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3月,“一线写真”栏目带着泥土的芳香问世于《河北日报》的一版。为了使该栏目刊发的现场短消息能够充分体现“现场短闻”那种纯朴、真实又精美的风格,为该栏目撰稿的全体记者,严格遵守实实在在到一线去写真的办栏宗旨,牢牢把握现场如实再现的,既居高望远,又短小精悍,且语言清新、内容充实、活泼的写作原则,努力做到让篇篇稿件都落地有声。5年  相似文献   

2.
到去年8月,《河北日报》发表《一线写真》的消息已有47篇。其中一版头条4篇,倒头条12篇。这一批新鲜活泼的新闻,令报社内外刮目相看。 一般认为,短、快、新、活是现场短新闻的基本特点。《一线写真》不同于一般的现场短新闻。它发在报纸一版即要闻版,因此,《一线写真》稿件除了具有现场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媒体和受众对新闻评论稿件的强烈需求,新华社通稿线路第一个言论专栏——《新华时评》应运而生。《新华时评》创办5年来,在通讯社新闻言论专栏的实践中大胆探索,在新闻性、时效性、思想性、针对性四个方面,显现出自己的鲜明特点。紧扣事件做文章——《新华时评》强烈的新闻性新闻性是《新华时评》稿的第一要素,也是《新华时评》专栏选稿的第一原则。《新华时评》的稿件要求缘事而发、寓理于事,这里的“事”就是要求《新华时评》要紧扣新闻事件。缘事而发,就是要求新闻评论要以新闻事实为由头,有感而发;寓理于事,就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保…  相似文献   

4.
1997年3月,《一线写真》栏目带着泥土的芳香问世于河北日报一版。为了使该栏目刊发的现场短消息能够充分体现“现场短新闻”那种纯朴、真实而又精美的风格,为该栏目撰稿的记者,严格遵守到一线去写真的办栏宗旨,牢牢把握现场如实再现的写作原则,既居高望远,又短小精悍,且语言清新、内容充实,努力做到让刊发的稿件都落地有声。5年来,该栏目共发表稿件400多篇,其中获中国新闻奖2篇,获全国党报新闻奖8篇,获河北省新闻奖12篇。栏目新闻的真实美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和生命。新闻只有具备了真实的美,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沈阳军区《前进报》推出的《新认识新举措新气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砚生动一例》专栏,自2008年12月推出以来,至今已在一版显著位置和二版头条位置刊发文章100篇。专栏稿件新闻性强、导向性强,特别是编辑为每篇稿件配发的编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思想深刻,为专栏增色不少。专栏连续3年在辽宁省新闻“名版名栏”评选中被评为“优秀专栏”,栏目中的一些优秀新闻稿件多次获奖。多篇稿件被军报转发。  相似文献   

6.
从去年2月1日开始,襄樊日报在报纸一版上推出《记者走向(新闻报道)“空白村”》专栏.通过这种办专栏的方法,把记者赶下基层,写出了一批比较好的新闻特写:《买台拖拉机当年使》、《鱼跃温坪坝》、《红旗村里听抱怨》、《走进黄金谷》《植桑记》、《正是樱花烂漫时》、《张元村的捉鳖五兄弟》、《九皇山上种茶人》等.这些稿件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写作手法活泼,语言生动,短小精悍,一股新风扑面而来,很受读者欢迎关于办专栏的思考“抓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去年刚开年,襄樊日报在新闻业务例会上提出1996年为“调查研究年”,要求新闻业务人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实干,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树立新风.襄樊日报近两年各项事业发展很快,要保证新闻事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有好的新闻工作作风和文风.但当前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少数新闻从业人员作风不扎实,文风不朴实,采访不深入,满足于泡会场、抄材料,有利就上,无利就“让”,缺乏深入刻苦调查研究的精神,写出的稿件虽神内容正确,但是缺少新意,大话套话多,可看可不看.因此,报社把“抓作风,改文风,树新风”当作全年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来抓.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去采访.通过新闻业务人员的集思  相似文献   

7.
在最近召开的1993年度各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奖会上,济南军区《前卫报》的一个题为《记者下连吃“碰饭”》的专栏,获得到会各评委的一致好评,列为获奖作品。这个专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记者下连吃“碗饭”,了解连队伙食的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所谓“碰饭”,就是如这个专栏开始时编者活里所讲的,是“事先不打招呼,悄悄去亲眼看一看,亲口尝一尝”,“记者自选食堂,碰上什么吃什么后的调查”。这个专栏,先后发表了十来篇稿件,都是记者变常见的吃招待饭、开座谈会的采访方式,为自选不同类型连队,临开饭时再进食…  相似文献   

8.
卢雅 《中国记者》2012,(10):74-75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便被同行称为资深记者某某.蓦然回首,才感觉弹指一挥间,自己在记者的路途上已经走过30余年.看着任记者站站长以来我身边的新记者,欣慰地发现他们不少已脱颖而出,其中几位还刷新了《福建日报》年轻记者成长之最:譬如:如今是《福建日报》平潭记者站负责人的王凤山,已成为记者站中成长最快最年轻的一位领导,从出校门的大学生到记者站负责人,成长经历仅4年;《福建日报》人事处和记者部共同设立的年轻记者成长奖第一人林蔚,走上工作岗位仅一年多,就发表了许多有分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9.
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第一批最优秀的无产阶级记者之一.他在青年时代先后担任过《德意志电讯》、《知识界晨报》的通讯员,《雅典娜神殿》杂志的记者,《莱茵报》驻柏林和英国的通讯员,《北极星报》的特约通讯员,《德意志——布鲁塞尔报》驻巴黎的记者和《新莱茵报》驻瑞士的记者.五十年代以后,他又成为一些军事报刊的通讯员和记者,并为其他几十种报刊撰写文章.1891年,71岁高龄的恩格斯还以德国社会民主党机关刊物《新时代》记者的身份,参加了伦敦盛大的"五一"节游行和集会.有着丰富记者工作经验的恩格斯对记者工作有许多精辟  相似文献   

