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尹平桂 《新闻三昧》2006,(11):50-51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这样解释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与事件性新闻对立和相区别的新闻。它的常见形式有:解释性新闻、专题新闻、综合报道、述评、工作通讯、工作研究、人物通讯、记者来信、调查报告、采访札记等。它所报道的多为实际工作、社会问题。其事实具有渐进性、广泛性和常见性,其存在空间比较宽阔。与事件性新闻相比,作者对其更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在客观报道的前提下有更多的开掘余地。在全球信息共享媒体竞争深入发展的当今,要获得独家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已经非常困难,而把非事件性新闻做大做深做出特色则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孟祥红 《今传媒》2011,19(1):168
如何让经济报道更耐听、更耐看、更"亲民",成为经济报道记者一直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采写经济报道,做强做深民生经济新闻,应该是改变经济报道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造就了表达的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问题"是这个时代的声音,主流媒体更应该成为其中的权威,特别在舆论监督上,不应该成为失声者。百姓呼声需要民意渠道畅通,作为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就必须准确地把握服务中心工作的高度与贴近百姓的视角有效结合,又要把握监督性报道的角度、力度、尺度与承担起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引导公众对社会难点、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写稿不易、见报更难”。可“难”在何处?一些同志不从自身找原因,却一味责怪埋怨编辑缺乏“慧眼”.似乎“难”是编辑造成的。于是我想:为何有的人的作品频频见诸报端,而有的写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稿件却石沉大海,病根和原因何在?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作对作品的推敲不够、考虑不周,给读留下了太多的问号。如果在发稿前将这些问号留给自己,并努力拉直它,那结果一定会好得多.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更丰富实用的经济信息,更具有内涵和深度的财经类报道,必然会成为竞争的焦点,也成为读者的关注热点。但这类报道却往往因为实用、专业、深度等原因,不如社会新闻热闹,又比社会新闻难做,费力不讨好,  相似文献   

6.
社区新闻,是当今传统媒体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是,社区新闻被视为一个"杂家",其范畴一直杂糅在社会新闻、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之中,报道篇幅一般不大。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内容为王"、"做深度报道",这些措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应对冲击的共识。那么社区新闻,能否深度化呢?笔者试以新安晚报5月份的"高龄妈妈"这一社区报道为例,分析社区新闻如何在角度和策划上创新,做出独特、深度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媒体激烈的竞争中,新闻策划成为一个重要的"撒手锏"。然而,为什么有的媒体的新闻策划能够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报道效果,而有的却事倍功半,效果平平?笔者以为,角度没选好是报道"失败"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8.
黄慧 《青年记者》2006,(18):57-58
当前许多报纸都辟有经济新闻版,但经济报道难令读者满意又是公认的。比如记者通过千方百计采访对某个行业发展情况作出的综合分析,在读者看来太深奥了,读起来枯燥无味。而某些经济信息又像是部门新闻。因此,怎样做好经济报道,有些记者无所适从。笔者以为,在报纸市场化的今天,经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全国两会报道都有不少出彩的地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今年的两会新闻大战又有哪些新的特点呢? 一、评说两会历时十余天的两会报道,带给受众的是应接不暇的信息,然而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人们不仅要掌握信息,更需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全面透彻地理解热难疑点问题,深刻体会两会与自身工作、生活产生的密切联系。因此,评说两会成为这次两会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其规模和重视程度都超过了以往。《人民日报》开辟了"两会  相似文献   

10.
张循刚 《传媒》2003,(1):38-38
从事报纸舆论监督报道的人都知道,舆论监督有“四难”,即选题难、采访难、见报难、处理难。如何破解这“四难”? 一、选准监督题材。确定监督对象,是编辑、记者常常碰到的头一个难题。这个难题,难就难在既要考虑国家的政策,又要考虑其有无典型性,更要考虑报道后的  相似文献   

11.
每天,翻开报纸,我们都会看到大量的会议新闻。它已成为宣传和解释党的方针政策、传送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新信息的一种主要报道形式。如果我们逢会就报,报道方式又是老套路,势必把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套话、空话和长长的名单之中。读者不感兴趣。其指导性也就大大削弱了。那么,会议报道到底如何改?首先。不能“有会必报”。会议能否成为新闻,关键在于会议内容有无新闻价值。有的会议,如“两会”、“党代会”等重大政治性会议,不论其开会本身还是会议内容都有新闻价值。而有的会议,如工作例会,专业会议等,开会本身也许没有什么新闻价值,不能成为新闻。  相似文献   

