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春节前夕,记者赴辽宁阜新市采访。在市记协,听到一串让人笑出眼泪的故事。 “狐狸请客” 离开阜新时,市记协的有关领导为我饯行。做东的是市广电局的李局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万勤讲了一个段子。她说,今天能吃上李局长的一顿便饭,是借了王记者的光。李局长也请我吃过饭,那是我和一位同志参加李副主席(李局长是市记协副主席)搞的活动。散会时,我问到哪儿吃饭,他说去广电局食堂吧。到了食堂,人家实行早晨预订,中午按人头供应的制度,根本没有我俩的份儿。他说,让司机自己想办法。咱们仨吃我和司机的那份饭。李局长人高马大…  相似文献   

2.
有人骂我,我不想多说。我功劳再大没有李经纬大,但李当时刚走,就有很多人骂他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朝代,都会产生很多名人。而名人又分两种,一是载诸史籍,一是在老百姓中流传。 明朝的海瑞,便是老百姓比较喜欢的人。他的清官形象,一直让人怀念,  相似文献   

4.
《民众导报》的创办 李敷仁办的《老百姓》报被迫停刊后,和人民共命运同呼吸的李敷仁同志非常痛苦,多次痛楚地说:“老百姓娃给人捏死了!”他四处奔走,要给《老百姓》再找出版的机会。自此报停刊后,敷仁的心情很不好,生活潦倒,于1940年9月初赴渭南县固市中学教书。 从此时起,他先后在固市中学、兴国中学、技艺师范等校教书,不过愿为老百姓办报鞠躬尽瘁的宏愿并未泯灭。 他在教书期间,巧妙地为老百姓编排出版了《农村周刊》,用他作社会调查得到的事实替人民呼吁。例如,1944年12月23日他在《小学教员的生活》一文中写道:“……因而我们要大声疾呼:‘救救先生!救救先生!’”,“我们希望:(一)不管私立、县立、保学、中心小学,一律和  相似文献   

5.
我与李庚辰同志相识相交相知已十余年了。这中间,他发表的杂文作品,我大都拜读过,从中受到莫大教益。近年,我和他还有一段共事的日子,在工作交往和面对面的切磋中,更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友情。对于庚辰同志,我一直是视为师长和知己的。我敬佩他的文品,更敬重他的人品。纵观庚辰的杂文,我以为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正气凛然、尖锐泼辣的战斗风格。他的十余本文集和一册厚厚的《李庚辰杂文选》,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一是激浊扬清、抨击时弊的时代使命感。一个负责任、有作为的杂文家,就应该是时代的弄潮儿。他应站在时代的潮头,紧紧…  相似文献   

6.
李城外 《湖北档案》2005,(10):30-31
李:张老,沈从先生逝世已经整整8年了。他生前可是料想不到.今天我们鄂南人进京访问您.了解他在咸宁干校的经历。我访问了一些中国作协的名家.不少人建议一定要采访您。  相似文献   

7.
与关山见面,地点约在了阜成门的麦当劳,时间是晚上不到7点,正是一天中快餐厅生意最好的时候。我看着从面前走过的人,猜测着一个不满30岁就独自一人用一年时间走遍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78个地区,寻访了200多个普通老百姓的人,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但我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会是如此的瘦弱。令我诧异的还有他那看起来与其经历不相称的年轻。 麦当劳里过分喧嚣,我们最终将谈话地点改在了附近一家不大的酒吧。在这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在同一位资深的老记者聊天的时候,很有兴味地听他讲述当年深入老百姓中间,采写“满是露珠”的老百姓新闻的往事。从他的言谈表情中,我发现,那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那时候,他们经常深入到农村、工厂、矿山,同普通老百姓交知心朋友,及时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老百姓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跟记者谈,记者由于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经常有鲜活新闻发表,当然地受到老百姓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马黎 《中国广播》2009,(2):68-69
著名演员李幼斌以他精湛的表演艺术功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屏形象。当有人问他,这功底的奥秘在哪里?李幼斌的回答如此简单:“这是一种感觉。”而就在这句如此简单话语的背后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哲理,是艺术创作过程中那种物我融化、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我刚刚说出“名人与新闻”这几个字,贾植芳先生就乐了:“小王,你找错人了,我不是名人,我是普通老百姓。”贾先生笑得快乐而爽朗,这使他看上去一点都不像83岁的老者。贾先生十分健谈,出语幽默,记忆力惊人地强,像一匹脱缰的马儿,时时跑回逝去的岁月里。他像讲笑...  相似文献   

