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一) 农事新闻要改进,不能取消最近一个时期,读者对我们的农事新闻,提出较多的批评,甚至尖锐地提出许多农事新闻引不起一读的兴趣。面对这种反映,有人提出干脆不发农事新闻,理由是农民懂得到什么时候干什么农活,用不着新闻报道在这方面去指导他们。也有人提出农事新闻越简单越好,每条一两句话即可,例如这个地区开始秋种,那个地区完成收获,不写这项或那项生产活动的具体细节,因为生产过程都差不多。但是,我认为这两种主张都是行不通的。农事新闻,具体地说就是有关各个时期农业生产活动的报道。它不仅仅是写给农民看看,它的作用也不仅仅是告诉人们在什么季节干什么农活,最主要的是通过各个时期和各地的农业生产动态,向各行各业的读者介绍农业战綫的新形势。而广大读者,不论他们处在那一种工作岗位,对农业生产的情况都是非常  相似文献   

2.
春耕是一种农事活动,千百年来春耕生产都在重复着同一种活动。许多记者习惯地把春耕备耕报道称之为媒体“唱四季歌”。如何把这个不容易出新闻的农事活动报道得有声有色.让人想看、爱看,把这个“四季歌”唱得动听、入耳,产生好的报道效果。不下一番力气,不动动脑筋.还真“整”不出新闻来。新闻是常干常新的事业。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经过精心策划,就能推陈出新,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报道的目的。从这点来说,把看似不容易出“彩儿”的春耕报道.整出些“彩儿”来,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出彩儿”的手段就是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3.
如何写好农事新闻,特别是怎样突破农事新闻的老一套格式,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次的问题。新华社9月8日播发的《关中秋禾生长良好》一稿,可以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二个实例。这篇新闻被九家中央报纸和省市报纸采用,人民日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刊登(人民日报用的标题是:《渭河两岸热气腾腾》),不少新闻工作者认为这是一篇出色的农事新闻。农业对从事各种行业的人都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对农业是关心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生命是新闻,没有新闻不成为报纸。这里所说的新闻,应该永远只能是动态新闻。有人问,什么叫动态新闻呀?我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像回答什么是人一样困难而容易。因为它只可意会,不需言  相似文献   

5.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读报、听广播、看电视。像吃饭穿衣一样,我们每天“消费”着大量的新闻。新闻来源于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生活,而我们生活中的喜悦和苦恼、我们对社会的忧虑和思考、我们轻松聊天以及热烈争论的话题又往往来源于新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难想象,没有报刊、广播、电视——没有新闻,我们的生活会是  相似文献   

6.
破解媒体商业化谜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希光 《青年记者》2004,(10):19-21
长期下去,我们的读在这样的媒介环境里面,就会把那些与他们没有利益关系的商业化、娱乐化的故事当成他们想要看的新闻,而把那些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的报道不当成他们所要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六、关于新闻价值的讨论过去凡提到新闻价值这一概念,就视为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故一向避而不谈.“四人帮”垮台后,在看到我们的报纸刊载的新闻常常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读者不爱读时,许多同志终于发现,这正是由于缺乏“新闻价值”的缘故.这样就引起了新闻学术界的重视和讨论. 其实每门学科都有反映自身特点的一般概念,新闻价值就是新闻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什么阶级属性.资产阶级可以用,无产阶级同样可以用,我们过去避而不用,是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读者爱看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如果我们尽把没有新闻价值的,或者新闻价值很低的东西给读者,读者当然不愿意看,这是很明白的道理.我们怎么能不去研究新闻价值呢?对此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是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新闻价值。有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衡量新闻价值的,有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衡量的,有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衡量的,有从社会效果来衡量的,也有从几种情况的综合来衡量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研究新闻价值,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闻作品的一般化问题,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就我们潜江报而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罗列议程、出席人,摘录领导讲话,尽是“他说”、“他指出”、“他强调”,而没有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读者看了受不到启发和教育的会议报道;没有鲜活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只有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数字,被读者称为部门或地方工作简报的工作报道;专为领导显示政绩,对材料未经核实,干货少、水份多,矫揉造作,华而不实,被读者称为假、大、空、吹捧领导的成绩报道;没有思想,没有血肉,没有真情实感,堆砌荣誉称号、数据和赞词,被读者称为先进上报材料的典型报道;没有新意,没有针对性,不摆事实讲道理,翻来覆去讲套话、旧话,被读者称为空洞说教的言论;不简洁明快,不可读易懂,不生动活泼,而是长而不当,弄巧成拙,枯燥乏味,读者读了生厌的标题.新闻写作一般化的危害是很大的.对一般化的新闻作品,作者是不看的.“不看”是读者最简单、最严厉的否定,是报人和作者最大的悲哀.“不看”还有什么社会效益、发行量可言?造成新闻写作一般化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记者、编辑的素质还没有达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有的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生活中,“看报看题”的读者不少.据了解,除有的读者因时间紧,无暇详看内容外,不少读者看报看题,是为了寻找自己需要的新闻.这就要问办报人:我们的报纸,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要?我在报社工作多年,办报辛苦是次要的,最苦恼的是,一张报纸摆在读者面前,只看题的人不少,详看内容的人不多.这主要是读者需要的东西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劳动成果,没有完全得到社会承认,怎么叫人不苦恼呢?最近,我做了点调查,从了解读者的需要,回到分析报道的内容,大约有三种类型内容的稿件,读者只是看看题目,有的甚至连题也不愿看.一类是所报道的内容,读者不所想、不所需,有的甚至与读者的需要相悖.新闻事实与读者的需要相吻合,新闻才有价值;如果新闻事实好,但读者不需要,就是无价值的新闻.因此,记者不但要调查研究选择好的新闻事实,还要研究读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省级广播电台早中晚三次主要新闻节目的设置,大多是走的综合新闻的路子,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育等无所不包,三次新闻一个样,没有区别,没有分工。湖北楚天广播电台以前也是这个模式。经过多年的运行,我们发现这种新闻节目设置模式,存在着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听众不固定的弊端。如今,广播越来越受到报纸、电视的挤压和挑战,受众接受新闻已形成清晨听广播、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的习惯,这就把广播新闻的有效传播时间,相对地压缩在早晨8点以前这个较狭窄的时空。因而,如何把早新闻办得更精彩、更能满足人…  相似文献   

