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产生广泛国际影响的涉藏题材纪录片《西藏一年》为例,探讨了在国际传播背景下,涉藏纪录片对于真实性把握的六个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
黄克猛 《东南传播》2012,(12):151-153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的不断加深,国家形象的确立和宣传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以客观真实为特性的纪录片传播媒介,具有着其他媒介不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同时作为影像记录的载体,在纵向历史文化传承上面承担着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本文以纪录片《西藏一年》为文本,分析其在横向对外传播中就我国涉藏问题的有效传播,在纵向历史传播层面,如何做到纪录片的历史文化档案的功能。以期通过对本片的案例分析,探讨纪录片的历史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3.
李翔 《东南传播》2014,(3):50-53
在全球化格局的大背景下,有效的对外传播是提升国家形象、增加软实力竞争的重要手段。纪录片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也担当着对外传播的重要使命,而以西藏为题材的纪录片则是防止大家"误读"西藏和与"藏独"等反华势力争夺话语权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将以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反响的纪录片《西藏一年》为例,寻求我国藏区纪录片对外传播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藏对外传播的艰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藏对外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我国涉藏传播在西方分裂势力推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的复杂国际环境中面临的严峻局势;探讨如何调整策略、改变思维、创新方法,以扩大影响力,从而打破西方媒体和“藏独”的话语霸权,提高涉藏对外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一个国家对外传播的窗口,在对外文化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中西文化在历史、语言、审美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本文意在通过《西藏一年》从纪录片的内容、故事、人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中国纪录片如何跨越文化差异,更好地承担对外传播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西藏一年》是一部较为独特的纪录片,无论是它的作者、它的创作和播出时机、它的传播效应,都具有某种不可复制的特性。这部独立制作的作品经由BBC播出,在三一四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被西方媒体誉为客观展现西藏的纪录片影像。2009年7月,这部作品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虽然它有很多特殊之处,但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对外传播需求日益强化的今天,《西藏一年》的成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2019年CGTN先后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想要对外传播中国反恐事实,但是对外的传播效果却"不如人意",这一事件反映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羸弱。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主流媒体"走出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主流媒体对外传播效果差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促进主流媒体"走出去"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马伟海 《新闻世界》2012,(2):113-114
纪录片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在外宣和对外文化传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偏离现实,未能很好地承担对外传播的任务。本文通过对《西藏一年》文本的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手段分析,从纪录片的结构、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剪辑节奏、镜头运动、画面等多方面进行叙事分析。从而得出纪录片视域下的"中国故事"对中国纪录片发展方向探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李卓 《今传媒》2024,(2):79-82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创作日益活跃,纪录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价值及其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新世纪以来在国内外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西藏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基于纪录片影像与美学视角,梳理了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创作叙事表达的成功方法,总结了西藏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变化和艺术呈现特点,同时提出创作者应该继续以开放和新益求新的创作心态,更好地利用和发挥纪录片强大的传播优势,旨在为传承西藏民族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是新时代外宣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海丝国家《视听福建》纪录片展播项目"的对外传播实践,就中国形象纪录片的对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内容突出普世性和地域特色、传播渠道的精心选择与融媒组合、海外传播的效果评估等具有实操性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是一种具有跨文化、跨时空传播属性的媒介形态,担负着记录社会、传播国家形象、交流文化等重要使命,它是实现对外传播的有效形式。从《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的热播,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为中国电视纪录片如何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1959年1月1日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简称西藏电台)正式开播以来,特别是1964年2月14日西藏电台开办对外广播节目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亲切关怀下,几代西藏广播人艰苦奋斗,西藏人民广播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西藏一直处于达赖集团和分裂主义势力斗争的最前沿,西藏广播也处在同达赖集团斗争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十分繁重的涉藏对外宣传任务。50多年来,西藏广播面对反分裂斗争的严峻形式,发挥了不  相似文献   

13.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和节目形态,具有真实形象地表现历史和现实的特质,是一种世界普遍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多国的经验证明,纪录片是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设的有效载体.因此,纪录片在满足国内大众口味的同时,要善于运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来兼顾国受众.本文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从语言、视角、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纪录片兼顾国内外受的几个因素,对于纪录片实现更有广度的传播做出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4.
岁末,回首过去一年的涉藏外宣工作,中国以更加开放、主动的态度,频频派遣涉藏团组走出去,积极与国际社会交流、对话,从不同的角度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西藏.如2009年3月,全国人大西藏代表团访问美国、加拿大;中国藏学家代表团一年中多次组团分别访问了德、英、南非等国;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国机构在意大利罗马联合举办"第二届西藏发展论坛",论坛通过并发表了<罗马宣言>……正是这一系列"走出去"的举动,加大了国际涉藏舆论中来自中国、来自中国西藏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或者另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的报道,对了解其国家形象和改进对外传播有一定借鉴意义,韩国媒体如何报道西藏,对了解其媒体如何塑造中国形象有一定帮助。本文选取《朝鲜日报》2005年—2014年的所有涉藏报道,予以分析,了解韩国对西藏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为样本,从信源的角度探讨了中美主流媒体在西藏问题报道上的差异,进而探讨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报道本身的态度和观点、会造成什么样的传播效果、帮助谁的声音成功地发表了对西藏问题的看法,最终提升或者压低了哪些观点在公众舆论中的地位。研究证明了一个基本的假设:两家媒体进行西藏议题报道时在信源选择上有着明显的路径依赖,而信源对两家媒体涉藏报道的态度有明显的潜在影响。这为我们在涉藏信息的对外传播中加强与西方媒体和社会的对话沟通、改进中国媒体的报道质量提供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五十周年,也是拉萨3·14事件一周年.海内外均十分关注.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西藏问题"进一步成为西方政府、议会、媒体和民众聚焦于我的重点话题.新华社派出数支对外报道小分队赴西藏及其他藏区采访.3月28日,是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我们围绕这一由头与达赖集团及西方媒体形成舆论交锋.关于今年的涉藏外宣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有几点看法,提出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6,(22):11-20
《纽约时报》通过议程设置,构建了一套涉藏负面话语模式,这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时报30年涉藏议程设置的考察,发现:30年来,时报总体主要围绕"国内涉藏暴力事件"和"国外达赖出访事件",聚焦涉藏"政治议题",以涉藏"人权"和"主权"为主线,通过"负面"基调构建,设置涉藏议程。研究还发现:1987年西藏暴乱事件是时报涉藏议程设置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时报涉藏报道不多,而且议题分布态势呈多元化,议题"显要性"特征不明显,并且报道基调总体偏"正面"。但87年暴乱事件激发了时报涉藏报道热情,时报开始聚焦"政治"议题,以"人权"和"主权"为主线,设置涉藏议程,并且议程基调开始偏向"负面"。  相似文献   

19.
讲述中国故事具有"自我陈述"与"他者叙述"两种视角。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传统的"自我陈述"囿于理想化叙事,而传统的"他者叙述"则囿于他者文化语境的框定,二者各自有片面性,都尚未为中国对外传播提供较为理想的路径。最新BBC涉华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则尝试将"他者"与"自我"视角结合。本篇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质性量性结合的方法探究该纪录片的叙述特点,发现纪录片提供了一条平衡中国特色叙事体系与国际受众接受模式的路径,可以为中国对外传播带来具体启示。  相似文献   

20.
信息全球化时代,新媒体领域成为话语权争夺的前沿阵地,民间力量也日益进入对外传播格局。本文从新时期的形势出发,强调民间力量在西藏对外传播体系中的重要性,探讨西藏民间对外传播的实现途径和传播策略,以实现对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