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蒂格勒的"电影时间现象学" "那三年宛如地狱,历险重重,使我几乎筋疲力尽,不过这部书却也拜其所赐."法国哲学家斯蒂格勒在他的系列哲学著作《技术与时间》的第三卷《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的"告读者"中如是说. 1996年出版了第二卷《迷失方向》之后,斯蒂格勒应邀出任法国音像研究所主任,1999年离职.由于这三年的经历,改变了《技术与时间》的内容和出版次序,于是就有了2001年出版的这部第三卷.  相似文献   

2.
电影的空间性与生俱来,传统上对空间认知模式却只有两种:一是真实的具有物质性的空间,二是人们通过精神活动在空间的概念中建构的可以被分析或解释的空间.1989年,美国学者爱德华W.索亚(Edward W.Soja)对空间二元性进行重新评估后提出"第三空间"这个重要的跨学科批评的概念--他从人文地理学、后现代文化政治和哲学思考的向度这三个维度来阐释这一概念,并进一步激励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空间的意义和意味.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斯蒂格勒的代表著作.抽象的哲学论题和具体的文化社会现象交汇其中,是这部多卷本著作的鲜明特点.它以技术为核心和纽带,囊括了哲学史上一系列重大主题,如人的本质、时间、意识的起源和机制等.同时,它也涵盖了一系列当代最醒目的文化现象和日常生命体验,如电视、电影、网络、摄影、生命的痛楚、人的空虚和欲望等.一方面是深邃的哲学论题,另一方面是寻常的文化生活现象,很难有哲学著作将如此众多主题同时汇聚到一个统一的思想框架中来.  相似文献   

4.
电影以蔑视的目光打量电视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电影将电视比作洪水猛兽的喧嚣也已经尘埃落定.电视的兴起取代了电影在观众心目中的主流地位已是不争的事实.无数的电影人纷纷"落草"挤上电视的大篷车赶去淘金.也许最好的诠释是法国著名影人让·吕克·戈达尔.他说:"电视不是一种表现手法,仅仅是一种传播手段……据证明,电视内容越是弱智愚蠢,人们就越象中了魔法似的坐在它前面的椅子上一动不动."然而十年之后,这魔法使戈达尔自己也扛起了摄象机.但这并非就是电影的不幸.执著的电影人决不会轻言放弃,他们在顺应潮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又为电影开拓了片新的发展空间.这就是电视电影(made of TV movie),一种为电视而制作的电影.  相似文献   

5.
武岳 《新闻世界》2014,(6):247-248
"法国新浪潮电影"是继法国先锋派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掀起的第三次电影运动。1962年《电影手册》杂志,在特刊上正式使用了"新浪潮"这一名词,从而"新浪潮"作为一次电影运动被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6.
荷马只向缪斯祷告灵感. 与诗不同, 电影是工业社会的宁馨儿.电影不仅仅依靠九位缪斯, 同时它还是赫尔墨斯的门徒.因此尽管在1919年, 一位意大利的文艺批评家里乔托·卡努杜率先提出了"第七艺术"的概念, 可在这之后的30多年里, 电影和文艺女神的关系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电影界没有出现为世人所公认的荷马.另一方面, 电影要迎合观众, 创造商业价值, 做一切商业之神门徒所要做的事情, 所以它采取最直接的商业手法:依靠文学--小说和戏剧, 让风险更少, 让利润最大.这让它得到的评价是缺乏艺术的独立性和风格.  相似文献   

7.
电视电影     
《魔戒三部曲》的第三部《国王归来》12月首映,这意味着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曲之一即将落下帷幕。全球魔戒迷在狂欢迎接新片的同时,也充满了曲终人散的失落与伤感。 我们无法忽略刚刚结束的另外一个三部曲——《黑客帝国》系列。这两个系  相似文献   

