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用户需求及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志芳 《图书馆论坛》2006,26(4):284-286,78
统计分析了近年来国内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的发文情况,描述了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了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的特点,从而发现,从事信息用户需求及信息用户行为研究的著者成果稀少,专业人员奇缺,信息用户需求及信息用户行为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用户信息需求研究文献的分析,概括出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以信息系统为导向的信息需求研究、以用户认知为导向的信息需求研究和网络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的五大趋势:研究对象的全面性、研究内容的整体性、研究思路的动态性、研究方法和成果的相关性以及研究方向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信息公平与信息平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信息化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谓多种多样,其中,信息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信息公平问题,对国内外关于信息公平与信息平等的定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其他领域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在分析相关研究的特点和分歧的基础上,为未来研究与政策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方亮 《图书与情报》2007,(2):85-88,106
信息可视化是目前国内外情报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信息树技术作为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通过信息树的三种模型——半径树、双曲线树、三维双曲线树和传统的树型结构之间的优劣比较,分析和证明了信息树在信息可视化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当前研究信息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梳理了信息环境研究的脉络,界定了信息环境的含义,探讨了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和影响信息环境的主要因素,展示了几种主要的信息环境的结构特点,分析了目前信息环境建设和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创建公平、安全、高效的信息环境的目标和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揭示国内外信息实践研究方法的应用问题,以期为未来的信息实践研究提供指导和激发对其研究方法问题的讨论。本研究将109篇信息实践实证研究文献纳入分析范围,并基于研究目的、研究层次和研究假设等9个维度进行编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信息实践的研究类型以探索性研究为主。第二,信息实践的研究对象包括公民、专业人员和学生3类,且信息弱势群体受到了重点关注。第三,信息实践研究的数据主题多集中于信息实践活动形式,而少有研究调查由信息实践引发的成效和结果。第四,信息实践研究注重数据收集时情境的真实性,对于社会情境的敏感性亦导致定性分析方法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未来,研究者可融合更多元的研究方法来探索信息实践的概念、组成、发生机理。同时也可尝试利用纵向、动态的研究方法探索不同群体的长期信息实践情况,从而可以立足于更全面的视角解读人们的信息实践。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之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信息经济和信息产业、信息商品和信息市场、信息经济效益、信息经济管理5个方面着手,重点研究和评介了国内信息经济学学术理论界目前比较流行和有一定代表性的若干理论研究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信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近几年我国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分析研究的重点、现状等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和综述,并预计其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邹凯  李颖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42-45
总结国内外关于信息公平与信息平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过程中存在对两者关系的疑问与看法;并从定义、来源及涵义方面对信息公平和信息平等进行梳理与比较,试图辨析两者关系;最终得出不能简单用信息公平代替信息平等,应该从多种角度和学科对两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用户信息需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信息需求的定义和研究发展状况的回顾来探讨信息需求及其行为,利用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的成果,寻求在网络环境下激发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图书馆的中介作用,实现从技能型向素养型教育的转化。[结果/结论]信息素养教育需要避免单纯的技术至上的取向,将技能学习和媒介信息解读能力结合培养;与媒介素养结合是趋势所向,媒介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信息素养的学科视野。  相似文献   

12.
谢婷  马莉 《晋图学刊》2011,(2):91-95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梳理了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及其教育现状,归纳了当前研究的特点,指出未来研究中应重视信息素养政策研究、信息通晓研究及加强研究的具体性、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80,自引:0,他引:80  
孙建军  成颖  张玲玲 《情报学报》2003,22(2):250-256
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然后介绍了信息素质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及两个影响较大的课程设计模型 ,最后在综述国外信息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进行信息素质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玲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105-109
在科学素养导航图的启发下提出信息素质导航图的概念,分析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组成、功能以及研究基础。抽取、划分、关联知识单元是信息素质导航图的研究基础;分析用户典型工作任务是绘制信息素质导航图的基础条件。信息素质导航图可以成为人们提高信息素质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颜先卓 《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2):135-142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国外信息素养研究新进展,对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情况进行系统介绍,旨在为国内信息素养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方法/过程]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与研究维度3个方面进行介绍,并对国外该领域研究特点进行归纳,对相关研究趋势进行展望。[结果/结论]研究分析显示,工作场所信息素养研究是当前国外信息素养研究新的生长点;促进不同学科、行业之间对信息素养理解的统一是该问题研究的主要推动因素;该项研究对促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改革、信息素养概念化反思以及信息素养与职业特征结合等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信息的角度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现状,概括企业信息能力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实际需要,企业信息能力的系统化评价部是迫切需要探讨的研究领域;指出信息能力的评价研究趋势正由图书情报界与管理界合流向企业管理领域发展,研究领域与规模正在扩大,研究内容正在整合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信息素养定义与内涵、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实践、信息素养与文献信息机构的关系、信息素养与图书情报领域热点问题的相关性研究4个方面对十年间信息素养研究论文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信息素养研究的重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国外信息素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从信息素质的概念、信息素质教育的标准和指南、信息素质课程的模式、图书馆员与教师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对国外 信息素质研究文献进行评述,以期为国内的信息素质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对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的解读,深入挖掘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必要性,分析导致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的各种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学生信息素养测评提供有益借鉴,为我国信息素养教育指引正确方向。[方法/过程]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对学生信息素养测评的内容框架、背景框架、测评对象、测评工具、测评方法和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论]研究得出国际学生信息素养测评2013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为国内外中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提供借鉴;更加关注信息素养背景信息,强调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领域而不仅是工具,推动了各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安全素养进行剖析,发现目前信息素养教育仅重在信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信息安全素养教育。认为信息安全素养应该包括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指出国民信息安全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提出有效提升国民信息安全素养的4种途径:推进信息安全法规建设,注重多层次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开发,发挥各类组织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