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吴涛 《新闻传播》2023,(16):140-142
在移动互联网和信息科技,特别是4G/5G网络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广播等媒体加快了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的进度,提高了广播媒体的传播效率,使广播媒体传统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的接收习惯和兴趣爱好都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广播媒体以及广播节目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广播媒体要与时俱进,加强广播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贴近受众,为受众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广播节目精品,从而提高广播节目的整体收听率,促进广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公众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受众不断增多,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流,所以广播要想发展,必须融合新媒体更加快捷、交互性更强、传播面更广等优势。本文试图以少儿广播节目与微信公众号相结合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少儿广播节目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3.
宋青 《中国广播》2013,(6):12-16
近些年来,具有用户参与意识、全面互动理念的国外广播节目广受欢迎。板块化与碎片化、用户生成内容、广播竞猜秀场、借力社交媒体、"定制类"科普节目、"近用型"移动应用成为国外广播节目样态的主要特点。本文以若干国外广播节目样态为例,分析说明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广播节目应适应受众需求的发展变化,抓住大数据时代给广播发展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林杰  陈蓉 《东南传播》2014,(6):170-171
随着广播节目收听群的变化,移动收听群体成为主要受众,节目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更对广播节目信号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广播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要素对广播节目信号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孙旭东 《视听》2016,(11):84-85
"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堪称时下最热的关键词,广播传媒行业也不例外。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节目类型与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受众的需求,所以广播传媒需要利用"互联网+"资源及自身优势,不断进行广播节目的创新,革新经营及管理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新一轮广播传媒行业变革。本文从"互联网+"时代下广播节目的机遇与挑战入手,提出了广播节目的一些创新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6.
吕伟远 《视听》2022,(3):19-21
南宁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推出的《老友笑8》节目借助一体传播、碎片化传播、渠道传播、情感传播、分众传播的发展策略,积极入驻"听见广播"App,用好微信小程序,通过抖音短视频实现裂变传播,重塑直播节目亮点,构建主题宣传能量场.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要想获得大众的喜爱,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就应发挥自身优势,关注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7.
旅游广播节目是我国当代广播发展进程中最为活跃的节目形态之一。旅游广播节目以深刻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旅游主题、寓教于乐的可听性和服务性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从而激发更多受众的旅游兴趣,进一步拓展旅游广播的发展空间。本文就旅游广播节目的现状、文化意境做一粗浅的分析,并就旅游广播节目的发展趋向谈一些个人的管见,以此就教于广播界同行和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互动作为主持意识的重要元素,节目主持的“亮点”,是增添节目生气和提升传播效应的原动力。如何提升互劝意识,增强互劝效应是值得广播媒体人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其他媒体对广播的冲击、广播受众的需求以及广播节目主持中的情感交流,论述了互动在广播节目主持中的重要性。同时介绍了广播节目主持中互劝的多种形式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视野     
《视听界》1997,(2)
对21世纪广播业展望同向荣在199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增刊)上撰文揭出,21世纪广播业走势如下: 第一,在广播频率资源服务方面,将出现系列化、对象化、专业化、有偿化的新局面。所谓广播服务系列化是就广播效应整体而言,一个台可以办多套广播节目,形成一个系列化的广播节目服务格局。所谓广播服务对象化是就广播服务的受众而言,每一套广播节目服务的受众将实现对象化,妇女、儿童、青年、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广播节目同质化现象普遍,本文以泉州广播电视台FM105.9刺桐之声为样本,结合全国各地部分广播频率的具体实践案例,通过地方元素和区域文化的特征剖析以及本土受众的需求分析,指出:灵活、合理地吸收、运用地方元素,是避免广播节目同质化现象,打造个性化节目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同时在应用层面,对如何在广播节目中融入地方元素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宋青 《新闻实践》2013,(4):50-53
今天,广播的概念已经从简单的“广播”延伸到了“音频”;从单一的“听众”扩展到了“受众”。本文主要从广播节目的创新机制和节目样态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国外广播节目创新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广播创新的趋势与路径。  相似文献   

12.
转瞬即逝是广播节目最大的缺憾,余音绕梁又是广播节目独具的魅力。让广播节目过耳不忘、回味无穷的重要一点就是使主持人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本文就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个性化的形成浅析如下。一、现代广播要求主持人语言更具个性化随着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由当初单纯的宣传工具转变为传播工具,节目类型丰富了,对广播节目的主持播报风格也就提  相似文献   

13.
郭倩 《今传媒》2013,(4):104-105
近几年,手机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手机媒体也迅速发展,前景广阔的终端,突出的自身优势和庞大的受众基础,手机广播可从移动媒体与音频媒介的自身定位出发,以多种形式重新整合传统广播的内容,将会增加广播节目的外延,扩展传统广播的生存空间,为传统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广播移动直播是以移动直播车为发射主体,或独立服务于参观、考察、旅游车队,或与广播电台信号相连接,服务于全体受众的一种广播节目新形式。前一种移动直播是广播移动直播产生的最初形态,后一种移动直播是传统广播直播形式的拓展。两种形式相结合,使广播移动直播广泛应用到大型会议、参观旅游以及战役报道等多种领域。其中,移动直播车的配置,也就是技术准备大同小异,而节目形态却因服务对象不同呈现出了较多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时代视频传播成为受众最喜爱的信息接收方式,传统广播亟待将“传统可视化”传播升级为“融媒可视化”传播,以吸引移动视频端口的年轻受众.近年来一些先进广播电台正在进行融媒可视化的实践探索,包括构建广播节目融媒可视场景,实现广播产业的融媒可视化发展,合作共赢突破人才技术瓶颈等,其实践经验可供广播业界思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手机广播”受众资源极其丰富,至20  相似文献   

17.
国际广播节目境外落地,概括来说,就是利用各种传输技术、确保传出的广播信号能使对象国家和地区的听众听得见、听得清、喜欢听、愿意听。具体而言,就是通过短波中波调频、卫星直接入户、卫星直播、有线电视、互联网、移动通讯、数字调幅广播等技术手段,采用租机互转、租用时段、与当地主流媒体联合制作、在海外建立工作室以及开办调频台等多种方式,以当地官方语言或受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风格,传播受众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广播频率专业化是广播媒体在总结广播经验,探索广播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细分广播受众与市场,使节目更具有针对性,更好地贴近听众。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包括广播节目内容专业化和听众群体的专业化,但无论广播怎样的专业化,都离不开听众这个群体,离不开大众的收听需求。因此,处理好广播频率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关系更是广播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对于专业化而言,广播频率的大众化是指广播节目内容整体编排不是针对某个受众群体而设置的,而是能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也就是受众群体的兼容性。一个合格的传媒,就要最大限度地为听众服务,广播专业化是要更好地服务听众,并不排斥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王琳 《中国广播》2011,(9):75-76
互动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属性之一。在广播这个面临着全新时代环境挑战的传统传播载体中,本文以福建都市生活广播为例,论述互动的作用:互动能让广播节目保持竞争力,如果不能把握互动的实质,广播节目就将失去生命力,占据受众市场更无从谈起。因此互动是广播节目的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20.
所谓参与性广播节目,是指受众在收听广播时通过及时或延时的交流手段使节目与受众形成互动的节目。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广播互动节目有以下几个特征:1.受众必须参与,2.节目内容随着受众的参与而改变。根据参与手段的划分,我们可以将广播受众参与性节目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广播受众参与性节目是指受众采用及时性的手段如电话、网络等与节目主持人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