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柯卓英 《兰台世界》2007,(22):60-61
唐代社会的举荐传播很普遍,当时已经形成了以荐贤为"至公之道"的社会风尚.举荐者和被举荐者都充分认识到意见领袖在个人声誉宣传中的作用.这样的举荐在短期内取得了预期效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举荐传播.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4,(16):49-53
高风险社会中,社会救助成为对整个社会及公民个体具有普遍意义和重要价值的社会话题。而信息传播是社会救助体系的神经系统。从对"贵州毕节流浪儿死亡"事件"谁来发现流浪儿"信息传播链条的考察可以发现,要把握信息传播问题,重点是要考察社会救助的参与主体。从社会救助体系的参与主体求助者、施助者、关注者三类社会角色进行考量,可以发现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存在的传播主体缺失、社会动员不足、信息过量等诸多问题。这为解决社会救助体系中的信息传播问题、建立公益传播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皇权至上的政治格局决定了当时“定于一尊”的传播体制,也就是说,皇帝本人,他“不仅是社会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又是社会信息最权威的裁断者”。这种传播格局对传播效果和传播双方来说都有与一般的传播活动所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对未成年的皇帝,也产生了独特的影响。同时也赋予了其特殊的传播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对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的表征与身份传播的作用模式发现:组织传播中身份的作用既是组织统一性的维护,也是组织结构的维系。大众传播中传者身份则体现为媒介身份和受众身份的双重博弈,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形成的统一身份认知相融合,以促使社会共识的形成以及社会角色的多元化构造。传者身份在传播过程中一方面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束缚的表现。传者身份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方式影响个体的信息传递和交往活动。网络传播中的身份则重新划分为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互联网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带来各个传播环节的不稳定性,使传者的身份作用更加凸显,并将原有的传播类型转化而出现传播类型边界的消融。在互联网环境及其影响下,网络传播导致传播边界的消融与身份传播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信息发布者和回应者的个人属性、关系属性以及其们所属的社会网络形态三个角度,归纳了获得较好传播效果的信息发布者以及其所具有的社交网络的相关特征,以此为依据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发掘微公益信息传播的“意见领袖”.同时从利他行为的启动因素出发,结合微公益信息的传播实际,提炼了改进传播效果的若干传播技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政府网络传播为何要有娱乐功能 关于传播的功能,国内外研究者众多,成果丰富,由于视角相异.分类的方法不同,所以提法也各不相同,但是,究其本质还是大同小异。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传播的三个基本功能:环境监察、社会协调、社会文化遗产传承。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抢手的十类新闻传播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 人类社会叩响21世纪大门的时候 ,正值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由工业化社会演进到信息化社会。风靡世界的信息革命实质是信息传播的高新科技革命。层出不穷 ,日新月异 ,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来得更加快速 ,令人目不暇接的传播高新科技的应用 ,使总是最先沐浴高新科技成就洗礼的新闻传播业界产生翻天覆地的急剧变化 ,使整个人类社会惯常的传播规律及传播秩序也发生十级地震般的巨大震荡。铺天盖地的信息爆炸 ,一方面使传者和受众都更加聪明 ,另一方面 ,同时又使传者和受众都更加困惑 ,都在重新审视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中国 ,新闻传播业界的竞争空…  相似文献   

8.
占琦 《东南传播》2022,(1):13-15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体育非遗文化传播主体流失,传习者高龄化;传播内容专业性强,局外人受限;传播形式单一,身体必须在场。消费社会视觉文化转向下,体育非遗短视频从传播主体到传播形式,从传播内容到传播介质,扩大了体育非遗文化的数智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背景下,由于传播生态的改变,国际传播从传播观念、传者构成,传播内容,功能发挥、传播技巧等多方面正在发生变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们现在一只脚踏进了工业社会,另一只脚踩在农业社会,目光却紧紧盯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但实际上,现代社会正向后信息时代迈进。正在兴起的网络传播是后信息时代诞生的助产士。后信息时代的传播特征是极端个人化,但后信息时代的个人传播与人类最初的个人传播是不同,过去是被动的,今天是主动的;过去是传者的选择,今天是受众的需要。后信息时代的人类传播才开始真正的指向个人。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活动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反映形式,对人类社会时时都在发生着巨大的作用,它是社会前进的有力杠杆,不断地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新闻之于社会的这种功能,是通过新闻报道者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来实现的。作为个体的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他的一切社会性活动,其中包括他的职业行为——新闻传播行为,就必然地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当中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基于此的外在规范和内在信念就决定了行为主体(报道者)的新闻价值追求和传播行为所引发的社会意义。过去,我们的许多新闻学著述在论及新闻传播活动的行  相似文献   

12.
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是一对联系非常紧密的概念,从西方引进之后,中国学者对它们的涵义、特征、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政治传播的互动性推动个体政治社会化,其功能性促进社会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过程即政治传播的过程,二者具有同一性和同步性。政治社会化程度反过来要求政治传播与其高度匹配。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传播学者主要采用两个框架来对传播行为进行研究。一个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演进框架(这些社会是依次取代的),以阶级学说作为解释的主要理论;另一个是,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这个历史进程不是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依次叠加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可视化新闻凭借直观化、高效化等特点,在健康传播中呈现出普通新闻难以比拟的优势,成为健康传播的新利器,但当前学界对可视化新闻在健康传播中的运用,尚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研究。本文剖析健康传播中可视化新闻案例,全面考察其在健康传播中的应用现状及规律,并据此将可视化新闻在健康传播中所起的作用概括为:环境变化呈现者、健康知识科普者、社会联系协调者、健康素养监测者。  相似文献   

15.
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闻传播可以给社会进步以推动力,否则会给社会的进步造成阻碍。作为媒体人,其职责无疑应该增加新闻传播的助推力,让媒体成为社会净化和文明进步的呼吁者。  相似文献   

16.
卡尔·曼海姆的社会学研究充分考虑到了现代传播这一要素,认为传播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使他成为最早具备现代传播观念的西方社会学家之一。在其知识社会学理论中他对知识传播的框架、途径、传者与受者的关系、新闻传播工作者的教育等问题的论述,构成了他的现代传播观念,并对后来的传播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旧媒体共同影响信息传播的今天,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更高效、更快速、更多元化的特性.为揭示新、旧媒体共同作用下信息传播的结构和特点,笔者借助于"5w传播模式",对武亦姝走红现象进行解读.结论认为,在传播者、传播内容、媒体、受众的共同作用力下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合力不仅能设置议题而且能形成社会议题、反映社会议题,使武亦姝走红的同时进一步传播了传统古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8.
薛聪明 《报刊之友》2014,(9):170-17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同样可以迅速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在泛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必须要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构建新闻传播伦理道德,促使新闻传播的良好发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继而从新闻传播者、新闻受众、新闻传播媒介三个方面,探讨了泛传播时代构建新闻传播伦理道德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影响全球的社会文化思潮,消费主义的影响正日渐渗透到大众传播媒介,新闻传播领域正在出现消费主义趋势,表现为新闻传播内容的娱乐化倾向以及传媒经营管理中的拜金主义特征.新闻传播应该是信息的传播者、环境的监测者,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的基本法则,但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这种基本法则正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消费主义新闻倾向目前已进入中国的大众传媒,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坚守新闻的守望精神,成为当前新闻传播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汉代举荐文书的研究,不仅能够从中看出汉代选用贤能的标准,对现今的人才选拔和任用提供借鉴;亦能够从中学习和欣赏举荐文书的特色写法,为当今的文书写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