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140字微博的流行,促使阅读进入“微时代”.①而依托微博诞生的微电台,成为微时代的又一新鲜事物.微电台是新浪微博推出的将传统电台与微博相结合的新产品,2011年5月10日上线,突破了以往收听电台的地域及终端限制,使网友在浏览微博的同时,也能收听到自己喜欢的电台.  相似文献   

2.
折江虹 《新闻世界》2014,(7):193-194
微博、微信作为微媒体的代表,推出短短几年各自就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体。作为新兴媒体,二者有共同之处。但是,微博、微信在许多方面也存在差异,从对二者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社交微媒体走向的一些端倪。  相似文献   

3.
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现场》推出的“美丽中国秀美江西微寻访”活动,首站在赣州。“微寻访”,自然少不了玩微博,微博可以让更多人参与频道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乔志欣 《新闻世界》2012,(10):107-108
2011年11月,腾讯继开通企业微空间之后鼎力推出微卖场,好乐买和奇瑞在微卖场平台上,创造了电子商务时代营销的新神话。本文试从微博营销和病毒营销的视角来对微卖场进行审视和解读,指出集社交、电子商务网站功能于一身的微卖场,从形式上讲,是微博营销在新时期下的扩展和延伸;从传播机制上讲,是病毒营销的新表现。刚起步的微卖场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但其营销潜力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5.
李南 《新闻与写作》2012,(10):90-93
微博日益流行.它打破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人们不仅开始习惯使用微博随时获取、分享信息,还开始用微博做更多的事情,如利用微博开展营销、管理政务等.随着微博逐渐成为求职、招聘的全新平台,微简历这一网络应用型文本诞生了.怎样充分利用140字来成功推销自己,这实际上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6.
随着目前我国在网络社会中"微现象"的迅速走热,对于微博的研究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关于微博兴起的原因和微博传播的主要特性入手,重点针对"微现象"的相关理论进行剖析,就微博的传播机制和微博传播的影响机制,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在肯定"微博模式"的基础上,也就"微现象"的负面效应及传播抑制方式提出建议。前言作为一种新型网络应用产品和信息传播方式,微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包括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调查、微话题等,本文主要从微博的角度诠释档案信息的传播新方式。微博是时下最为流行的互动方式,作为信息资源的档案也应该应用这种快速传播的方式,拓展自身的宣传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有的手术已经不用开膛破肚,用微创手术即可完成;百十来字的微小说大受追捧;与此同时,微信、微电影、微话题、微访谈、微直播、微支付、微消费等等一系列词语开始大量传播,尤其是微博的兴起,更是把"微能量"发挥到了极致。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少媒体悄然推出"微新闻",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费蓉 《今传媒》2012,(12):24-27
无"微"不至,无"博"不欢。这句话形象地概述了近几年微博在国内的风生水起。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媒体的流行,微博版权问题也被公众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我国著作权法即将进行第三次修订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对"微作品"进行界定,然后从个人之间、平台之间、新旧媒体之间的盗用和"僵尸粉"的克隆四种行为来诠释"微侵权"的形式,最后从政府、平台和受众三个维度浅析"微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微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一个成熟的媒体平台,艺术专业媒体当前首先面对的是微博的挑战。微博对刚进入亿元时代的中国艺术市场形成网络围观的态势,让艺术专业媒体不得不放下身段与微博共舞。同时,艺术专业媒体自身正面临艰巨的转型,既要从价值判断上重新确立行业专家的权威,又要从信息服务上找到适合时代、适合市场需求的业态。与微博共舞将加速这个转型的过程,最终促使其超越微博,走向跨媒体的市场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杨梦蕾 《新闻世界》2013,(11):108-109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微博的推出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中网络媒体的现状和特点来探究如何在"微"时代环境下把握正确的舆论方向。  相似文献   

12.
何谓微传播,何谓微事件,何谓微时代 微传播是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以微博为媒介的微传播,是去中心化的裂变式多级传播模式,传播碎片化信息,借以实现自我表达、交往需求与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3.
肖擎 《新闻前哨》2013,(9):46-46,63
2012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评论栏目——"你好,明天",每天临近午夜更新。这个栏目紧扣热点,积极发声,精炼有度,既区别于《人民日报》的纸媒评论,也区别于网络微博上的"散户"评论。随后,一些传统媒体相继推出微博评论栏目,如新华社新华视点的"新华微评",《南方都市报》的"南评晚钟",《新京报》的"新京报快评"等。还有一些媒体,虽未以特定栏目命名,但观点、态度大量存在于微博文字中,都各自赢得了关注。这些媒体都有自己的传统评论样式,  相似文献   

14.
刘佳  陈华明 《新闻界》2012,(9):30-32
政务微博在迅速发展中日趋成熟,开始逐渐寻求传播模式的创新。本文将以城市微博"微成都"为例,从微博的速度、温度及态度这三方面来剖析"微成都"的传播创新模式,并探讨如何发挥这"三度"在地方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微力量"。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9年以后网络新技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而且都是主打移动终端这张牌,微博的推出曾经掀起了一阵热潮,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另一个网络新兴技术又出现了,这就是微吼。微吼的英文是VHALL,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虚拟(VIRTUAL)的大厅(HALL)。一个什么样的大厅呢?简单说就是一个可以在线讲课、在线演示、在线交流的大厅。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互联网快时尚品牌中,凡客诚品是业内外公认的在互联网营销领域最成功的企业之一,2008年当之无愧地入选《时代周报》十大时代营销案例。从2010年风靡互联网的"凡客体"到2011年的微博"挺住体",凡客不断推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网络营销策划。但相对于此前的新媒体营销传播,这次的微博营销无疑更具有创新性。本文以凡客的微博营销为例,进而分析"微时代"下的广告营销传播,以期给微博这一新平台的营销带来新的方向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微博、微信等微传播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融合传播形态。自2009年8月以来至2015年,以微博、微信为主体的中国互联网社会化新媒体微传播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以3G/4G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传播阶段,作为中国新媒体传播发展史的主流形态,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微传播形态可以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媒体传播样本。文章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传播所具有的双重召唤结构、偏向叠加效应等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认为微博所引发的微内容、微传播、微偏向、微结构、微媒体等融合传播现象为新媒体传播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浅析微博中的“微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在我国掀起了一股"微博热潮",发展势头强劲。本文结合笔者使用新浪微博的经历,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由微博形成的"微舆情",同时剖析其传播形态及主要传播特征,指出"微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刘燕庆 《大观周刊》2012,(49):37-37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革命方兴未艾。微博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两会微博、微博直播、微博议政、官员微博、微博打拐……微博虽微,其势不微。自2009年新浪微博推出之后,微博客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原创性著称的迅速在新媒体的浪潮下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与日常的新闻版不同,专版最大的特点是不定期地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一个或几个整版的稿件,这个不定期主要是在某一纪念日或某一重要事件发生前后。如2001年元旦许多报纸出版的世纪专版,中国足球队世界杯出线后许多报纸出版了几个整版的足球专版等。由于这种专版不轻易“露面”,所以每次推出都显得格外“隆重”,此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