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意义和追求.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于是他们想:为什么我们活着呢?我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父亲辛辛苦苦干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去做?我自己如果有喜欢的事情我要去干,但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到底喜欢干的是什么东西.我就喜欢飙车,那么飙车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韩笑 《出版参考》2015,(19):51-52
生活中,朋友们经常会问我是做什么工作的?每当我告诉大家我是做国际版权工作时,总能从朋友们的脸上看到一丝疑惑的表情.大家总是会追问,国际版权是什么?在生活中,国际版权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词汇,国际版权贸易也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一、从人类原始的视听感觉谈起西方的宗教传统留给西方知识分子这样一种思维习惯:在他们的一生中,常常会不断地追问自己:“我”是谁,上帝为什么创造了我?它交给我的使命是什么,我怎样做才能完成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历史使命?现在,真正信仰上帝的西方人已经不很多了,但保留着这种思维习惯的人仍然不在少数。我们中国人没有西方的这种宗教传统,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往往是干什么便想什么。总的说,对于终极目的的问题是很少考虑的。这两种思维习惯大概各有利弊,但当我们对自己所担负的工作有些陌生,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5.
程韬 《黑龙江档案》2014,(5):138-138
正首先我问在座的各位女性朋友一个问题:女人什么时候最快乐?也许会有人说是痴迷恋爱时,有人说是茶余饭后与调皮的孩子嘻戏间,还有人说是休息日疯狂大肆购物的一刻,但我却要说:工作着的女人最快乐。可能很多朋友会马上反对:工作累死了,每天面对领导苛刻的要求,做不完的事,干不完的活,哪来的乐趣?不错,工作是辛苦,可是工作让你认识到女人不只是仅会女红的纤弱似风,还有赛过男儿铮铮铁骨的秉硬,它让你感受到女人的真正价值,让你赢得须眉大汉  相似文献   

6.
在传媒市场国际化、管理法制化的背景下,中国理论和实务界却很少关注法律风险管理系统的构建。刚刚脱胎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中国传媒企业,大多对法律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法律专业资源配置较少,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风控管理能力薄弱。只有提高对法律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法律风险管理方案,全面构建合同管理、法律纠纷处置、知识产权保护和规章制度建设等重点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中国传媒企业才可能成长为拥有强大风险控制能力的世界一流传媒航母。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这其中,有很多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词语。但事实上,我们若认真加以研究这些词语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并不知道它们,或者明于心而不明于口。因此,我所讲的第一个话题是:什么叫儒家文化?第二个话题是:什么叫成功人生?我在讲到儒家文化与成功人生的时候,我还有一个副标题——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即在现实生活当中,最起码的道德底线是不要让人讨厌,从而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所谓成功人生,首先,得做到不让人讨厌:其次,得受人欢迎。一、什么叫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什么呢?从它的来源角度定义的话,是在两千五百多…  相似文献   

8.
从事新闻工作30年,突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疑惑:按照最古老、最传统的解释,报社、电台、电视台都属于新闻单位或称之为新闻机构,而如今,自从引进了media(媒介)这个英文单词,竟然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媒体定位心生疑惑了。恰巧,同我一样有疑惑的还另有其人。一位署名"荣松"的同行几年前就发出感慨:"做了十多年的新华社记者、编辑,还曾被聘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但这一年来,我脑中不断涌现这个问题:什么是媒体?什么是传媒?我们的理解是不是偏么?"  相似文献   

9.
练功漫笔     
功,我想是要练的,不然,就不成为功了。“久久为功”,就是说要练的意思。练些什么?这会有不同看法,因为,每个人的迫切要求不尽相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练功夫,是可以允许的。新闻工作也有各种功夫。写作技巧呀,丰富知识呀,思维锻炼呀,等等,等等。仔细排起来,也许可以多到十多种吧!我想,这些都是需要的。因为,没有它们,工作就做不好。正如做一个音乐家,音阶都摸不准;做一个旦角,连水袖也不会抖,那怎么好呢!什么是新闻工作的功?做过或正在做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梁庄》出版之后,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提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梁庄的调查?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从城市回到乡村,去调查梁庄的生存?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又从梁庄出发,再到城市去找寻梁庄打工者的轨迹? 每当此时,我也总是很迷茫.是啊,我为什么要回梁庄?为什么要寻找梁庄?仅仅是学术的琐碎、重复和无聊所致吗?仅仅是个人生命的郁结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够确切,没有那么具体,也没有那么显在.那是什么呢?是在想到村庄时,想到"农民""进城农民""打工者""留守儿童"和"新一代打工者"等等那样的名词时,一种莫名的悲伤,一种突然的心悸,一种说不出的羞耻,一种如骨鲠在喉的愤懑,还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叶冲 《记者摇篮》2006,(10):39-40
在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看这么一段台词:“一个表扬就那么重要吗?杨红旗需要什么,我都可以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他。什么都可以。可是这件事情,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我是一个女孩,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将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几个月,我一直强迫自己忘掉,可是你们一步一步地把我逼回来,回到那个我根本无法面对的晚上。就为了一个表扬?就为了一分虚荣?你们毁掉的是我的一生。难道你们不知道吗?!(痛哭……)我现在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所有的人的面前,工作没了,朋友没了,什么也没了。你们满意了?在我心里有两个凶手,第一个凶手是那个坏蛋,…  相似文献   