11.
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及社会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成就、新问题、新气象和新动向的一种新闻文体。它一般只反映“什么事”。通常不再说明“为什么”。这类新闻的特点,是时间性强,报纸电台上大多数短新闻,尤其是快讯、简明新闻、标题新闻、一句话新闻之类,都是动态性新闻。怎样写好动态新闻?根据动态新闻短、新、快的特点。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会抓动态。有些动态,初看没有什么了不  相似文献   

12.
“卖点”抓人眼球当今报媒市场正处于“眼球经济”时代,评价一条新闻好看不好看,新闻性强不强,我们常常会说,看这条新闻有没有“卖点”。  相似文献   

13.
近来,新闻界对新闻报道的一些问题,讨论得多起来。从理论上看,似乎是在比较深度的报道同传统动态新闻哪个更象新闻,实际上则是对新闻文体的发展现状进行评价。的确,如果还是守住五个W,去搞那种穿靴戴帽的传统动态新闻、典型报道,是没有多大意思了。因为,一则是社会正在剧烈变动,许多现象表现出了从来没有的复杂涵义,只满足于传统的动态的或者是连续的新闻报道方式,不仅难解读者之渴,同时也说明不了多大的问题。所以,新闻必然要向深处开掘,道人所未道,析人所未析,形成新的写作力度、写作风格与写作的形式。二则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济报道以及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社会报道增多,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复杂程度。虽然我们还不能摒弃典型报道,但那已经是一种作用极其有限的“过去式”了。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必然牵动观念、体制的交锋,发生一种立体空间感,造成了一种学者型的新格调,是为“现在式”。在将来改革在更大程度上获得成功之后,会不  相似文献   

14.
写新闻的目的就是要传播一种信息,让人知道在什么时间以及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新闻的概念有多种表述方式,所揭示的内涵也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特点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写事。二是要写清楚事。不写事的新闻恐怕没有,写不清楚事的新闻,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发誓不让人看,因为看了也不明白。如果在新闻写作中没有抓住这两点,恐怕算不上是好  相似文献   

15.
在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们深深体会到,抢抓新闻要“一看二慢三通过”。所谓“看”就是要亲自到现场,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要耳闻目睹。一句话,就是要深入采访。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事实的反映即报道。倘若我们不躬身去“看”,我们听到的新闻,可能是非属实的传闻。这种道听途说的新闻,加上我们头脑中的想象,把它传播出去,就要背离新闻真实的原则;新闻真实性除了要求必须报道事实外,还要求反映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有责任把新近发生的完整的新闻事件告诉给受众,也有责任把正在发生的不见端倪的新闻事件传达给受众,这种正在发生的不完整的新闻事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动态新闻。由于动态新闻事件尚处于比较活跃的发展运动状态,它的发展轨迹和最终归宿都没有定论,因此报道起来似有一定的难度。其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在茫然动态中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此,我想凭借自己多年来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把握动态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走近《莫斯科新闻》社大楼时,看到了一种感人的景象:大门两侧的贴报橱窗前,阅报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我们中有人挤进去看了看,在展出的周刊上并没有刊登什么新奇的、耸人听闻的新闻。后来,我们发现,这种如饥似渴的读报景象天天如此。不用主人介绍,我们就深深感觉到:《莫斯科新闻》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据苏联朋友介绍,在苏联,《莫斯科新闻》与  相似文献   

18.
张永红 《军事记者》2003,(8):31-32,72
含金量再高的金矿石,不经过一定工艺过程的提炼,只能算是一块矿石。新闻材料也是如此,不经过作者的认识和思考,只能算是一堆零碎的线索或素材;只有通过一定的认识过程,才可能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而提炼出蕴含于新闻事实内部的深刻思想,体现其独特的新闻意义。这里,笔者结合近年来的采编实践,就新闻主题思想的表达形式和提炼方法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看一篇稿子有没有新闻价值、新闻价值大不大,很重要的是要看稿子的主题思想是否深刻。我们所说的新闻主题,主要是指通过新闻事实的叙述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内容主体或基本意图。主题思…  相似文献   

19.
新闻短不短,不是我们记者、编辑想不想短、能不能短、短不短得下来的问题,而是读者愿不愿意看、看与不看的问题。从读者角度来考虑、审视、回答问题,是探讨新闻长短与否的最基本的法则、最主要的原则、最根本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王杰  刘明 《新闻前哨》2002,(9):46-46
会议足一座新闻“富矿”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常有读者议论:我们就不喜欢看会议新闻,今天书记讲话,明天市长强调,都是一个套路,没什么看头,也常有些记者感叹说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写出好东西,参加会议报道吃力不讨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者和记者都不喜欢会议新闻的情况呢?主要是一些记者没有掌握好会议报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