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日报高级编辑林永年所著《新闻报道形式大全》,新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本。该书已陆续印刷8次,累计印数达8.5万册,是我国第一本有关新闻报道形式的专著。这次修订,作者新增了对8种新闻报道形式的介绍和研究:①怎样采编新闻链接?②怎样采编图表新闻?③怎样采编表格新闻?④怎样采写滚动式新闻?⑤怎样采写人物新闻?⑥怎样采写系列报道?⑦怎样采编连续报道?⑧怎样采写跟踪摄影报道?本书融入了作者45年采编工作的切身体会,有理有例,对记者、编辑、通讯员和大专院校新闻专业师生都很有借鉴和参考意义。《新闻报道形式大全》修订本@陈林…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记者的政治自律?即自己来掌握报道的尺度和口径。 新闻报道中的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是对记者、编辑提出的一个较高的标准。而对作为一个行业的新闻来说,客观上还存在着对从业人员的强烈约束。这便产生了政治自律的问题。新闻的所谓政治自律,从大的方面而言,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框架下,自觉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主动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从而在国家的整体事业中发挥出新闻的独特作用。 政治自律是新闻报道中经常接触到的实践课题之一。记者、编辑在本职工作中表现出的政治意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高限的,即在理解了政府对新闻所起的重要影响作用后,揣摩来自中央和上级有关各部门的精神,自觉地从政治角度判断事件的内容、获得新闻采写的“命中率”以及在社会上的轰动效应。另一种是低限的,主要即记者、编辑都必须知晓工作纪律上有哪些政治性的限制,在采编业务的前期操作中按照一定的限制做通常所说的“把关”工作。分而言之,记者是以主动采写稿件为职业的,因此,一般被要求必须知晓政府在提倡什么、鼓励什么;而编辑大多以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陆定一语),这是新闻工作者应该懂得的起码的常识。为什么又提出一个“原坯”呢?这是从一些失实报道引出的思考。现在有些报道之所以失实,就是因为我们的记者、通讯  相似文献   

4.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写一篇新闻或通讯的时候,总要反复考虑报道的目的性:为什么要报道这件事?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明确了报道的目的性,才能提高报道的质量,使报道有思想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记者、编辑研究问题的空气还不浓。因而反映在报纸上,真正研究和探讨问题的报道比较少,一两个月难得见上几篇有深度的报道.在评选好新闻时,有些报纸甚至找不出几篇有分析有研究的好稿来。指导工作,引导舆论,是党报最主要的职能。但是,不重视研究问题,怎么去指导工作?又何谈引导舆论!因此,从党报的职能出发,记者、编辑必须重视研究问题。不仅要向人们提供“是什么”,还要告诉人们“为什么”、“怎么办”.尤其是我国正处在改革和建设的关键时期,矛盾叠出,纵  相似文献   

6.
随手翻翻几本新闻杂志,有关“总编辑要当首席记者”方面的文章不少,其意思大多为总编辑要多采写新闻,写好新闻,当好报纸的第一支笔,也就是首席记者。对此,我们做一般编辑的心里总是酸溜溜的:为什么连总编辑都不愿当报纸的首席编辑呢? 总编辑不当“新闻官”,深入下去调查研究,了解情况,采写稿件,并从中体会记者写稿的艰辛,本意是不错的,也值得提倡。时下的问题是,一些新闻单位本来对编辑工作就重视不够,总编辑又都忙着采写,哪还有精力顾及编辑工作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容易给人连总编都不愿从事编辑工作的感觉,编辑工作更难以引起重视了。其中有些人这样认为,编辑不就是剪刀加浆糊、涂涂抹抹嘛,不需多大的学问,坐得住就行。事实证明,办好一张报纸,应把编辑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编辑是一种特殊复杂的劳动,一个优秀的编辑就是一名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英国报业大王诺思克利夫勋爵说过,“记者为报纸写文章,但创造报纸的却是编辑。”我国一些老新闻工作者强调:“报纸工作应该以编辑部为中心。”在选拔编辑时应考虑到从优秀的记者中挑选,一般来说,编辑应该是记者中的佼佼者,只不过编辑不易比  相似文献   

7.
有经验的记者,在采写一篇新闻或通讯的时候,总要反复考虑报道的目的性:为什么要报道这件事?到底想解决什么问题?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只有明确了报道的目的性,才能提高报道的质量,使报道有思想性和针对性,才能得到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8.
问题意识也可称作质疑精神,它要求记者围绕新闻事实不断发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长于疑,善于问,是记者提升新闻采写水平不可或缺的素质要求。那么在新闻报道中问题意识究竟该怎么运用呢?用于挖掘新闻价值,丰富报道的信息量。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引起受众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不同记者有可能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有不同程度的展现。运用问题意识有助于充分挖掘新闻价值,可提问如下:这一新闻事实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引人关注之处?为什么会这样?其意义是什么?请看下面这则报道:我国将出现…  相似文献   

