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美国东部时间6月26日上午10时,美国塞拉莱与HGP(多国政府组成的人类基因工程研究团体)两大研究机构同时宣布:他们已破解了人类97%的基因组。 专家指出:这是科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与此同时,基因研究衍生的伦理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基因技术会不会让科学家扮演造物者的角色?科学家扮演上帝的做法会不会从此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危害人类及所有生物? 就此种种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基因组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委员会主任委员邱仁宗先生。  相似文献   

2.
记者如何提问,不仅能反映出记者的个人“兴趣”,更能体现出一个记者的职业素养。在美国举行的体操世锦赛上,美国NBC电视台女记者采访奥运会冠军李小鹏时的问题是:“你平时喜欢干点什么?你最好的朋友是谁?拿了冠军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洛杉矶时报》记者采访中国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时的提问则是:“如果不当教练你最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家人对你从事体操运动有抱怨吗?你有孩子吗?”而中国记者提问起来紧皱眉头:“中国队的失误为什么会这么多?我们为什么会落后美国队两分多?赛前准备会你对队员讲了些什么?”更有中国记者问黄玉斌:…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美籍华裔新闻学教授黄纪瑞先生来南京,与南京新闻界朋友相会。一位年轻的记者提问:“如果记者编辑与领导的看法不一,稿子被卡住,怎么办?”黄先生爽朗地笑道:“这好办,谁权大,听谁的。美国也是这样。”好一句大实话,道出了中外皆然的一个简单的道理:新闻单位是要有权威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新闻界通过其驻外记者将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精明强干的美国记者几乎无孔不人,无处不在。可是,谁能想象得出,美国新闻界下一代的驻外记者将由外国人来充当呢?外国新闻记者与美国同行来争夺这个美国人梦寐以求的“饭碗”,这一点美国新闻界不应大惊小怪,应该想到,他们也会遇到像美国的汽车制造商、电视组装厂所面临的外来竞争。作为竞争者,那些来自欧洲和第三世界国家的记者最令人畏惧。他们能用两、三种文字写稿,他们对  相似文献   

5.
VTEL美国视讯公司前不久宣布任命张海森为大中国区总经理,负责VTEL在大中国区的销售、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及整个公司的日常运作。VTEL公司大中国区主帅易人是否会带来经营、管理、战略等方面的变化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新帅张海森先生。  相似文献   

6.
在一间5米见方的教室里,教师、学生正在认真讨论。站在讲坛上的是位黑人学者,学生们都尊称他为特雷尔博士。课桌旁坐着16个学生:10个美国青年,3个新华社记者,1个台湾来的记者,另外两个是从香港和马来西亚来的学生。这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一个普通的研究生班,它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这个学院同中国的关系。密苏里大学座落在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  相似文献   

7.
我不知道,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华盛顿是不是拥有常驻外国记者人数最多的。但是,华盛顿的常驻外国记者的队伍是很庞大的——500多人。因此,至少可以说:华盛顿是世界上拥有外国记者最多的城市之一。不过,在美国,它还只居第二位。纽约的常驻外国记者超过了600人。洛杉矶约200人,占第三位。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记者常驻美国首都?其原因不难理解。作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相似文献   

8.
做出破产预言的是瑞银华宝汽车行业分析师Saul Rubin。他在2003年初做出惊人预测:在未来5至10年的时间内,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将会倒闭。 本刊记者专访了在美国的SaulRubin,这名分析师做出预言的背后依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第八个记者节过后,记者职业的"围城现象"成为新闻业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沸沸扬扬的讨论过后,笔者不禁开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围城"现象?当代记者的职业状况到底如何呢?抱着怎样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才能面对记者这个职业?本文将从行外和行内两个角度对记者的职业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记者职业状况的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10.
骆文 《报林求索》2012,(10):52-53
<正>秋天,David和几个朋友十分"冲动"地跳上了从班加罗尔到古城亨比的火车,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印度铁道之夜"。Q:本刊记者A:David,美国某大学博士在读,长年负笈海外,曾在印度实习半年Q:在去印度之前,你对印度的火车有了解吗?A:照片上看过一些,感觉非常拥挤,条件也很简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还有"挂票"。Q:真的有"挂票"吗?  相似文献   

