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陈子丹 《档案学通讯》2004,(2):92-94,83
傣族贝叶档案是指用傣族文字刻录在贝叶上 ,在中国云南 ,主要是西双版纳地区制作保存并使用的贝叶经。本文拟对傣族贝叶档案的产生和发现、内容和形式、价值和作用、开发和利用诸问题作一简略论述 ,以期引起档案界对这一珍贵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参阅大量傣族原始贝叶经档案的基础上认为,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贝叶经档案可分为叶质经书、纸质经书,全傣语、半傣半巴利语、全巴利语经书,傣仂文、傣纳文、傣绷文经书,大藏经、单部经及其他经书等;贝叶经档案具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学术资料价值、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等特点。对贝叶经档案的分类和特点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其进行整理、鉴别、传播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流传于云南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傣族聚居地区的贝叶经被形象地称为傣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为保护、利用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国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贝叶经整理出版工程 ,并将陆续出版多达百集的《中国贝叶经全集》。贝叶经是指记录在贝叶上的佛教典籍 ,内容十分复杂 ,被看做是傣族文化的“万有文库”。傣族贝叶经传说共有 8万多部 ,目前西双版纳已收集到 30 0 0多部。为了整理和出版这些贝叶经 ,有关方面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计划投资 6 0 0万元。《中国贝叶经全集》包括贝叶经文原件扫描、国际音标、新傣文、老傣文、汉语翻译…  相似文献   

4.
傣族剪纸是傣族极具民族特色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艺术的瑰宝。调研发现,傣族剪纸在建档保护方面存在档案材料分散、传承人档案缺失以及档案保护缺乏数字化支持等问题。文章根据傣族剪纸的自身特点,在收集整理档案、建立传承人专项档案和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开发等方面给出一些建议,这对傣族剪纸的科学合理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云南孟定芒团村傣族棉纸档案为例,介绍了傣族棉纸档案的保存现状,分析了傣族棉纸档案的特点,强调了研究傣族棉纸档案的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为众多民族档案的长久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贝叶经是一项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宗教、文化和科学等多方面的价值。由于制成材料、保存环境等原因,如今贝叶经正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对贝叶经进行数字化、构建贝叶经数据库对于保护与传承贝叶经具有积极的意义。结合贝叶经的特点,借鉴国外有关贝叶经数据库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我国贝叶经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内容,如资源选择、信息采集、数据加工和提供检索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突出了该数据库的三维立体呈现和提供全文检索与多种语言检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54年),至明代九华山便居中国四大佛山之列。随着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兴盛,九华山积累、收藏了佛教经等佛档案120000余卷(册、块、枚),其中年代最早的档案是贝叶经(经称千年贝叶经)。这些珍贵的佛教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记录和反映了九华山的历史、佛教的兴衰,是珍贵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抢救是傣族记忆与传承的重要方式.此文论述了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的紧迫性,分析其保护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建议.依托云南省"十二五"少数民族档案资源建设规划,采用原件收集、载体修复与发掘利用等方式抢救傣文宗教档案文献遗产,对构建傣族社会记忆、传承傣族文化遗产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傣族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封建律法,是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行为和道德的法律规范.傣族成文法约产生于明代,但尚未公布,还处于"藏于官府"的阶段,其种类繁杂,数量较多,案例占有一定的比重.现存的法律法规档案对研究傣族法制史和当时傣族地区的社会性质和社会风貌都有重要价值,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10.
档案符号是档案信息传递、保存及文化传承的承载物,其能指与所指为构成档案符号的基本要素,始终穿插于档案信摘要息的传递过程。本文针对符号为实体的傣族档案进行分析,根据傣族档案符号的变迁历程,对其结构进行简单解析。  相似文献   

11.
陈子丹 《兰台世界》2007,(2S):48-49
傣族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封建律法,是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行为和道德的法律规范。傣族成法约产生于明代,但尚未公布,还处于“藏于官府”的阶段,其种类繁杂,数量较多,案例占有一定的比重。现存的法律法规档案对研究傣族法制史和当时傣族地区的社会l生质和社会风貌都有重要价值,有待于进—步的发掘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贝叶档案制成材料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贝叶档案的制作过程以及贝叶档案的保管方法等内外因方面,对傣族贝叶档案耐久性进行分析,归纳傣族贝叶档案耐久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贝叶经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目前数据库、VR、GIS等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为贝叶经的数字化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通过元数据能够形成对数字贝叶经生成、捕获、处置、保管的全流程监管,元数据元素集设计是贝叶经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文章基于本体理论和方法,以本体概念模型为框架,提炼贝叶经的核心元素以及各子元素,分析元素关联,构建起贝叶经元数据核心元素集,目的 在于为贝叶经的描述提供统一标准,为不同机构贝叶经的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一千多年前小乘佛教和巴利文传入西双版纳地区后,贝叶就逐步成为傣族人民镂刻经文和记载历史、天文、地理、历法、医药的文字载体.这种贝叶文字载体虽经千余年的演变,至今仍普遍沿用于各傣族村寨的大小佛寺和傣族社会中,仍是傣族人民镂刻经文,佛经故事和生产、生活的记事形体,它记述着傣族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反映着傣族社会的古老文明史,显现了西双版纳的民族档案特色,是傣族人民的知识宝库,是中华民族档案中不可缺少的珍贵史料,对研究中华民族史,发展民族经济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傣族庙藏档案文献遗产资源保护是传承民族记忆的重要方式。论文以临沧市傣族庙藏档案文献遗产为例,通过对其研究意义与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出目前面临损毁严重、开发欠缺灵活多样性等问题,总结出完善法规、修复受损档案、在大数据环境下构建特色数据库等措施,希望通过本论文谈及的资源保护方法,为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贝叶档案制成材料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贝叶档案的制作过程以及贝叶档案的保管方法等内外因方面,对傣族贝叶档案耐久性进行分析,归纳傣族贝叶档案耐久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耿马县档案局计划从2013年8月份开始,用一年时间,完成傣族、佤族、拉祜族和景颇族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这次档案抢救与保护工作,主要对傣族、佤族、拉祜族和景颇族四个世居民族散存的档案历史资料、口述历史档案资料,以及照片、音像和实物进行征集、收集和采集。建立反映全县四个世居民族和  相似文献   

18.
兰台小灵通     
<正>7月2日,省档案局召开2015年拟征购傣族档案价值鉴定会。省民族学会傣学研究会副会长何少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依旺等5位专家鉴定组,对拟征购的傣族档案和傣族老照片进行价值鉴定。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元江、新平、双江、耿马、孟连、景谷等县档案局档案  相似文献   

19.
古籍贝叶经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文化价值,属于珍贵文化遗产。梳理国外贝叶经本体保护和数字化抢救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贝叶经本体保护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贝叶经制成材料、装帧制作工艺、病害及修复、保存与管理等;贝叶经数字化抢救研究主要聚焦于图像处理、文字识别、文本提取和数字化平台构建等方面。其主要研究特点有:研究开始时间早、范围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研究贝叶经保护问题,注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保护与修复研究,注重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贝叶经信息资源等。  相似文献   

20.
<正> 傣文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字,据傣族文献记载,傣历669年(公元1277年),“佛爷”督英达第一次用文字把佛经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因此这种经书也叫贝叶经)。按照这一记述,傣文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1953年,西双版纳自治州第一届各族各界代表会决定改革原有的傣文。1954年,有关部门提出了西双版纳傣文改进方案。1955年,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