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元代缂丝大威德金刚曼陀罗是元代宫廷艺术和藏传佛教艺术的巨迹,本文结合前人成果,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这件缂丝曼陀罗的材质、内容、图像学阐释、供养人情况、纪年推定,以及它所反映的元代宫廷"织御容"和缂丝织造工艺。本文结合史料与逻辑分析进一步认定帝后供养像制作于元文宗第二次登基之后、元明宗皇后八不沙去世之前(1330-1332);当时的监制官员明里董阿不但是拥立元文宗的重臣,而且是谋杀元明宗的帮凶,题记中称元明宗为"皇子",暴露了元文宗君臣的虚弱内心;"织御容"的起源则与蒙古人萨满教以纺织品制作祖先像的传统有关。在织造工艺上,这件曼陀罗兼有来自西北与江南的特色,本文认为它更可能分块织造于杭州,然后运至大都缝合,但是织造匠人却主要来自西夏或回鹘。  相似文献   

2.
李萍  周斌 《档案与建设》2012,(12):40-43
众所周知,"南京云锦"继承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是独特的织造工艺杰作。正如一代云锦大师陈之佛所赞誉的:南京云锦是中国丝织工艺史上最后一个里程碑,也是艺术成就的高峰。它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在蜀锦和宋锦已被机器生产取代的今天,它是唯一的中国织锦工艺的"活文物"。  相似文献   

3.
田雯 《文化遗产》2016,(5):136-144
清代宫廷演剧是历代宫廷演剧的高潮,清代宫廷戏曲艺术的高度繁荣带来了戏曲导演艺术的发展。在清代宫廷演剧中,一般由总管、首领、教习担任着导演的部分职能,此外,深谙戏曲之道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也会时而兼任导演一职。因为宫廷戏曲是一种以形式取胜的特殊样式演剧,它追求的是辉煌绚烂的皇家气象,故而在导演艺术方面也呈现出与民间演剧迥然有异的特点,装扮的设计、砌末的运用、场面的调度都力求奢华。这虽然与讲求虚拟性、写意性的古代戏曲精神有所背离,但是它确实具备很强的观赏性,在导演艺术方面对于后世的戏曲舞台演出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图像考据的方式分析研究了明清11件立于宫殿之前的肖像画与待漏图的关系,由"待漏"产生的"待漏文学"是认知待漏图的关键之一,肯定了朱万章、黄小峰等先生的探索成果。文章提出了判定作品的创作者有无宫廷背景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画中的建筑是否符合宫廷规制,图下的长条底图决定了此类肖像画的主要功用。笔者认为明代朱邦《王宫图》轴的像主为蒯祥,但并非严格意义的待漏图;进一步确信《北京宫城图》轴为待漏题材,系明代早中期的民间工匠之作;南博本为明代宫廷画家之笔。对其他相近本子如藏于台北待漏图的作者和像主的身份、画作类型等进行考据,力求探讨此类图像的创作动机与目的等。此类图像在明清之际具有规律性的发展与演变过程,特别是朝代更迭和宫廷政治对这类肖像画的影响,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倩 《大观周刊》2012,(16):43-43
MV是影视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它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它的与众不同,来自于声画的完美结合,或者精美的包装与制作,或者绝妙的创意与构思。而其中,声画结合的艺术魅力不容小觑。剪辑节奏作为声画结合的关键点之一,作为导演对音乐节奏要素把握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代是古代宫廷装饰艺术之集大成者,堪称古代宫廷装饰艺术发展最为成熟的时期。清代在宫廷装饰方面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的艺术精华,并与统治者自身的满清少数民族文化、西方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宫廷装饰艺术,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并对后世的建筑装饰、各类奢侈品装饰等各个不同领域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是宫廷造办处各作活计的记录。本文以其中关于天然木家具的档案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存文物和相关资料,梳理这类家具概念的实指,并分析出档案记录的不完全与对原有家具的改做是这类家具具体制作数量与档案记录数量不对应的原因。档案反映出清代宫廷这类家具主要来自造办处、地方制造和官员等进贡,非造办处所造的家具入宫后常会因功能和审美等原因被改制。清宫此类家具制作最多的年份与一些皇家园林修成时期正好呼应,这主要源于二者在审美功能上的一致性。制作此类家具会先画样再攒做,部分家具还会作色、上漆、绘制。除了制作外,这类家具还会被作为一种样式来仿作,充分体现了其审美追求的是"天然感"而非"天然性"。清宫对于这类家具的维护,注重用原材料修补,推行材木刷漆、上黄油,硬木烫蜡的保养"见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元散曲是元代俗文学的代表,它对思想、艺术的要求较为松弛。元代艺妓对元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元散曲中有许多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青楼唱酬之作。本文探讨了元代艺妓与元散曲的关系,揭示了元散曲庸俗艳媚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王隽 《文化遗产》2016,(2):68-76
清代乾隆年间紫光阁功臣像是唯一流传于世的古代功臣画像,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与传统肖像画相比,紫光阁功臣像在人物姿势、服饰、像赞、绘画技法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紫光阁功臣像有手卷和立轴像两种绘画媒材,二者在艺术表现和功能上存在较大差异。作为宫廷绘画艺术,紫光阁功臣像被赋予高度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7,(29):77-77
"纵观整个世界车市,德系车的严谨工艺、日系车的人性化设计、美系车的舒适度为大众所津津乐道。但要以造车工艺的艺术价值来言,英系车无疑以其深厚的历史传承而成为其中的翘楚。"谈起爱车,王先生依然像在谈一件艺术品一样,甚为珍惜。  相似文献   

