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镔 《河北广播》2004,(5):69-69,72
编辑、记者的职责是采写、报道新闻,以此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经常关注的是:新闻怎么写,稿子怎么编。而对于新闻发现能力的培养却有所忽视。应该说,发现新闻是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发现新闻的能力对于编辑、记者更为重要。那么,怎样培养新闻发现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新闻教育日益强调新闻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加强授课内容与新闻实践的联系,这与新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的目标相符,但过度强调专业性及实践性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也造成了专业传授中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开阔视野和成熟理性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新闻采访及其他社会活动中,不能忽视自身风度问题。这在同业竞争激烈的西方新闻界,表现得尤为显著。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有意识、慎重地利用动作语言,不断培养自身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沟通。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为了追求效果而在采访过程中没有顾及采访对象的感受以及人身隐私,在精神上给其带来了一定的伤害,新闻报道中忽视弱势群体已经成了社会媒体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媒体作为新闻的传播媒介,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应该培养一个宽广的人文情怀。本文阐述了电视新闻报道中忽视弱势群体的几点表现,并提出了关于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人文关怀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负效应是直接影响新闻传播的主要因素,有南辕北辙、无的放矢、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等表现形式,细细追究,又有只顾新闻事实忽视政策导向、只顾交待内容忽视背景说明、只顾一时一事忽视整体效应、只顾主观愿望忽视客观效果等原因,要想避免负效应,应该从宣传价值、立体思维、典型提炼、语言精彩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地方院校传统的新闻写作教学偏重于理论的讲解,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当下媒体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写作课程教学在理论教学、实践形式、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走向媒体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同样的新闻事件、同样的新闻素材,经过不同媒体编辑人员的“二次创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就目前而言,忽视电视新闻后期编辑、现有编辑人员缺乏创作型素质、电视新闻编辑教育不适应培养创作型人才等情况较为普遍。倡导电视新闻业强化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理念,对于引领培养“创作型”电视新闻后期编辑人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创作型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事物发展的强大动力。新闻工作当然也不例外。对于大多数编辑、记者来说,当前主要应注意的是改变忽视新闻理论的倾向。因为,忽视对新闻理论的研究、不重视以新闻理论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对一个新闻单位来说,是工作平庸的重要原因;对一个编辑、记者来说,是进步不快、写不出创新作品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代新闻研究领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意义的研究,我国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也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而在西方新闻界,几乎到了没有直接引语便不成新闻的程度,西方新闻学者也普遍重视对直接引语问题的研究。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必不可少。直接引语是新闻中用引号引起来的新闻中人物(包括新闻人物)说的话,直接引语要真实、准确、一字不差,完全忠实于新闻中人物的原话。中西在使用直接引语方面的差距我国记者在重视使用间接引语的同时,普遍忽视对直接引语的使用,尤其是对于重大时政新闻的报道,常通篇采用间接…  相似文献   

10.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闻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很强,二是政治性很强。这些年来在新闻改革、新闻理论研究当中,我们有一些同志对新闻的导向有所忽视,有所淡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总的就是要像李瑞环同志所说的,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遵循新闻自身固有的规律结合起来,一致起来,我们既不能忽视新闻自身的规律,又不能忽视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一致起来呢?我觉得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就是说继承我们党的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一批批大学毕业生纷纷跨进新闻单位工作,越来越多的青年记者正在接替中、老年记者,活跃在改革开放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青年记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新闻业务能力,帮助他们迅速健康成长?是当前新闻改革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我看,当前不少新闻单位在培养、使用青年记者中存在着“两多两少”——即使用多、培养少,批评多,帮助少的现象。在新闻改革中普遍忽视、放松了对青年记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单纯地叫他们自己去闯,让其自生自长或自生自灭。有的新闻单位的领导习惯于使用“成品人”,对新进来的大学生不注意培养教育,“传、帮、带”的好传统淡化  相似文献   

12.
何燕 《新闻传播》2010,(3):101-101
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越来越流行,在提高可看性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同时新闻娱乐化的隐忧也不能忽视。新闻工作者应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保持严肃新闻的真实性、可信性。  相似文献   

