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管理理论内核——信息素养能力论之构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知识管理的内涵与信息素养的关系,研究探索信息素养能力论作为知识管理理论内核的充分必要条件,构建知识管理理论内核--信息素养能力论。  相似文献   

2.
文化菊 《大观周刊》2012,(50):204-204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信息素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说明了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几方面阐述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从营养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充分利用图书馆、开设“献检索与利用”课、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资源型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劳动者实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文章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阶段目标,以终身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塑造为终极目标,立足现代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与方式,参照当前国际普遍应用的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素养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逻辑顺序.试图构建一种适合高职人才职业能力发展需求,贯穿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分段式信息素养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是有效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条件,是终身学习的基本人权的组成部分。本文着重讨论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步骤。  相似文献   

6.
香港高校医学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信息量的急剧膨涨和信息类型的多样性,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变得日益复杂,也越来越重要,信息素养成为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的教授向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转变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信息素养教育与医学教育也密不可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医学图书馆根据医学教育的需求开展了多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由浅入深、由普遍到个性化的特色,并且将信息道德教育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7.
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英国主要信息素养组织机构、学术活动、标准框架的演进以及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可以看出分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结合专业的信息技能培养、开展在线课程以及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是目前培养学生信息技能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资源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信息素养概念产生。随后,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将书目指导业务转型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也成为图书馆情报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主要依据国外信息素养领域文献及其他相关文献,对信息素养概念、理论、实践的演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国内同仁从全局角度理解国外信息素养领域的各种变化,提供线索和洞见。研究发现:国外信息素养领域对早期信息素养概念进行了四种不同性质的修正及两次颠覆性改变,引进和发展了多种相关理论,包括各种流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各种批判理论和实践理论,实施了不同路径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这些相互影响的发展变化导致了三种信息素养范式的出现:普适技能范式、情境化能力范式和嵌入实践范式。通过对已有范式的反思,本文提出未来信息素养研究和实践应将培养持久的信息获取利用习惯纳入考量范围。  相似文献   

9.
信息素养作为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系列能力,不但是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本能,更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必经之途.E-learning作为一种远程教育手段,综合了多种信息技术适应网络环境的发展,满足用户远程学习的要求,可以根据内部和外部用户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教育服务.图书馆良好的信息环境、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培养用户信息素养的基础,E-learning可以使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雪婷  李莘 《兰台世界》2017,(19):86-88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大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目标的主要方法。随着开放获取和万众创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开展适应新形势的信息素养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开放资源的特点,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可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开放资源相结合,传统信息素养教育与学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