11.
张璐璐 《今传媒》2012,(10):80-82
影视作品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对塑造国家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宫廷剧中后宫争斗、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的影片叙事内容不胜枚举。这种叙事角度虽然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却容易在国外造成一种文化扭曲。当今影视剧中极其流行的宫廷剧,像《宫》、《美人心计》、《步步惊心》这些"穿越剧"很容易让他国对中国文化造成曲解。本文就这一现象,以中国古装宫廷剧为切入点,思考在全球化视野中,如何制作优秀的国产影视剧作品以及建构正确的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南京云锦继承中国丝织工艺的精华,是独特的织造工艺的杰作,正如一代云锦大师陈之佛所赞誉的:南京云锦是中国丝织工艺史上最后一个里程碑,也是艺术成就的高峰。它浓缩了中国丝织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技艺,在蜀锦和宋锦已被机器生产取代的今天,它是唯一的中国织锦工艺的活文物。  相似文献   

13.
赵孟頫是元代著名的艺术家并且在诗文、书画等领域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赵孟頫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绘画主张就是托古改制的思想,这是元代新画风的重要开启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电视导演在多个讯道的制作系统中常常被称作"导播",这个名称来自广播节目的制作中,虽然用在电视制作中并不一定最贴切,但它的好处是把多个讯道的制作同单机拍摄然后进行后期编辑的电视剧、新闻等电视节目的导演区别开来。所以在本文中我们还是沿用"导播"这个称呼。这个称呼还有另一层含义,这就是"播"所体现的直播观念,因为多个讯道的系统最早一般是用来应对直播节目的需要的,随后,这种制作方式更加广泛运用到各种节目形态中,这种把拍摄和编辑合二为一的系统能有效的节约人力、时间等宝贵的资源。同时,这种高效率的制作对导播的能力要求很高,主要体现在机位设置、调机和切换三个主要的动作之中。本文以演唱会节目制作为主要例证来分析导播的艺术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浙江档案》2007,(7):30-31
1999年初秋,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尊木雕"千手观世音"像,仪态端庄的观世音,微露着娴静的神情,那一只只典雅的纤手,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的鲜活。这是一位来自天台山的工艺美术大师汤春甫的作品。它的制作技艺是流传在天台山的古老的"干漆夹苎"。  相似文献   

16.
在封建社会发展长河中,历代宫廷乐事已成为我国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同封建儒家思想相辅相成,用于维护封建的统治。在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影响下,既恢复汉制、休养生息,也推崇发展明代宫廷乐事。其宫廷乐事,主要以"乐舞"与"礼"相结合,广义上是由诗歌、舞蹈、音乐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本篇主要研究明代宫廷乐事的变化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如果将新闻内容比作一件衣服,那么,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新闻报道就好比是这件衣服上的各个零部件,而新闻编辑就是制作这件衣服的师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作一件好看的衣服最重要的当然是布料、纽扣、针线以及缝制后的整体效果,因此,编辑的内容、画面、本身的影响或者说是社会引导,便是"把关人"的"米"。如何精选、裁切,以致达到符合大众审美,就要看"把关人"怎样裁剪了。"把关人"如何发挥他们的角色作  相似文献   

18.
正纪录片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其表现对象是真人真事,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文学润色,但最终要展现的,还应是生活的真实规律与本质。从这点上看,尽管纪录片喜欢用电影、电视及文学的一些艺术形式及手法,但它与影视艺术或是文学作品是有区别的。从素材和效果来看,纪录片更像"新闻"——绝对的真实性是其生命(而非像艺术作品那样,"真实"更多的是一种虚构中的合理性)。只不过,与新闻相较,纪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对元代艺术大家赵孟頫妻管道升"善于绘竹"史迹进行钩沉分析。首先,简介管道升;其次,分别从她对赵孟頫画竹产生过影响与其存世作品介绍这两个角度,再现她"善于绘竹"的史迹,并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常被归功于一些远古人物——比如黄帝、神农之类,其人的真实性在可考与不可考之间。在这些发明中,历法与“御妇人法”(中国古代男性中心主义的性行为学流派)这两件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却归到是由同一个人物——容成所发明。 谈到容成的古籍甚多,绝大部份都只谈他的性学,少数几种记载了他发明历法。下面是几则较早期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