9.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 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难”字挡住。近几年来,我们从组采这方面报道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到,只要记者、编辑有“三股劲”,即满腔热情采编先进典型的闯劲;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写作先进的实劲;坚定不移颂扬先进的韧劲,那么,采写工作上的“三难”是可以克服的,并且能够采编出一批受各级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吴金峰、邓志强报道:武警阿克苏地区支队在新闻报道工作中,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做法,发动广大官兵结合工作写报道,被总队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为了搞好新闻报道工作,自2002年年初以来,支队党委就把新闻报道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长期坚持下来,针对支队新闻报道工作实际出了“四招”:一是举办了新闻报道员培训班,邀请了《人民武警报》、《新疆日报》和《新疆经济报》的编辑记者来警营讲授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专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现场采写和评点,促进了培训效果。二是从财力和物…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反正许多新闻报道离不开它。采写新闻报道,在写到效果、规模、程度、成就、损失和问题一类材料时,举出数字作证明,就产生具体翔实之感,使读者可以置信。“用数字语言说话”,可以准确地反映事物的量与质,具有其它文字所无法代替的特点。但是,在有些新闻工作人员中,包括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对新闻报道中的数字,往往容易疏忽,或者由于记者和通讯员信手捡来,对数字未经分析、推敲,嵌入报道便是;或者由于作者笔误和排校失误,而编辑和其他审稿人对数字未经仔细审察,一瞥而过。一句话,由于对新闻报道中的数字不够重视,致使许多  相似文献   

12.
采写与编     
采、写、编,是新闻报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编辑又是一种职务的名称。有些记者、通讯员很重视采写,却不大注意编辑,甚至根本没想到自己来编,以为这只是编辑的事。其实,采、写、编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方面的业务知识,对于改进新闻报道是大有益处的. 有些同志说,稿件写完后自己编好,还要编辑干什么?于是把相当粗糙的稿子.甚至只是将一大堆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成才》为我们提供了新闻业务学习的教材,说老实话,军报的《新闻与成才》及新闻函授办到我们心坎上了,我们去年开始征订,现在做到每位编辑一份。作为唯—一家中央级军事新闻业务杂志,我们感到在有些方面亟待加强。我们军区一级报纸,同志们喜欢看什么,需要报道什么,这个新闻导向的提示,主要是着军报和《新闻与成才》n因此《新闻与成才》有必要增加一些栏目,介绍有关新闻报道经验和体会,介绍记者采访的经历,特别是重大事件的采写体会。增加《记者回忆录》栏目,刊登我们熟悉的名记者的文章,要减少某某领导重视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对同样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有些记者写得枯燥无味,有些记者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这是因为记者采写首先要掌握“讲故事”的本领。那些枯燥的报道中一般很少有故事,都是大段的套话、行话、空话。而会讲故事的记者总是把读者最关心的内容放在文章的开头,利用戏剧性的情景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5.
贵州有句民谚,爬哪坡山唱哪坡歌。新闻宣传要唱响主旋律,须针对各类问题和困难的特殊性,调整采编思维方式,抓住实质区别对待,才能使新闻宣传唱好各种音调的“山歌”。《贵州日报》在新闻宣传中,对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的报道,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一次,香港同行到贵州考察,临走前幽默含蓄地对我和陪同的记者说,你们的保密工作做得真好,贵州的自然条件开发前景广阔,自然风景美不胜收,为什么不加大宣传促其加快发展呢?善意的话语对我们很有启发,在编辑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各地克服和改造自然困难的新闻报道,也要有意引导记者采写山区经…  相似文献   

16.
三句不离本行。每当新闻界同行凑在一块,便自然而然地聊起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怎样搞好清正廉洁的报道。有的同志说,正面宣传为主,采编经济新闻比较顺利,可采编拒腐蚀、为政清廉的典型难啊!难在哪里?概言之有“三难”:一是了解这方面的线索难;二是采写典型报道难;三是审核稿子也难。然而,报纸不能因为采写报道有些困难而不去积极宣传自觉拒腐防变、为政清廉的先进典型!编辑、记者也不能被  相似文献   

17.
精确新闻报道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钟 《新闻界》2002,(2):18-19
20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各地新闻媒体上开始不断出现引用各种抽样调查结果的报道,这类在国外被称为“精确新闻报道”(PrecisionJournal-ism)的样式在中国媒体上日渐增多,似乎酝酿着中国新闻报道结构继深度报道之后的新一轮调整。目前,中国媒体上出现的这类报道大多是引用媒介外的各类调查机构或一些课题研究组的调查结果,同时,也有不少记者尝试自己采写这类报道。但是,由记者采写的这类报道许多是基于随意性的“抽查”,显示一些媒体对这种报道与传统报道的质上的区别还未有清晰的认识。一、精确新闻报道的意义精确新闻报道是指采…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最近需要什么稿子?”“你那儿有啥新鲜事儿?”这种对话,常常发生在编辑与地方记者、通讯员之间。提问者的意思是,对报纸的报道计划不了解,希望得到提示或题目。回答者的意思是,任何新闻、文章总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你叫我出题目,我得先知道你那里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只有  相似文献   

19.
县报记者身处基层,这对深入群众,及时捕促新闻,显然是十分有利的。可是近年来,我们有些记者身在基层,却并未深入基层,反映在报道上“死鱼多,活鱼少”,或者“雨打阴地,富裕地区倾盆大雨,贫困山区不见毛毛雨。”新闻报道工作中脱离实际和不平衡的现象,集中反映了记者采写作风上存在  相似文献   

20.
杨宏斌 《新闻前哨》2005,(10):34-35
现在各媒体的采编人员都在努力贯彻落实“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作为采访记者如何做到“三贴近”?笔者以为,记者要把“三贴近”落到实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克服当前日趋严重的记者的“编辑化”倾向。什么是记者的“编辑化”倾向呢?笔者以为,记者的“编辑化”,就是记者不运用采访的手段、却用编辑的手段来完成记者应该完成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记者没干记者应该干的活儿,却干了编辑该干的活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