起我也挎起相机,希望自己也能拍出一些感人的作品。今年2月。我在图书馆看到贵刊。刊中有个“来图求解”栏目,并有专家指点。我非常想得到您们的帮助,现寄去我拍的一张照片《大妈你悠着点》,这是我在2004年7月24日乘坐汽车时拍的。当时汽车速度较慢,我把光圈放到最大,尽量提高速度。挤到车窗前按下了快门。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我是军报函授第五、六届的忠实学员。一年多来,我从一名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报道骨干,深感是函授中心这些不见面的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初学新闻写作时,时常遇到无从下笔的困境,每逢这时,《新闻与成才》都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从中得到启发,诱发生产新闻敏感,那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的高兴劲就甭提了。1993年以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96篇。为此,我打,加B里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我们商议把近五年来的《新闻与成才》中“我的第一篇”、“编辑说稿…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4,(6):30-31
以前我一直认为,我挺会跟农民说话的,毕竟我还当过五年知青嘛!结果这次我到山东采访,就遇到了我不曾想到的一件事,这次采访的话题是谈农民产业协会。我们要采访的是一位养猪分会的会长,我几乎什么细节都想到了,比如说采访养猪分会的会长,我应该在典  相似文献   

15.
我是1984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记者的。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十几年来,我从一个部队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职业军事记者,自感走过的是一条欢乐与痛苦结伴、艰险与机遇同行的难忘之路。我13年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较为艰苦的边疆和边防线上。我军驻守西藏、云南7000公里边防线上的连以下边防点,我基本上跑遍了。14年来,我到师以下部队采访的时间,每年平均在6个月以上。从业13年来,我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刊稿数量和质量指标。1993年以来,连续4年刊稿数量在军报记者部排位第一。13年间,我参与和组织完成了大小…  相似文献   

16.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17.
提起我的广播新闻生涯,我不由得想起了21年前的自己。 刚接触广播那时候,纯粹是属于喜欢,出于热爱。然后在这21年间,我手中的话简带领着我走进了一种更为丰富的生活之中。绵绵数十年我开始明白一种责任,我和我生活的地方开始多了那么多的默契,开始拥有那么多理解。  相似文献   

18.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康健我这个人看书不多,然而,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新闻战线》却一直是我必读的报刊之一,几乎没有间断过。如今,我从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经五年了,但是,我仍然在坚持阅读《新闻战线》。因为,它使我受益匪浅,它是我的良师益友。一1958年初,...  相似文献   

19.
我是1961年从野战军调到解放军报当记的。三百六十行,新闻工作是我特喜欢的一行,尤其是干记。我觉得,当记,天天要和不同的人物打交道,天天要接触新的事物,天天要探讨新的话题,天天变换着环境气氛。那滋味,好像天天在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里畅游,天天在翻读一本透着油墨清香的新书,充满了新鲜感。我确信,干记工作,不管多苦多累,精神上不会衰老,人生趣味是极其丰富的。在记岗位,我一干就是25年。本来,我打算干它一辈子。  相似文献   

20.
当年我在一个南方城市读书,对我的老师说,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杜牧,最喜欢的诗句是“十年一觉扬州梦,留得青楼薄幸名”,老师摇头,说境界不高。我着了急,解释说,我并不是想要去扬州,就是喜欢那种感觉。老师还是摇头。那时我是多么年轻,立即对这个老师自说自话的架势产生了反感,我想他根本不能够理解我,我喜欢的是那种天涯日暮,凉风透衣,自伤自嘲之余仍留一分温暖的感觉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