10.
今年,《河北日报》编委会提出“让消息唱主角”的口号,还组织了头版头条短新闻竞赛,开办了《一线写真》专栏,记者部还专门召开了短新闻研讨会。这些,对于改变报纸面貌起到一定的作用,报纸的起色是上上下下所公认的。但是,真正让报纸的主要文体占据主体地位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记者队伍中,让消息唱主角这种新闻意识,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许多带有理性上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自开辟了《致青年记者的信》专栏后,我总先翻阅这个专栏。这个专栏之所以能吸引我们基层通讯员,是因为它解答了我们正在思索的许多问题,并给人以启示。我是一个新闻报道工作的新手,缺少新闻采访的经验。以前在采访时,往往只满足于从  相似文献   

13.
韩阳  代萍 《出版参考》2007,(7S):17-17
2006年“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的第一本图文写真书——《I Chris我的音乐地图》,在经过近—年时间的精心准备后,于7月由接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早在2005年某出版社就推出过名为《沐浴春风》李宇春写真集,但由于出版周期紧张,编辑时间短,该书被很多李宇春的粉丝痛斥粗制滥造,此后有关李宇春的图书接二连三纷纷面世,但是据记者了解到除《沐浴春风》无一本是经过天娱公司的授权。  相似文献   

14.
刘彤是1997年从一个区委秘书转行为广播记者的,转眼间15年了,回顾这些年的记者路,他最直接的感受是:只有记者“下去”,新闻才能“上来”.目前,刘彤负责丹东市广播电台“民生早报”节目中的《刘彤走社区》专栏,还担任《民生热线》的导播和外采,每年采写民生稿件500多篇,帮助群众咨询、沟通的问题2000多件.多年在基层沉淀下来,刘彤的手机里存了400多个老百姓的电话,那都是他的重要信息源.刘彤的听众常常主动给他打电话、发短信,为“民生热线”提供线索,有时一天就达30多条.  相似文献   

15.
在编辑部内,编辑和记者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相支持,亲密合作的,但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也会不时发生一些矛盾。为了协调编辑和记者的关系,交流解决编辑部内部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经验,我们开设《编辑部生活》专栏,欢迎编辑、记者经常来稿,以便交演思想,消除隔阂,加强团结,搞好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越来越多的记者(或编辑)逐渐向“记者—主持人”型转化.转型的标志之一就是从过去只会单一的采访式编辑,发展成为当今集“采、编、播”于一身的全能型新闻从业人员.人们常常称之为记者型主持人.记者型主持人大多活跃于新闻性专题节目中,如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脱颖而出的水均益、岩松等记者在节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型主持人不是靠声音、外形的魅力打动受众,他们更多地倾注于采访对象,着眼于报告事实,通过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去影响受众.武汉电台在《白云彩虹873》专题节目中特设《记者视点》子栏目,让记者以自己独特的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发表看法,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如果要对新闻记者的职业特征作一个形象的比喻,我看应该比做“风”。风是无孔不入的。新闻记者也是这样。这是我看了陈进同志的书稿《社会写真》后的第一个感觉。陈进是解放日报《人民广场》专版的记者。《人民广场》是解放日报最受读者欢迎的专版之一,它观察社会现象,反映社会生活,剖析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这样的版面特点,必然要求记者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鱆鱼一般的社会触角,土行孙一般的钻劲,在社会生活的深处挖掘素材,使读者对社会生活有深层次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生活。陈进同志作为  相似文献   

18.
盛夏七月,作为军报参加“记者蹲点看基层”采写活动的最后一名记者,我一头扎进了广州军区“官兵团结模范连”——某集团军高炮团七连。在近半个月的日子里,自己在与官兵摸爬滚打之余,在《记者蹲点看基层》专栏里刊发了《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这里的风气真能培育人》、《这里的风气源自敢较真》、《这里的风气让人底气足》、《这里的风气有益干事业》等5篇稿件,编辑部和值班的社领导对此组稿件倾注了不少心血,也给予了较高评价,有的稿子还被评为“当天好新闻”。《这里的风气催生战斗力》一稿,还获得了总政宣传部《记者蹲点看基层》优…  相似文献   

19.
苏北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在六七十年代,某县每年平均接待省以上新闻单位的记者30多名。这些记者下来后,深入老区,与群众同吃同住,既报道老区的生产发展情况,也反映老区群众的呼声,极大地鼓舞了老区人民的建设干劲。可是,近些年来,记者“光顾”老区的逐年减少。偶尔有一两位记者来,也不是专程采访的,要么是回乡探家路过老区,要么是来联系报纸发行的。据某县统计,从1988年起,全县未接待过一个省以上新  相似文献   

20.
浙江日报高级记者严元俭退休三年后再度强势吸引读者眼球,近日,他在《衢州日报》推出的《严记者看家乡》专栏迅速走红。细细读罢专栏里的50多篇文章,探究走红的背后,感觉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如潮好评去年11月19日开始,《衢州日报》上出现了一个专栏,让人眼前一亮,那就是《严记者看家乡》。专栏稿由《当年实录》和《今日一说》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