13.
程钢 《记者摇篮》2006,(5):21-21
症状一:图片形式独特,色彩艳丽但内容空洞无物。药方:从自己的吃、住、行、游、购、娱入手,踏踏实实的深入生活。只有经历,才能真正有感受,然后才能有感而发。症状二:整天忙于火灾、车祸等所谓突发事件,忽视身边发生的鲜活新闻。药方:加强新闻业务知识学习,了解、掌握新闻规律,提高新闻发现能力;注意观察生活,培养人文理念。症状三:陷入批评报道怪圈。药方:多补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课,培养用历史的、宏观的、辩证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症状四:内容上缺乏新闻性,照片形式呆板,少有时代气息。药方:重视日常生活,感受社会变化,训练抓拍。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14.
新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各个学校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实习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新闻是一个热门专业,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专业,每年培养的新闻专业学生可能已经供大于求。在人才供大于求、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搞好新闻实习并非易事,实习生需要不断的努力。到新闻单位实习不是实习的唯一途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创办各种小刊物,在校内分发。国内大学新闻院系似乎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外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即重视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必修课的到新闻单位进行的所谓“大实习”,…  相似文献   

15.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它的特点是真实、及时、准确、简明。但是,人们在强调新闻作品时效性、真实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新闻作品的审美要求。大多数的新闻作品常常生硬、粗糙,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将宣传当新闻的传统,赋予新闻作品塑造意识形态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他度过的笔下春秋我去采访夏华乙,不知怎的,竟给他出了一个大而无当的题目:怎样当好经济记者? 说句老实话,如何搞好经济宣传,倒是我们新闻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难点。有一些经济记者往往是:强调了经济新闻的思想性和指导性,便容易忽视它的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调宣传党的经济政策,又极易忽视传递经济信息,忽视人民群众经济生活和群众的意见,要求;有些记者把新闻的指导性仅仅理  相似文献   

17.
血腥悲剧事件新闻传播的伦理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夏 《新闻界》2012,(3):13-16
当前血腥悲剧事件新闻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追求新闻价值,忽视人道主义关怀;缺失社会责任,忽视新闻报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以报道真相为名,侵犯公民个人隐私。对血腥悲剧事件的报道要注意把握两个平衡: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平衡;新闻第一原则与人道主义的平衡。新闻从业人员应当从人道主义出发,避免伦理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1986年第六期《新闻战线》上,王志兴同志撰文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他从传播学对新闻学的影响的角度提出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根本缺陷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一、忽视具体的社会历史而孤立静止地看待新闻传播现象;二、过份强调传播的形式以至忽视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三、忽视了新闻传播的阶级性。笔者认为,传播现象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远非新闻传播所能概括,因而仅从新闻传播这一角度来分析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根本缺陷难免不够全面,要想全面且深刻地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多个角度对之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一批批大学毕业生纷纷跨进新闻单位,越来越多的青年采编播人员正在接替中老年采编播人员,活跃在工作第一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迅速地提高青年采编播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新闻业务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我以为无疑是当前各新闻单位在改革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笔者对所在新闻单位以及其他新闻单位交流的情况分析,当前不少新闻单位在培养、使用青年采编播人员中存在着“三多三少”——即使用多、培养少;赶场多,学习少;批评多,帮助少的现象。一些新闻单位在日常宣传、事业建设中忽视、放松了对青年采编播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培训,单纯地叫他(她)们自己去闯,让其自生自灭或自生自长。有的新闻单位的领导习惯于使用“成品人”,对新进来的年青同志不注重培养教育,“传、帮、带”的好传统淡化了。有的单位甚至对刚  相似文献   

20.
甘 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 ,将“硬新闻”定义为 :“题材较为严肃 ,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按此定义 ,毫无疑问 ,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个种类。这个定义也表明 ,时政新闻从内在属性上说 ,有题材重大、能引起广大受众关注的特点。然而 ,在我国现实生活当中 ,长期以来 ,时政新闻 ,或者说重大新闻版并不很受读者欢迎。不少读者甚至觉得时政新闻版没看头。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笔者以为 ,主要是因为在时政新闻报道过程中 ,过于注重宣传 ,忽视了新闻规律 ,忽视了受众的需求 ,因而时政报道往往表现为 :僵化、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