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我国电视剧事业进入创作繁荣期以来,涌现大量优秀的电视剧,题材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新时期(2000年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迎来了发展高峰,但是从诸多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因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对于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以《老农民》为例从与山东区域乡土文化密切相关的地域空间、人物形象、礼俗情节来对山东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乡土文化进行解构分析.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农村题材电视剧作为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地域风格传达着黑龙江的黑土文化之美.特殊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造就了黑龙江特有的地域文化,并滋养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使他们养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电视剧在用影像抒写人生百态的同时,也是反映地域文化的重要因子.电视剧的艺术风格因民族、地域、社会环境的不同而逐步形成具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地域特色电视剧,以影像的形式展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形态.电视剧《大村官》(包括《大村官Ⅰ》《大村官Ⅱ》)作为反映大学生走进农村带领农民致富的青春励志乡村剧,以轻喜剧的形式全景式地展现了大学生孙浩然到英杰村任村官,经过努力带领英杰村致富的故事.该剧用个性的人物塑造和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展现了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类型。纵观近10年荧屏上热播的农村剧,我们不难发现,基本上都被具有浓郁北方气息的农村剧所占据,有学者指出"在强劲的东北风之下,南方农村题材电视剧集体失语"。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湖南的《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和吉林的《乡村爱情》对比,来寻找南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同时通过南北两种类型农村电视剧的比较,来观察地域文化、消费导向、语言障碍、经济环境等对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慧  刘乃仲 《新闻世界》2011,(7):220-221
近年来,随着媒体产品的兴盛,文化领域又一次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热点。而地域文化,作为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是由一整套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所构成的文化系统。①近些年,全国各地都在纷纷制作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影视剧,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家乡文化。随着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系列小品在春晚上连年火爆,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本文将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从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入手,分析其广受欢迎的原因,再从传播渠道、效果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域文化传播的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2年,《刘老根》一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一系列以反映新时期农民在小康路上探索、成长为主题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走上了荧屏。本文透过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看新时期农村女性角色转变这种社会现象,分析农村女性在角色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尴尬,以及农村女性形象转变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缺失与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洞察农村现实的艺术载体,农村题材电视剧备受瞩目."用电视剧作品观照中国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状况,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多维视角来理性地思考中国的‘三农'问题,已经是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者肩负历史使命、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强烈的意愿和勇敢的作为."①实际上,农村题材电视剧(以下简称"农村剧")在记录和书写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民精神蜕变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世纪以来,农村剧创作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势头,然而,创作的繁荣难以掩饰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中国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正进入亘古未有的变革之中,而电视剧以农村社会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村现实状况的作品数量之少、质量之参差不齐引人担忧。面对"三农"现实世界的影视创作,应以"注重现实生活、立足人民群体、把握时代特征"的观点,对亟待进行文化内核深入挖掘和农民风貌全新展示的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做出新的思辨,以期重塑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的发展思路与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陕西电视台的电视剧生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电视剧<保卫延安>热播央视一套黄金时间,电视剧<西安事变>、<关中枪声>在央视八套播出;电视剧<大秦帝国>、<上门女婿>等在全国各个卫视台热播,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陕剧热播现象.在这种态势下,与这几年的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热播的现象比较,我们冷静思考,认为在陕西农村题材电视剧方面应该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
