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各种节目形式、栏目的出现,基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形象在节目中越来越受到受众的关注。人们在收听、收看地方广播电视节目的时候,把播音员的声音作为对节目喜好的标准。这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听、收视率,也反映了一个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当地广播电视行业的认知度、认同度。  相似文献   

2.
张辉 《中国广播》2006,(9):33-35
广播受众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声音是广播媒介最显著的特征和优势。一般认为,广播的声音有播音员的声音、嘉宾或听众的谈话、现场录制的声音和音乐。在广播新闻节目里,最多的声音形式是播音员的播音。过去广播新闻记者过多地依赖文字,习惯把新闻写成文字稿,然后通过播音员播报,现在这种形式仍在大量使用。目前,新闻播音员的播报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近几年来经常可以听见的播音员说新闻。播报形式的改变一定程度上给听众增加了新鲜感,也能让新闻更具可听性。然而,作为广播新闻报道,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声音,那就是记者的声音  相似文献   

3.
播音主持作为新闻媒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播音主持的工作是形象和声音为一体的,所以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一个播音主持人要整体把握节目的风格,了解受众的需求以及受众的特点。所以,播音员主持人的节目形象塑造对整个电视节目播出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针对播音员主持人节目形象塑造展开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播音员主持人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节目形象塑造方式,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播音主持是一门及其讲究语言艺术的工作,播音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通过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交流,其中有声语言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播音员和主持人,在播音与主持过程中,就需要对播音作晶进行创造,而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创造出恰当的声音形象让受众获得美妙的形象感受。  相似文献   

5.
孙超 《河北广播》2007,(1):68-68,77
做为一名广播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能像电视那样,受众能看到画面形象。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大都是通过有声语言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听众中树起自己的声音形象。要做到这一点,在话筒前保持良好的状态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隋妍 《记者摇篮》2014,(8):48-49
广告播音区别于其他题材的播音,需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和播音员的播音技巧,而对于广播媒体来说,由于其只有声音,没有影像,所有要传达的信息都要通过受众的耳朵来接收,再传递给其他感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感官效应和情感反应,所以传递信息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尤为重要。与一般的播音稿件相比,广告的文字内容往往简洁精炼,少则一句话,多则几十字,播音员在播音时不仅要准确表达出广告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还要准确找到与听众的共鸣点,这就需要播音员要找准"形象",这个"形  相似文献   

7.
赵晨阳 《新闻窗》2014,(3):73-74
广播靠声音来传递信息、传播思想、传输感情,对广播媒体来说,播音员、主持人不仅是品牌、是名片,更直接代表着广播电台的形象。播音员、主持人水平的高低,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广播电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相似文献   

8.
试论“广播体“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淦 《新闻实践》2004,(3):43-45
“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由记者撰写(播音员播报或记者口述)的“文字部份”所展现的语言文体。广义的“广播体”,应包括广播新闻的声音构成、表现形式、文字语言(由记者撰写、播音员播报或记者口述部分)等构成和表现形态。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可以说,当年的这场讨论,只是对“广播体”狭义范畴,即对广播新闻“文字语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姚科 《中国广播》2005,(3):10-10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出台后,有一点规定,十分引人注目。《准则》中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不从事广告和其他经营活动”、“不将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用于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文章、图片及音像制品中”。确实,目前播音员主持人中存在利用自己的名字、声音、形象等进行商业活动的问题。有人对这项规定不理解,认为这是断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财路”。仔细想来,  相似文献   

10.
刘敏 《记者摇篮》2008,(8):80-81
广播是声音的艺术,讲求的是听觉形象,不同的声音带给听众的感受是不大相同的。人们往往会从广播主持人的声音上去揣测他的容貌、体态、特征、风度和魅力。应该说声音是充满个性的,但又是最容易形成先人为主印象的因素,所以广播主持人的声音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所主持节目的成功与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声音形象是塑造广播主持人形象的“硬件”,它既要讲究语言的规范义要感情饱满、富有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11.
播音员主持人是广播电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播电视机构的形象代言。广大受众往往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和形象来认知广播电视机构,表达对其审美需求。自广播电视诞生以来,打造名播音员主持人一直是广播电视机构追求的目标之一。建立健全播音员主持人评价机制,有效提升其品牌效应,是当下加强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从人民广播诞生之日起,播音员就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者、把关人,也是国家形象、舆论导向和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和实践者,他们的声音被人们形象地赞誉为“中国的声音”。那些经播音员创造的经典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本文借用国际通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和方法,阐述了使“中国的声音”成为保存完整的历史文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郁金红 《视听界》2006,(5):97-97
播音员和主持人端庄的外在形象,甜美圆润的声音形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众与冷冰冰的电视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对于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来说,只有先拥有一个大写而丰满的“人”,才能在大众传播中融入人文关怀,塑造出一个被受众认可的形象。一、人文意识的完善虽然播音员、主持人的面前通常只有冷冰冰的话筒、镜头,但在他们的心中、眼前始终要有交谈的对象,使隐形的对象默默地牵引着主持人的思路,激发着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更恰当地表现“自我”。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来自新闻事实与个人感悟的结合,其最终的目标不是观众的眼泪或欢笑,而…  相似文献   

14.
“声音”无疑是广播最大的魅力与优势。声音包括“主持人(播音员)声音、同期声、音响、音乐”等,广播发展的历史曲线证明,音乐一直是广播节目的重要表现元素。“音乐”正是发挥广播优势的一种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5.
播音员的形象.是指播音员的“公共形象”。也就是播音员在广大听众、观众心中的印象和位置.是广大听众和观众对播音员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总体认同。  相似文献   

16.
一个世界,多种声音。广播为受众提供了从多种角度了解世界的机会。以前,大多数国际广播者基本是相似的结构:政府资助,使用短波,有时候使用中波传送信号,节目内容和播出自己掌握。那时候收听国际广播,需要一台短波收音机。90年代  相似文献   

17.
汪红 《新闻爱好者》2007,(10):62-62
播音员和主持人作为媒介与受众最直接联系起来的中介,他们既可以发挥人际传播的情感及心理优势。又能借助大众媒介广泛地收集信息,迅速增值和快捷扩散的长处,使自己成为信息告知的第一人。在中国的电视屏幕上,信息告知的媒体角色长期以来都是以播音员和主持人来担纲,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是媒体立场、风格和态度的体现者、代表者。但是,播音员和主持人端庄的外部形象、甜美圆润的声音形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众与冷冰冰的电视屏幕漠然相对的状况。因此,对于新闻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只有在大众传媒中融人人文关怀意识,其形象和节目才能被受众认可和接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播音、主持是广播电视传播的关键一环,任何节目,从采访、编辑、制作到播出,最终体现者是节目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新闻工作者,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体形象,还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时时刻刻都要完善自己的素质,塑造自己的形象,提高节目在受众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广播的声音有瞬时性,一经播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如果受众没听懂或忽略了节目中的某些内容,除非在节目重播时有目的地查询,否则无法弥补。而主持人(播音员)的语言是广播传递信息的最重要的元素,如何在有限的节目时段内有效地传递信息,最关键的一点是主持人的语言要“俗”。  相似文献   

20.
张红梅 《今传媒》2011,19(3):121-122
播音员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同时也是当地媒体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的形象如何,能不能被观众接受,不仅影响他们的声誉,最重要的是,将直接体现当地媒体在观众中的地位和形象。所以,基层播音员主持人,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要有意识的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包装,在受众面前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