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刚刚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我国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极具份量的产业振兴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最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
2009年7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继钢铁、汽车、纺织等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重要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积极发展移动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并将数字内容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同时。数字化浪潮催生的渠道扩张和媒介融合也带来了对数字视听内容的巨大需求。在国家战略与媒介融合的合力推动下,电视数字内容正在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3.
廖建军  蔡斌 《出版科学》2010,18(3):97-99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内容产业促进法》是中日两国最新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通过比较两者的出台背景、文本结构和政策内容,来加深对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也希冀能从日本的文化产业政策中借鉴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潜力巨大的体育传媒产业大国,开发体育传媒产业链、有效吸纳境内外资本市场资金成为新时期体育传媒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继2009年9月国务院讨论并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3月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出台的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体育传媒产业可以借机完善投融资体系,迎接新的发  相似文献   

5.
钟波 《中国广播》2009,(10):4-6,29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朱虹就《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与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等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2010,(2):4-4
1.《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报业发展从中受益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产业规划之后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其中明确国家将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该规划的提出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旨在提升国家软实力、文化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兰培 《传媒观察》2013,(2):27-29
并购重组是优化传媒产业资源配置。提升传媒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有力途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尽快壮大企业规模。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进一步强调。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2010年以来,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产业层的传媒产业并购重组呈现加速推进态势。  相似文献   

8.
聂智 《中国广播》2013,(10):96-96
文化产业近十年备受瞩目,在全球范围内,该产业以信息、通信方式、品牌产品、金融服务、媒体产品、交通、休闲服务等形式横行天下。我国的文化建设也突破了传统的重事业、轻产量的思路,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至去年,国家连续出台120多部相关扶持政策、法规,使文化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迅速走向世界,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强力实施的文化走出去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出版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产业发展进入了国际化运作的新阶段。最近国家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  相似文献   

10.
2009年8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为广播电视业的转企改制指明了政策方向。2009年7月,文化战线出现了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就是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制播分离被再度重提,标志着国家将其纳入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努力实现我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出政发〔2010〕1号)。为便于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本刊特全文刊发。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及法律规范的欠缺
  (一)文化创意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超20%的速度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3%。国家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2009年我国出台了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之一是,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中国影视纪录片产业在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4年《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国家政策将影视制作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大力促进影视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将会是未来国家重点发展的工作。2011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是国家扶持纪录片产业发展的一大实践。  相似文献   

14.
西藏文化产业振兴中报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纺织、轻工等规划之后国家出台的第十一大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西藏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自治区召开多轮会议,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崔玉英,自治区副主席多托等领导多次进行安排部署.随着西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文化产业项目库的建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设立、文化产业协会的组建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西藏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开始起步并进入崭新发展阶段.这些,都使得作为文化产业核心业态的报业站在了一个新的时代起点上,迎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而在低谷中徘徊,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重大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却仍然异军突起,呈现出较好较快的发展形势.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继钢铁、汽车、纺织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出台的又一个重要的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对于加快中国传媒产业升级换代,繁荣国内文化传媒市场,提升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形势的发展对上市传媒业的振兴指数问题提出了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16.
书业内外     
组建集团切忌搞成合作社,资源整合不能拉郎配据新华社报道:《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9月26日正式公布。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务院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公布的第十一个重大产业振兴规划。权威人士认为,在  相似文献   

17.
郭全中 《青年记者》2012,(19):53-57
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2000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中,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十七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密集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政策.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是从整体来说,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问题与难题丛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产业历经10年发展,面临新的发展起点和历史机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过正逢其时。作为建国60年来首部全国性的文化产业专项规划,它的通过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息·数字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发布新华社9月26日全文发布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发展重点文化产业。其中,影视制作业要提升影片、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生产能力,扩大影视制作、发行、播映和后产品开发,满足多种媒体、多种终端对影视数字内容的需求;动漫产业要着力打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09,(20):7-7
组建集团切忌摘成“合作社”,资源整合不能“拉部配” 据新华社报道:《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9月26日正式公布。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务院继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公布的第十一个重大产业振兴规划。权威人士认为,在实现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警惕“走歪路”的现象。近两年,有的地方从地市到县都纷纷提出要组建文化产业集团,招牌与名头都很大。权威人士提醒,如果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一味追求地方政绩,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可能遇到更大的“壁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