11.
时间:2007年11月20日上午和12月3日下午 地点:北京大学 访谈人:赵月枝邓理峰 题记:2007年11月19日,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赵月枝博士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政治经济学系列讲座的第六讲.课间赵老师提到一个问题:批评美国,会存在什么样的政治与意识形态风险? 她把问题摆出来,教室里一片沉寂.我想可能在场的大多数人尚不能理解她的问题所指是什么,更不理解现在中国百业无不以美国为师,何来批评美国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0,(1):26-26
<青年记者>:报纸介入社会调查,您认为会不会对一些专业调查公司构成冲击? 袁岳(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基本不会,全球有不少媒体介入社会调查,还没有任何一个在规模与方法创新上对专业机构形成真正的冲击,实际上他们最后都要借助于和专业调查结构的合作才能维持下去.  相似文献   

13.
读黄全愈先生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和矿矿写的《放飞美国——一个中国男孩和七个美国老师》这两本书,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我们究竟应该教孩子一些什么? 在中国,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两件大事,一是教孩子学知识,二是教孩子学做人。所谓好学生要品学兼优,一是要思想品德好,二是要学习成绩好。但令人不如意的却是: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孩子厌学情绪强烈,学习成绩不理想,讨厌上政治课、思想教育课,“人牵着不走,鬼牵着飞起来跑”,甚至还岀现学生杀死母亲之类的恶性事件。为什么我们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良好愿望和严格措施有时却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呢? 坦率地说,是因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岀了一些问题!我们要不要  相似文献   

14.
他是怎么会成为科学记者的美国《旧金山纪事报》副总编兼科学编辑大卫·珀尔曼先生,已是第二次访问中国了。这位六十五岁一头白发的老记者,有着一双深邃而炯炯有神的蓝眼睛。他把短袖衬衫的下摆塞进长裤里,显得利索而有精神。他是美国有影响的科学记者,每年在《旧金山纪事报》发表100至150篇科学报道,多次获得美国全国性的科学写作奖。可是,他原先爱好的并不是  相似文献   

15.
美籍华人、美华国际传播公司执行副总裁黄纪瑞博士,南京人,现年52岁,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及公共关系学等业务。当过记者、编辑和公关顾问,历任美国新闻传播敎育协会主席、美国职业记者协会主任以及开罗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配合这组专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经济报道对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对话人: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赵杰博士) 记者:据说您博士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垄断企业的管理问题,这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吸收其他专家们的成果外,您有没有关注媒体关于垄断问题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带来了严重后果.作为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其传媒产业尤其是报业直接受到了经济低迷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金融危机是否加速了报业转型期的到来?美国报业的今天会不会是中国报业的明天?辜总编,您始终关注着国内外媒体的发展和最新动态,想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界不久前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天早上,从事国际报道的记者、编辑们看到各自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问卷,要他们回答两个问题:你认识的最佳国际新闻记者是谁?最佳国际新闻记者应具备什么要素? 记者、编辑们天天都在写别人、评别人,如今有人要他们在同行中评头论足、推荐出类拔萃者。美国设有数十种新闻奖,这次评选活动与众不同,没有奖品,更无奖金,连证书都不发。但是大家依然兴趣颇浓,踊跃参加,认真答卷。 举办这次“民意测验”的是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的高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一位美国记者问我国著名环境专家曲格平教授:“中国有没有环境记者?”曲格平告诉他这样一组数字:近104来,中国共有5万名环境记者参与了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建议和督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2万个。这位美国记者感到十分惊讶。  相似文献   

20.
新闻摄影报道中的“失实”问题目前正成为国内同行们议论的热点。听听国外优秀摄影记者和编辑对这种现象的说法,多少能给人一些启迪。在不久前“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举行的讲座和中外同行对话中,有我国记者提问: 国外图片编辑与新闻记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雇佣关系、领导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如果编辑发现记者在采访中有人为摆布、干涉摄影对象的现象该如何处理? 来访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图片编辑约翰·沙威先生回答说: “我们不是那种雇佣关系,而是一种团队式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