13.
报社记者要采访作家刘墉,刘会先问:你做什么栏目,打算做多大版面?如果是电视记者采访,刘也会先问:节目打算播多长时间?问完后,他会按照自己把握的时间接受采访,差不多时就会打住,并提醒采访者:我回答的内容已经超过你的需要了,内容已经够用了,可以停止了!有人问他:这样做不怕得罪记者吗?刘墉说,我的时间有限,采访者应该尊重采访对象。记者事先不做"功课",来了以后再慢  相似文献   

14.
黄磊 《传媒》2014,(14)
正传统媒体特别在意传播和立场,关于传播,传统媒体在意的是我的发行量多少?我覆盖了多少省区?多少行业?多少年龄层?因为他要拉广告赚钱,然后才有钱发工资让记者生产内容。关于立场,传统媒体特别在意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愿景是什么?但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这两种心态是不是会面临变迁?我今天尝试着提出一个新观点:新媒体的走向,不再是传播和立场,而是参与和认同,这与传播和立场是相对的。为说明这一问题,我今天要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以媒体联盟的方式做公益。  相似文献   

15.
问:什么原因让你开始创业的? 傅盛:我当时是因为一个我没有意料到的原因离开了原来的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我想我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是创业,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揣摩一下什么是创业. 问:什么事让你有了创业的勇气? 傅盛:我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我们4个人一起在一张乒乓球台旁边开始自己的内部创业,从那时候开始我做的这款产品用户量从几千、几万到上亿,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晚上都反思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我每天都在想如何能让用户知道我的产品,我每天都在看用户的反馈.这样的经历让我相信只要做起来就会有机会,创业可以从非常小的点开始做.  相似文献   

16.
写这样的文章是需要极大极大勇气的。我参加工作刚刚两年多,做编辑也不过一年多一点时间,能总结出什么心得体会?别人会不会说孙卫卫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可我实实在在的的确确喜欢我的工作,我也不止一次地“陶醉”: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当编辑记者更好。那就鼓起勇气卖一回瓜吧,只是争取卖好点,让您不过多厌烦。上小学时和同学办手抄报、黑板报;上初中时自任文学社油印刊物的主编,当时的省作协主席胡采等还为我们刊物题词;上高中后经常为一中学生杂志撰稿,是它的第一个特约中学生编辑;在大学里又是一中学生杂志的特约编辑,编写和主编了3本  相似文献   

17.
炎热的天气里,还有什么比清爽的沙拉更能挑动我们的味蕾?还有什么比沙拉更有助于女人们的美丽、优雅、健康?它带给读者一个美妙的期待:从第一天第一道沙拉做起,10周后迎来一个崭新的自己。我在做营养师的这些年里,被女性朋友问到最多的就是——吃什么能减肥?她们经常抱怨:看着靓丽光鲜的衣服无法穿上;望着餐桌上的美食不敢下筷子;和朋友合影的时候唯恐脸大不上镜……我想也许你也有同样的顾虑吧?其实有很多男性朋友也会来问同样的问题。看来减肥瘦身无疑是一种潮流和时尚,是人们追求健康与高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讨论话题: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三个月,你会做什么?网民强烈反响,纷纷发表见解。网友A说:第一个月陪父母,告诉爸妈我爱他们;第二个月做自己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比如直接顶撞领导,  相似文献   

19.
档案馆业务外包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longzhengyi:随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将一些业务,如档案整理、档案归档、档案数字化,甚至上架都委托给档案中介机构来做,即我们常说的档案外包。那么,档案馆不做或者很少做业务上的事情了,还做些什么呢?是否有必要将所有业务都外包?我认为档案馆将业务外包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人力,单凭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很多同学常常随身携带笔记本来到资料室或阅览室,看到什么好的内容都记录下来.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记得多了,日后用时查找起来会很不方便,甚至费九牛二虎之力也难找到,这样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这里我给广大读者介绍一种做笔记的好方法--卡片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