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元璋在位期间采取重典治国、礼法并重的原则治国,主持了多项法律制定工作及大量法律实践,其中绝大部分都涉及官吏犯罪。本文将从《大明律》入手,通过对法律制定、监督机制及吏治特点三方面的阐述,探讨明太祖时期对官吏犯罪的处罚情况。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惩贪     
柯云  丽阳 《档案时空》2008,(1):34-35
明太祖朱元璋(1528-1598,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安徽凤阳人)登基之后,认真吸取了历代皇朝,尤其是元朝纪纲废驰、吏治败坏被灭亡的教训,建国不久,就颁布<明律>,明确规定各级官吏的职权、任涉到的各省,府、县的官吏,统统处以极刑,计达5万多人.  相似文献   

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元朝末年,其出身贫寒,幼年曾为地主放牛,饱受欺凌.17岁时,失去了父母和兄长,以乞讨为生.他对贫民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深知,曾经辉煌一时的元朝之所以那么快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吏普遍贪污腐化.因此,在明朝建立之初,面对经济凋敝、百废待举的境况,朱元璋以铁腕惩治贪腐,整顿吏治.  相似文献   

4.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代著名君主,他在位期间整肃官场,净化吏治,加强对官吏考核,提高了行政效率,出现了吏治清明的大好局面,开创了"贞观之治"。研究唐太宗整顿吏治思想,对今天的吏治整顿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彭惠莉 《兰台世界》2007,(12S):67-68
隋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南朝吏治腐败之教训,制定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以此为准则来强化对官吏的管理,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然而,所创制度未能发展完善,社稷沦亡,继之而起的李唐王朝承袭了这些制度,完善健全了官吏的管理考核,在考核方式、评定标准、奖惩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严密。贞观年间,唐朝统治者修定了考课法作为《唐令》的第一篇颁布施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正>自古以来,官员的贪污贿赂就是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和国家机器有效运作的"毒瘤",因此,从秦汉到明清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特别重视吏治问题,为后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封建鼎盛时期的唐王朝主张以法治吏,在赋予官吏权力的同时,更是设置了大量的惩治官吏贪污贿赂的法律条文,内容详尽,条理严密,开后世官吏贪污贿赂罪立法之先河,其完备的吏治章法被宋元明清沿袭,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作为  相似文献   

7.
彭惠莉 《兰台世界》2007,(23):67-68
隋朝统一全国后,鉴于南朝吏治腐败之教训,制定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以此为准则来强化对官吏的管理,所谓"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官诀     
刘名远 《出版参考》2005,(10):25-26
李鸿章有句名言:“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其实,做官也有做官的诀窍,也需要“修炼”。掌握了官诀,就能仕途畅达,官运亨通;否则不但不能升官,反而可能丢官、掉脑袋。清代官吏“修炼”出不少官诀,这些官诀对于清代的吏治官风起过非常恶劣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州晚报有《古时的肃贪倡廉》一文,从“早在西汉时期,官吏因贪赃犯罪,一律处死”说起,特别说到明“朱元璋决心整顿吏治,严惩贪官”,一直说到清“曾任卢部侍郎兼军机大臣的和坤,嘉庆帝宣布他二十条罪状并责其自杀.被抄家产值钱竟有七亿两以上,比清廷十年收入的总和还多,故百姓中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说.”一个时期以来,此类文章常见于报刊,立意是不错的,史料也不假,“以古为鉴”,作者用心良苦、这很容易使人想起鲁迅的话:“史书本来是过去的陈账簿,和急进的猛士不相干.但先前说过,倘若还不能忘情于咿唔,倒也可以翻翻”(《华盖集·这个与那个》).倒也可以翻翻”,翻翻而已.因为鲁迅还说过别样的话:“现在我们再看历史,在历史上的记载和论断有时也是极靠不住的,不能相信的地方很多”(《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所以“以古为鉴”要切防那“鉴”是哈哈镜,不要一照走了形.  相似文献   

10.
元朝的历史,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北逃为止,总共162年,先后有14位皇帝。元朝的早亡,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制度原因导致的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11.
姚旎 《兰台世界》2013,(12):24-25
元朝的历史,由1206年成吉思汗在北方草原建立大蒙古国算起,到1368年朱元璋军队攻下大都、元朝末代皇帝顺帝北逃为止,总共162年,先后有14位皇帝.元朝的早亡,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制度原因导致的吏治腐败.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封建社会官吏的腐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历朝历代的明主贤君无不大力整顿吏治,采取各种廉政举措以维护社稷的长治久安。古代的廉政措施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帝王都是通过从中央到基层各个官吏来稳固其统治的,因此官吏是链接帝王与民众之纽带,直接管理社会与普通人民。所以,管理治理的好坏对封建专制政权的兴衰有关键性作用。一、明朝初期惩处贪官污吏的法律规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尤为注重封建法制制度的建设。他想通过构建完备的封建法制,将各个官员的日常管理行为都走入法制  相似文献   

14.
杨雪 《兰台世界》2014,(1):37-38
在我国封建社会官吏的腐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历朝历代的明主贤君无不大力整顿吏治,采取各种廉政举措以维护社稷的长治久安.古代的廉政措施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六赃”之罪:唐代反腐败法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延续几近三个世纪,与汉代并称为中华帝国的两个黄金时代。《贞观政要》记载,唐初贞观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乐业,威服四方,政治上“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屏迹,无敢侵欺细民。”这种为人称道的盛世气象“、法治”局面的开创与形成,与统治者明正赏罚,力戒奢靡“,一断以律”,尤以“置六赃”之罪,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密不可分。“六赃”是我国古代概括盗窃、强盗、贪污等诸罪,集有损于国计民生的严重犯罪于一体的重要概念。西晋张斐注《泰始律》时解“说赃”:就“是货财之利…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反元初期,曾受挫折,心灰意冷,借酒消愁,刘伯温与朱元璋饮酒对句,激励他东山再起。朱元璋随口说出: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刘伯温立即对道:国乱民怨,王不出头谁作主。 这是拆字联。“水”加点成“冰”字(古时“冰”字偏旁是一点),“王”出头成“主”字。上下联对仗工整,用字巧妙。 又,二人下棋,杀得难解难分。刘伯温故意失一子,朱元璋胜,乘兴吟出一句: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刘伯  相似文献   

17.
大蒙古国时期的廉访使很可能是由耶律楚材从汉族士人中选择合适的人选加以任命的。"李璮之乱"之后,山东地区官吏冗滥、户口亡匿、规避课役现象严重。为加强对山东地区吏治及税赋的整顿和监管,忽必烈采取权宜之举,诏令成立廉访府以解决山东地区深刻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8.
云梦秦简中《为吏之道》作为古代官箴文献,所提出的"怵惕之心"、"正直无私"等德性要求和"五善五失"的评价标准,有利于吏治的优化和效能的发挥,其倡导的为官之道以及对官吏考课的标准,对于当下的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国家机器最初形成的那一天起,执行政治管理职能的官吏在拥有权力的同时,也得到了谋取利益的便利。于是统治阶层中的个人品德出现“廉”与“贪”的对比。官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政治事业的成败,因而在中国古代,较为清醒、较为开明的统治者大多重视通过建立和健全一系列的制度以约束和规范国家官吏  相似文献   

20.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 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