11.
去年年底,我就想写他的先进事迹,但又觉得他所领导的单位更值得一写,因而,我一直处在徘徊不定之中。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是我终于拿起笔……。他叫李志民,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西七○八台台长、党支部书记。在抚州市广电系统,认识李志民的干部职工谈起他的事迹来,人人都会由衷地称赞他是思想过硬、技术过硬、作风正派、爱岗敬业、乐意奉献、身先士卒的好台长,辛勤耕耘广电事业的孺子牛;自他担任江西七○八台台长、党支部书记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所领导的王仙峰电视转播台可谓喜讯频传…  相似文献   

12.
当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产生了一种忐忑不安的感觉。因为无论从年龄、学识还是种种其它原因,由我写这篇东西都是极不合适的。不仅仅因为李仁臣同志是我们的老总(我们大家都习惯称他老李而不叫官衔李总,这应该算是人民日报的一个优良传统吧),也不仅仅因为老李是我复旦的学长(比我高了许多届),更因为他的文字功底与人生经历都比  相似文献   

13.
老百姓爱看报,爱看报上自己关心的事,爱看新鲜事,尤其爱看党报,因为党报具有权威性。 时下,党报的订阅大都为公费订阅,且带有一定的行政措施。我认为,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订阅党报是必要的,但这不是唯一的办法。为了扩大党报发行量,使报纸成为老百姓必备的精神食粮,真正走向市场,党报应当贴紧群众办。 党报上刊登的新闻要接近群众,群众才爱订爱看。有一件事使我印象深、启发大。我市一位叫周道金的农村青年,因盗窃被判刑二年释放后,在郢中镇海子河市场干屠宰个体户。他守法经营,立誓重做新人,1990年10月25日,他见一扒手盗走一生意人钱包,上前抓住扒手,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被扒手用匕首刺死。此事在钟祥城乡引起轰动,众说纷纭,为了正确引导舆论,我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由于当时尚未办起《钟祥报》,我将采写的长篇通讯《留下正义在人间》寄出,分别被《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楚天周末》、《湖北新生报》等报刊采用。这篇通讯告诉人们,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为人民做了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犯过罪的人,只要他痛改前非,仍然有光明的前途。为了扩大社会影响,我自费从武昌买回共2500份刊有这篇通讯的《湖北日报》、《楚天周末》、《湖北新生报》,交给一名小工在车站、餐馆零售,不到  相似文献   

14.
:李惊涛正在主持《傻瓜看世界》因为爱管闲事,他被人连捅4刀,住进了医院;表侄儿到医院看他,因曾参与盗窃又被他打110报了警。襄樊人都知道他,说到他的名字,人们往往会冠上一个定语:“傻瓜”记者。他一个人做“傻瓜”还不够,最近又成立了“傻瓜协会”……2002年10月30日,“傻瓜记者”李惊涛又做客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节目: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英雄梦,在少年李惊涛的心中曾一度泯灭1976年4月,李惊涛出生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县城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赵焱在一家集体企业上班,父亲李叔德热爱文学,因“爱管…  相似文献   

15.
笔者长期在都市报新闻评论部做评论员工作。前不久我在评论版上发了题为《被动地"教人避税"没必要热捧》的时评后,有实习生问我:"你是怎么懂得会计这方面的知识的?我发现你对好多行业都很了解,如果这是必需的功夫,年轻人想当一个时事评论员是不是太难了,在这方面,你有啥好经验吗?"我当时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何况几句话也无法说明白这个问题,更没有捷径可走,于是对他说:"简单点来说,就是多接触社会生活、多了解各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多思考新发现的问题,时间长了,就有收获,不要急,慢慢来。"他点点头,似懂非懂,于是又答应他待我仔细想想后再一起深谈。一个多月来,我一直在思考他提出的问题。是的,时评是评论,作为媒体评论员,当然需要用读书的办法建立扎实、宽阔、系统的理论功底,从而构筑自己科学、正确的是非观,培养预见事物变化走向和  相似文献   

16.
正月十五早上刚到单位,就接到温州晚报社一位叫徐海龙的记打来的电话,说我们商丘市睢阳区包公庙乡中华楼村有一青年民工李学生,在温州因救两个在铁路上玩的儿童而牺牲了,温州媒体已对其英雄事迹进行报道,想让我去他的家乡采访一下李学生的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17.
知识林     
周恩来和鲁迅同宗同族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勒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周恩来还凭直觉感到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在绍兴时,十分注意地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的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3月3…  相似文献   

18.
有人骂我,我不想多说。我功劳再大没有李经纬大,但李当时刚走,就有很多人骂他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5,(25):58-59
我是一个在吃方面很讲究的人,绝对不肯凑合。可是现在要买到放心食物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郊县租地,自己生产,供自己消费。  相似文献   

20.
我和李新民是多年从事档案工作的老同行,又是湘潭大学档案专业的同班同学。从1988年毕业回各自的县(市),至今已12年有余,从未见过面,连书信也很少往来,只是同学之情,他所患之病时刻挂念在心上,多次想去看望他,总是难以启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