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阳 《大观周刊》2011,(52):158-158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黄秀华 《大观周刊》2012,(27):213-214
目前.在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这是针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宏观引领.主要是指在设计教学时既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既要能“钻得进去”.又要能“跳得出来”。这一观点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陈兴萍 《大观周刊》2012,(25):228-22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提高识字效率。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我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将点滴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秀华 《大观周刊》2012,(31):221-221,234
目前.在进行教学研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只是教教材”。这是针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的宏观引领,主要是指在设计教学时既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又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既要能“钻得进去”,又要能“跳得出来”。这一观点来源于《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特征的定位。  相似文献   

5.
王向阳 《大观周刊》2012,(51):249-249
在信息技术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很多老师都在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会读书.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得到.同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阅读教学的最高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7.
1真正把教学档案工作作为教学工作与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实行教学档案工作的“三纳入”、“四同步”原则。教学实践与教学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学档案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相结合的过程.既在大量利用教学档案资源.  相似文献   

8.
雷萍 《大观周刊》2012,(25):207-207
怎样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学语文,让课堂绽放出智慧的光彩,进发出生命的火花.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学会“煽情”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9.
郭斌 《大观周刊》2013,(3):116-11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作法便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理念是指导教学顺利进行的方向标。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科学与人文并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小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良好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冯国强 《大观周刊》2012,(31):328-328
1、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对人口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笔者在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体育教学中.根据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分组教学”.就“自主练习”在体育课程改革教学中的运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试图通过实验寻找一种较为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又符合体育课教学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法,旨在营造实验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