邹英  李芳 《当代传播》2012,(3):124-126
本文从传播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视角解读"本山影视剧"的"5W"传播过程及产生的地域文化传播效果,提示"本山影视剧"的正向传播效果为展现东北人民的精神风貌;彰显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东北地域文化等。负向传播效果为过重的商业化气息影响作品的主题表达;叙事节奏缓慢拖沓,缺乏张弛感,题材老套无新意;背离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客观反映农村生活原貌的初衷。以及作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大打折扣等。并针对负面效果的产生提出可持续发展之策,为"本山影视剧"及相关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传播和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发展中存在着一定问题:诸如作品缺乏震撼农民心灵的感染力;过于追求喜剧效果,作品文化意蕴和人物性格不够丰富;作品地域局限性突出等等.农村题材电视剧应在主题选择上直面现实、视野开阔,避免预设的理想主义;叙事策略上应注重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真实性,避免走套路化模式;创作观念上应以人为本,力图塑造农村题材电视剧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张艳云 《新闻世界》2009,(7):172-173
赵本山,从小品到电视剧,他创造了奇迹。随着赵本山现象的出现和升温,许多人开始关注他。赵本山的农村题材轻喜剧,在人物塑造、地方语言的运用上,与东北文化有何渊源呢?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艺术类型,自然具备电视媒体的艺术性、传播性以及教育性、娱乐性。按照不同题材分类,电视剧类型主要有历史剧、都市剧、乡村剧。近几年又兴起了以不同职业为表现题材的行业电视剧的说法,其中较为典型的医疗题材电视剧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结合电视媒体的特性试论医疗题材电视剧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照"[1],反应艺术与社会的内涵以及寻求电视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地反哺社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从《刘老根》、《马大帅》、《圣水湖畔》、《希望的田野》、《乡村爱情》到《喜庆农家》,东北农村题材电视剧异军突起,一火再火,势头超过皇帝戏、清宫戏,尤其在北方地区屡创收视率高点。这些电视剧,并非只有农民喜欢,许多城市人同样热衷于这些“土里土气”的电视剧,有些作品还在城市年轻人中形成了热门话题,一些“经典”台词甚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口头禅”。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为何受到人们的喜爱呢?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杨翥鹏  梁春竹 《传媒》2023,(24):36-38
近年来,东北题材影视剧作为地域文化形象构建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地域性文化传播中的典型案例。从叙事拓展和符号构建的角度出发,可以在东北题材影视剧的创作中窥见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意蕴。东北的人文内涵和美学特征借助东北题材影视剧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反哺了东北地区的文化自我完善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处在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具有独特的媒介传播特性.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第一"叙事艺术体现了家庭通俗艺术的基本传统以家庭故事为主要题材,以日常经验为主体内容;以生活化戏剧为叙事特征,以主流意识为价值观念.与电影相比较,电影更重视情节、场面和奇观,电视剧则更重视人物、对话和细节,电影更强调以导演为中心,电视剧则以编剧和演员为核心;电影更体现流行文化的矛盾和差异,电视剧则更体现价值整合的主流性.中国电视剧这种家庭大众文化的传统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说"电视就是世界",充分体现出电视对于社会文化的承载。本文正着眼于此,以最具典型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之一《赵氏孤儿案》为例,从脸面、道义及文化三大视角解构其中所对应的孝道、人格和儒学等中国传统思想,由表及里探究电视剧中所铭刻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近年来,东北题材的电视剧在各级电视台热播,到今年央视春晚后,东北二人转火遍大江南北,一系列的现象都表明,一种东北地域文化的电视景观正在逐渐生成,并在电视传播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发源于东北黑土地的"东北风",经过电视媒体的强烈鼓舞,形成了荧屏上颇具影响的"气候"。作为"东北风"的发源地,辽宁电视台一直致力于推动这种"气候"的产生,同时也借此时机,创造了全国省级卫视中的"辽宁现象"。  相似文献   

19.
周根红 《现代传播》2017,(11):91-97
城市想象是新时期以来农村题材电视剧表达的重要内容,也折射出城乡社会文化的变迁。80年代初期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大多表现出乡土文化的坚守;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则表现出对城市物质财富和生活方式的向往;90年代中后期,城市基本上都以一种先进、发达的姿态对乡村进行经济和文化的"扶贫";新世纪后主要是以城市的方式建构农村,并形成了城市和乡村互动的叙事模式。然而,新世纪以来很多农村题材电视剧对城市或城乡关系的叙事缺乏对乡村的真正了解,而是以城市的视角对乡村进行主观化的城市改造。  相似文献   

20.
徐行行 《青年记者》2016,(18):64-65
在电视剧类型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优秀农村题材电视剧少得可怜,许多肤浅油滑的作品引起了业界的批评.电视剧《小麦进城》根据编剧倪学礼长篇小说《追赶与呼喊》改编而成.相比其他农村题材电视剧,《小麦进城》有着深刻的美学价值,彰显了作为文艺创作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