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新颖鲜活,独特奇异,是一种有强烈吸引力的趣味。求新求异,人之常情,谁爱看千人一面,谁爱听干部一腔。受众对新闻评论同样提出这样的要求,希望读、听、看了每则新闻评论,都能受到点新触动,懂得点新道理,得到点新启发。  相似文献   

2.
刻意求新,首先是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每天的报纸都有评论,而且不止是一篇评论,要做到篇篇都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是很困难的。倘若真有这样的报纸,每天的评论都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那么,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也就成灾了,读者反而无所适从。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我们的政策是稳定的,我们的思想是一贯的。这就给新闻评论工作者出了一个难题:既要刻意求新,又不可能“日日新”,或者说,要在明知不可能“日日新”的情  相似文献   

3.
刻意求新,首先是要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每天的报纸都有评论,而且不止是一篇评论,要做到篇篇都有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是很困难的。倘若真有这样的报纸,每天的评论都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那么,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也就成灾了,读者反而无所适从。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并不是每天都有的。我们的政策是稳定的,我们的思想是一贯的。这就给新闻评论工作者出了一个难题:既要刻意求新,又不可能“日日新”,或者说,要在明知不可能“日日新”的情况下,每天写出新意来。不承认新闻评论工作者面前有这样一道难题,很难说是懂得了评论工作者的甘苦。事实上,很多评论题目是需要反复去写的。不但节日评论是每年必写的,就是整党、宣传共产主义理想,纠正不正之风,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等等经常性的  相似文献   

4.
刘保全 《新闻传播》2006,(11):43-44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5年3月17日一版上的评论《农科院所制假坑农的多重恶劣性》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评论二等奖。这是一篇主题重大、言简意赅的新闻评论精品。它的获奖,为我们撰写新闻评论提供了下述三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寒清 《青年记者》2007,(14):67-67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孰是孰非,是时下争论不休的问题。有观点认为,新闻策划可以,但策划新闻不可以。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并且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笔者对此的看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新”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新闻不新便不成其为新闻。求新、求异.是读普遍的阅读心理,稿件不新,可读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新”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工作报道比较难以出新.但是.从事军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通讯员,不能不把新  相似文献   

8.
武威  钱国宏 《新闻采编》2003,(2):34-34,14
有 人把标题比作是新闻评论的眼睛 ,把立意、主题、中心论点比作新闻评论的灵魂 ,这是颇有道理的。《诗经》云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对于一篇新闻评论来讲 ,精巧的标题就好似女人动人的笑容和迷人的眼神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令读者一见倾心 ,拍掌称绝。新颖、精彩的新闻评论标题 ,总是令读者难以忘怀 ,记忆犹新 ;而平淡无华的标题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 ,很快会被读者淡忘。因此 ,写新闻评论时一定要下功夫拟个好标题 ,以使全篇生辉。那么 ,如何才能使新闻评论的“眼睛”亮起来呢?笔者认为 ,除闯过立意、选题、语言三关…  相似文献   

9.
网络评论成功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代表网民给小慧的后妈道歉?》(以下简称《道歉》)是一篇署网名“新闻点评第一品牌”的网络评论。“新闻点评第一品牌”只是实名作者吴双建的众多“马甲(网名)”之一。从2005年至今,吴双建以“新闻点评第一品牌”、“无边落寞”、“吴双建”、“吴天平”等实名或网名发表网络评论文章200余篇。《道歉》一文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可以说是对作者的最大鼓励.也是对荆楚网多年来积极利用网络评论来引导网络舆论成绩的最好肯定。  相似文献   

10.
范荣康在《新闻评论学》中认为:“遣词造句,语言修辞,是新闻评论写作中的一个问题。一篇评论的语言好不好,不仅关系到一代人的风,这是因为新闻评论天天同读见面,而新闻评论的语言在读中,特别在青年中有一种无形的示范作用。”看来,能影响“一代人风”的作,必当用最好的语言艺术来驾驭新闻评论,以示范于读了。  相似文献   