8.
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国文化在其独特性、影响力和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上,足以成为欧洲文化、美国文化之外的"第三极文化".依托"第三极文化"、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中国电影文化,可以构成欧洲电影文化和美国电影文化之外的"第三极电影文化".提出"第三极电影文化"构想,旨在使中国电影真正成为"第三极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弘扬和传播"第三极文化"所代表的核心价值和民族精神,在提供休闲娱乐、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中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建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另一方面,要使代表和反映"第三极文化"的电影作品真正走向世界,为世界观众所共享,使其与欧洲电影、美国电影及其他各国电影一起为构建和谐的世界文化、建设人类美好精神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06年雅虎搜索邀请中国三大名导冯小刚、陈凯歌、张纪中为其制作了三部小电影广告,这一破天荒的举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标志着中国小电影广告模式走向成熟。这是继电影贴片广告和电影植入式广告之后,电影与广告联姻的又一种形式。本文将案例与传播理论结合,讨论我国小电影广告的现状、特点和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电影现象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展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哲学与电影学、中外电影的跨学科交流互动 ;其次是中国之意象思维与西方现象学的跨文化逻辑重组 ;第三是汉语象思维对电影创作的启示 ,并尝试提出天人合一的大生命美学 ,勾勒电影现象学跨文化传播的原理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导读】吴冠军教授的新作《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借由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后人类思潮,试图把握“电影之为电影”的本体论要素。这恰恰构成了在后电影时代重新捍卫电影之合法性/独特性的一条坚实的论证途径。引言新千年以降,“后电影状态”(state of post-cinema)似乎悄然“迫近”电影研究的学术场域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任丰 《东南传播》2013,(9):98-102
一门艺术的形成必然有其自己的特性",第七艺术"的诞生把电影与其他六门艺术区分开来了,综合论者认为电影是综合艺术,事实上大凡每门艺术都有其综合性,但每门艺术也都有其独立的特性,否则电影就无"第七艺术"的诞生可言了,电影有别于其他六门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视觉优先的特性,就此我们不妨通过不同角度和内容对"看电影"进行探讨,一起对电影视觉优先的特性做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世界范围内能将"故事"讲好的导演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却是掌握了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电影"技术"的好莱坞,牢牢掌控了世界电影的发展轨迹。正是由于技术对于电影"本体性"的位置,决定谁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影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然而,电影"技术"的本体性位置长久以来被国产电影创作者们所忽略,通过对近十年来国产电影创作的梳理,却不难发现技术的本体性地位实则早已悄然植入了国产电影的创作之中,十年的时间,国产电影创作者们对于技术在电影中位置的认识有了质的改变,也涌现出《金陵十三钗》这样的国产电影技术层面的里程碑之作。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产业近十年来发展迅猛,无论是电影票房总额、电影总体投资额度、电影作品的产量、影院屏幕数、观影人次还是电影周边产业都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各种数据都比十年前增长了三倍甚至十倍.虽然近两年我国电影发展的势力稍有减弱,但也不排除这是在爆炸性增长之后进行的调整.从西方发达国家电影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中国电影产业的增长符合传统文化产业的成长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也有一些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现象,特别是当代互联网产业和电影产业的融合和碰撞产生的一些新特点,如互联网众筹模式,其不仅使电影产业更趋向于在线化和数据化,更加具有交互性特征,同时,网状的海量信息流的高渗透率也使得相对传统的电影产业有了更多互联网特性,这些都值得分析和关注.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十七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十七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最后以小说《祝福》的改编为例,通过对《祝福》的改动,做到了由小说至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十七年"期间文学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最具时代影响力的时间刻度,"九七"对于香港的一切都是充满力度和情绪的,尤其是香港社会和香港电影。在1997年这个时间点上,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民众生活都被重新定义。因此探究这一时刻的必要性,就在于更好地理解"后九七"香港电影的文化走向及影像风格的变化。在"后九七"香港电影中,有两大异军,其一为王家卫,深入浅出;其二为陈果,直面人生。因而在这里对陈果电影的研究,是对历史文化和现代潮流对香港电影冲击力的最直观感受以及文化身份的剖析。他电影中所蕴含的使命感与末日情怀都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看清"后九七"时代香港电影的视觉传导的走向。  相似文献   

17.
任陇婵 《视听界》2015,(2):15-16
综艺电影《奔跑吧兄弟》上映之后票房直线蹿升,春节前已突破4.2亿元。看这个电影,难免会与别的影片作比较——首先是与同类电影比,该片重演了去年春节档《爸爸去哪儿》"不可复制的奇迹",进一步确立了"综艺电影"的产品概念,使之登堂入室,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个特殊类型;其次是与"正宗电影"比,最突出的莫过于与前不久姜文《一步之遥》的市场表现形成鲜明对照,再度引发争议,几乎在电影圈引起恐慌,由一些大腕儿级人物对"跑男"措辞激烈的批评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倪金节 《报林求索》2012,(10):90-93
<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总是会引来"赔本赚吆喝"的噪音。万达鲸吞AMC的代价可谓不菲,成本收益究竟如何就显得比较扎眼。今年2月,中美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就原本每年引进20部电影的基础上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这意味着中国观众将看到更多的美国电影。而美国电影票房分账也因此从13%提高到25%。于是,人们惊呼中国电影业"狼来了"。三个月之后,万达在占领中国影院市场之后,准备开始占领美国的影院发行市场——万达院线以31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  相似文献   

19.
论当代中国电影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后现代电影在发展变迁中呈现出游戏式与反抗式两种类型.游戏式着重于用后现代的修辞手法取得娱乐的商业目的,反抗式分两种,一种主要依靠电影情节表达后现代消解的哲学理念,一种以叙述和结构的创新实践后现代主张的非连续、不确定及对永恒的怀疑,作为内容的补充,这是现代主义的延伸.游戏式是大众文化,反抗式是精英文化,中国电影呈现了多元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建构电影美学需要确保切中"电影"本身.回归电影本身,我们看到:电影实现之际,表现着一种动人的"氛围".营造这种"氛围"者,是作为"心智材料"的影像或影像系统.反过来,"氛围"则氤氲着作为影像的"心智材料";两者构成一个圆融的自有"心智"的"活"性审美"像境"."心智"分为两个同时存在且互动的层面:心理机能和精神机能;它的运作表现为可见的"影像的运动性"和可读的"神韵的时间性".于是,像境的审美性、影像的运动性和神韵的时间性,界定着电影的本然面貌,也构成了电影美学的三个源初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