12.
金艾 《新闻窗》2011,(4):104-104
目前,经济报道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地方党报中的比例越来越高,有的已占到一半以上篇幅,贵州日报也不例外。但一提到经济新闻,经济领域的广阔性、专业性和复杂性,与读者所需要的通俗、易懂、实用之间的矛盾,又使经济报道具有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报道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在中等城市做好新闻难,做好经济新闻就更难。单纯的事件新闻,记者只要守好了线,一般来说,不存在没有新闻线索的问题。而对于跑经济新闻的记者来说,常常要面临线索短缺,视角不开阔等问题。经济新闻稿件的质量要求要远比一般新闻稿件高。它要求记者在对所跑行业整体情况有了充分了  相似文献   

14.
盛刚 《青年记者》2003,(7):28-28
经济报道在我国新闻传播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经济领域的广阔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又使经济报道具有很大的难度。对于经济新闻,人们往往这样评价:“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不可否认,相当多的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5.
卡莲娜 《新闻传播》2012,(4):109-112
在体验经济中,企业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各种体验的希望。在大众媒介看来,受众也愿望购买过程能成为一种有趣且令身心愉悦的体验。笔者认为,2010年夏进行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的那场矿难报道便是这些理论的最好例证:在智利当局与西班牙语媒体的合力下,广大受众共同参与并接受了前者营造和提供的、值得回忆的活动。本文拟通过智利总统塞巴斯蒂安·皮涅拉如何将这场矿难事件制作成新闻节目、进而导演出一出戏剧的过程,分析其会对新闻"演出"的主角、过程的"体验"者、媒介和受众等各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政府当局借助媒介的配合又将怎样导演新闻"剧本"。  相似文献   

16.
军事科技新闻报道难,难就难在报道专业词汇多、高深理论多,难以写出通俗易懂的文章;难就难在既要遵守保密规定,许多内容不能报道,又要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王鸣剑 《新闻界》2005,(5):144-145
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种传媒关注的中心,而且专业性的经济类传媒更是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可现状并不乐观.许多经济新闻(含经济理论文章)却受到了受众的冷落,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经济报道爱“打官腔”,有的又过于“学术化”和“理论化”,专业味道太浓,阅读门槛较高.尤其是一些远离实际,脱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经济理论文章,教化口吻过重,新闻含量较低,使读者味同嚼蜡,自然难以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这样的文章通常是“内行不过瘾,外行看不懂”,影响了经济报道的有效覆盖.就经济理论宣传工作来而言,读者群的缺失,不仅是经济利益的损失,更是政治上的损失.因此,怎样写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是当今媒体不可回避的严峻问题.要做好经济新闻的宣传报道,走平民化、通俗化是必经之路.经济新闻要做到为老百姓喜闻乐见,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采写经济新闻难,经济报道出精品更难。认为搞经济报道,接触到的都是枯燥的数字和乏味的事例,找不着“亮点”,不容易写出精品力作。其实,经济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消费领域、流通市场等大量的经济宣传中,闪烁着无数的“精品亮点”。关键是我们是否沉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去观察它、发现它,并能按精品的要求把它“描绘”出来。  相似文献   

19.
问题性报道,采写难,在企业报采写问题性报道就更难。然而它的生命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却远远胜于一般性报道,值得我们重视和探索。[编按]  相似文献   

20.
音响使广播报道具备了印刷媒体不可比拟的真实性、现场感,使报道听起来真实可信,更富有感染力。可以说,广播音响是广播节目的重要元素,是广播报道的神来之笔。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报道都适合用音响报道来体现。在广播新闻报道中,对那些不适合用音响却硬加进去的音响,我们称之为“无效音响”。音响报道切忌程式化。大千世界的声音可谓是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和迥异性。但有不少新闻报道加入许多公式化、没个性的音响。比如工业报道离不开机器的轰鸣,农业报道离不开耕牛的长哞,公安报道离不开尖利的警笛等等。也许有的人认为这些音响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