11.
林清国 《青年记者》2003,(10):34-34
新闻评论,在观点正确、导向正确的同时,论述还必须有力。评论是发挥党报指导性功能的最重要的手段,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论述缺乏力度,话说不到位。“旗帜”就很难鲜明起来。增强力度是提高评论质量的—个重要环节。怎样增强评论的力度?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有位年轻记写了篇反映某地领导为当地群众办了多少件实事的新闻,在媒介播出后,引起了当地群众的议论和不满,有的群众还找到编辑部,对记说稿子里那些“实事”都是没影的事,就是有也是夸大其辞。年轻记听后面露不悦地问:“记听谁的?是听你们当地党政领导的还是听你的?”的确记到底该听谁的?这还是一个涉及到理论和实践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注重时效性,这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新闻贵在求新,“新”有新鲜、新颖之意。新闻包括时效性和时宜性。  相似文献   

14.
清代戏曲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他物,尤加倍焉。”同戏曲一样,新闻评论写作也应求新。在新闻评论中提出求新的命题,好象没有必要。因为新闻评论的论题是由新近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构成,新的问题包含着新的本质,将其发掘出来,加以评论,作品自然会内容新,主意新。其实,新闻评论写作的现状并不尽然。生活不断发生新变化,有的评论却姗姗来迟,总比生活“慢三拍;”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四、在新闻语言上力求新颖清新新闻语言力求新鲜、清新、新颖,也是精品写作求新、创新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作为一篇好的报道,一篇新闻精品,总得有几句鲜活而又特有的语言,读之流畅上口,听之生动形象,犹如阵阵春风拂面而来,让人感到爽心悦耳,而不是那种空洞、重复,毫无生气的陈词滥调,也不是生硬做作的学生腔和枯燥于巴的文件语言,使人倒胃口。这种新鲜语言散发着清新气息,别人没有用过,而你却创造性地表述出来了,从而为文稿增光添彩。报道语言求新创新,着重体现在下述四个方面:(一)运用表现时代特征的语言。俗话说,…  相似文献   

16.
1993年4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这个收听率很高的新闻节目里,头条播出了记者胡占凡采写的述评《拜金主义要不得》。这篇新闻评论在听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或某人通过新闻媒体,对当时的某件事、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发表的意见和讲述的道理。我认为,一篇评论讲述的道理或意见有人听,听后还表示“是这么个理儿”,这篇评论就算有了反响,而这反响如果达到了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说该评论产生了反响效应(我们这里所谈的效应显然指的是正效应)。每位新闻评论工作者都在追求自己写出的评论产生反响效应,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能起到更好的舆论导向作用。新闻评论怎样才能产生反响效应呢?可谈的方面很多,但其中比较重要的我以为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7.
新闻之有故事性,这是人所共知的。很多人喜欢听新闻,不仅新闻能满足他的猎奇心和知情欲,而且因为新发生的这件“事儿”很引人人胜,讲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或骇或喜。好多新闻事件都有故事的这种情节元素。所以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可能会具备故事一样引人人胜的传播效果。但对新闻的故事性,以前很少有人明白地揭示出来,更不要说大力加以鼓吹和提倡了。  相似文献   

18.
文叶飞 《新闻窗》2006,(4):53-54
新闻评论是各种传播媒体普遍运用的,面向受众传播的有关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意见性信息。新闻评论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更讲究选题与立意,它要求评论写作有的放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和效果。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搜索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在新闻报道全过程中,采访是第一道工序,任何新闻报道都是采访在先,写作在后。没有采访,就没有报纸上、广播里、电视中的那一条条消息、一篇篇通讯。  相似文献   

19.
陈茜 《军事记者》2014,(7):25-26
《解放军报》的“八一评论”专版自创办以来,在选题上追求“热”中求新,在论点上追求“巧”中求新,在语言上追求“活”中求新。形成了新意盎然、新风扑面的版面文风,对新闻评论写作尤其是军事新闻评论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与一位并不擅长为文的领兵将军相遇.谈起目前一些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普遍存在立意不新.人云亦云,老套程式,没有新的角度和独到的见地.难以启迪别人的睿智。这位将军语出惊人:要出新,就要像打仗那洋.“出奇制胜”、“反常用兵”、“超常思维”等。笔者听后.深受启发.认为把这些用兵之道“引进”到新闻评论写作中.确实能使新闻评论立意新颖.富有创造性.达到“反弹琵琶”的功效.笔者结合拜读的一些评论佳作,谈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