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裕民 《档案》2014,(4):40-41
《书法报》2013年12月25日的ll版,载有苏州孙悦良书家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援藏的记忆》,写的很好,笔者细心读了。文右上角刊出作者一隶书斗方,上方标题是《我与仓央嘉措的“邂逅”》。斗方写的内容是“请求白色大雁,借我凌空双翼,并不远走高飞,理塘一转就回”。落款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离宫前所作,l703年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果真于理塘诞生,丙戌年谷雨悦良客拉萨”。这件作品的落款内容至少有两点质疑:一、格桑嘉措不是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二、格桑嘉措的生年不是1703年。  相似文献   

2.
祝勇 《出版经济》2006,(10):6-9
藏历水猪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西藏纳拉活域松(现西藏山南县)地方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中诞生了一名男婴.斯时出现了多种瑞兆,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孩子,然而谁也不曾料想到莫测而多厄的命运会伴随着他短促的一生.这名男婴就是后来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1683-1708),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最好不相见,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当我们认真诵读这首沁人肺腑的诗歌时,思绪中涌现出的都是对仓央嘉措的留恋。"浑然天成"的误会造就了《你见,或者不见》的稔熟流传,同时也成就了仓央嘉措的诗与情。翻开历史的书页,走进文学史的长河中,写尽了世人最向往、最纯净情感的仓央嘉措带着流芳百世的诗,将他传奇的一生和谜一样的身世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刚刚上市的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最好  相似文献   

4.
对仓央嘉措的误读源于将他的作品审美娱乐过分夸大,从而忽视了其历史文献学上的意义。人们阅读仓央嘉措,或是被那些或真实与误传的诗句所打动,或是站在文本与文化之间追问真相,透露出的是人们对当下世界的焦虑与困惑。  相似文献   

5.
因贺岁电影《非诚勿扰2》的热映,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为人们所熟知,很多人将这首诗认作是仓央嘉措所著。但作者谈笑靖将出版相关书籍的珠海出版社告上法庭。10月19日,北京东  相似文献   

6.
仓央嘉措为人所知,不是因为他在佛法上的造诣,而是由于他洒脱不羁的个性,他字字惊艳、句句惊心的情诗。关于他迷失菩提的美丽传说和风流韵事,在西藏流传甚广,现在正日益风行于网络和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7.
达赖与班禅是由藏传佛教黄教领袖宗喀巴的两大弟子,形成的两大传承系统。这两个封号是由中国皇帝正式册封的。“达赖”一名最早出现于明朝。一五七八年(明万历六年),驻守在青海地区的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邀请西藏黄教领袖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他们在政治上彼此推崇并互赠尊号。俺答汗赠给索南嘉措的尊号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这是藏、蒙、梵语的混合语,“圣识一切”即“遍知一  相似文献   

8.
文厚泓  许得存 《兰台世界》2016,(18):108-110
综合考察18世纪末六世班禅进京入觐时的西藏社会,有助于了解前现代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建构。在六世班禅入觐时,清中央政权及其对西藏的控制已稳定;西藏地方政权由传统的政教合一制过渡到由中央驻藏大臣与格鲁派两大首领(达赖与班禅)联合执政模式;西藏经济在稳定的社会秩序中有所发展,与喜玛拉雅周边国家与地区有了更密切的贸易交往西藏文化继再次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丹、锡金、拉达克等成为清朝的"藩部之藩属"。  相似文献   

9.
陪你痴狂     
正2003年7月,我进入湖南出版系统工作,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十二个年头。我很感谢命运之神的牵引,让我在十二年中能够接触、熟悉版权贸易工作;我也很感谢在版权贸易工作中碰到的人与事,让我在十二年里能够不断累积、蜕变,从而执着热爱版权贸易工作。十二年来,萦绕在心头的是六世达赖的那一句"陪你痴狂千生"。我必须得说,我是幸运的。这就如同一段姻缘。当初的结合,也许只是机缘巧合,可随着时光流逝,我们没有  相似文献   

10.
周学军 《历史档案》2001,(3):134-134
棍噶札拉参(又译棍噶扎勒参)呼图克图是晚清时期甘肃省南部巩昌府洮州厅土司著名的藏族喇嘛,在稳定西北局势、安插难民、抵御沙俄侵略以及处理西藏问题等方面卓有功勋。光绪九年(1883年)春,到拉萨参谒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之时,达赖为之更法名为嘉穆巴图多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