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我在《人民日报》发表过多篇报道,周围的同行们在羡慕我的同时,希望我能给他们介绍介绍经验。虽然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要想在《人民日报》等“大报”上发稿,胆子一定要大,瞄得一定要准。 所谓胆子要大,就是要有勇气把投稿的目标对准中央级及国家级的“大报”。试想,不敢给”大报”投稿的人,又如何在“大报”上发稿呢?话说回来,如果要想在“大报”上发稿,仅有勇气是不够的,稿件的质量还必须得过“硬”,对于没有“份量”的稿件就没必要给“大报”投寄,免得“竹篮打水”。几年来,我先后有多篇稿件在《人民日报》发表,…  相似文献   

2.
陆安权 《新闻知识》2001,(11):51-51
由于大报面向全国,档次高,稿源多,对来稿要求相当苛刻,因此,基层通讯员的稿件很难被大报采用。近年来,我就如何在大报上稿的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和尝试,收到一定效果,每年在大报上稿10至20篇,今年1至8月,已在大报上稿16篇,其中《人民日报》1篇、《法制日报》7篇、《人民公安报》8篇。一、善于“淘金”,找出亮点。写稿子要讲究艺术,要善于从新闻材料中提炼主题,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稿里淘金,这是稿件能否上大报的关键。当你得到新闻素材时,不要轻率仓促动笔,应该静下心来,对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思考,反复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我写稿的范围比较广.既给国家的大报写,外地的报纸写,更多地是给西安、陕西的报纸写.也给一些企业的报纸写.如西安的民生报、海星报、唐城商报、外地的娃哈哈报等。 有人曾问我,老宿,你写稿算是多少有点名气的人,给那些小报写稿有什么意思?其实对于这些“企业报”我也有一个认识过程,给他们投稿也有多种原因。 过去我以为一些企业报从头到尾都是谈企业的事。写与本企业有关的文章。在我集报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企业报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的三版、四版办得很活、很好.我也发现一些企业报的四版即文艺副刊版常有一些名人名…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脚已经踏进“门”里。将来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你能不能迅速与WTO“接轨”,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主动,化弊为利。从WTO谈到给《中国军校》“校园话题”写稿,首先也要解决一个写稿与用稿“接轨”的问题。打个比方,你写的话题需要卖,我需要买,这就构成了买方与卖方市场。如果你的话题适合我的口味,我当然要买,而且急着想买;如果根本就不合我的口味,那我肯定不买,你写的话题也只是废纸一张。作者与编者之间解决好了“接轨”的问题,你的话题就有了“销路”,这岂不是两全齐美之事。?闲…  相似文献   

5.
“双管齐下”,是人们常用的成语。可是,近年来新闻媒体上出现了据此而仿造的“多管齐下”。例如:一些报纸上出现这样的标题:《多管齐下抓好国企改革》、《刺激需求应三管齐下》、《中科大实施立体助学──“奖、贷、助、补、减”五管齐下》。还有一家大报在一篇《农产品“卖难”、“买难”剖析与对策》的文章中说:“四管齐下,系统配套,综合治理,‘卖难’、‘买难’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仿语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可以成为创造新成语的一个途径。譬如,从“无的放矢”仿拟出“有的放矢”,就是仿造成功的例子。然而,仿造成语要符合常…  相似文献   

6.
我在五十年代编辑过《北京游览手册》和一些导游图,近十年来,又编过一些旅游读物。在工作中尝到了许多甘苦,有一些亲身体会。我把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供同行们研究商讨。一、要让事实说话旅游读物是十分重要的宣传工具,其政治思想性应寓于所写的事实之中,要让事实说话。1958年,我请外文出版社专家沙博理先生审一篇《北京游览图》的英文稿,沙先生看完之后,说:“这篇介绍北京的文章,写了许多套话,有三面红旗等等,是没有必要的,在外国报刊上,这样的话只能写一两次,不能天天都在报纸刊物上重复这几句话,这样是不会有人要看的”。他强调要多写  相似文献   

7.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8.
说起地市报记者应该“攻”大报(给大报写稿),许多人会不以为然:“我们有自己的阵地,何必费那个事!”不少同行只写“本报汛”,而不问津上级报纸。我以为这种倾向不利于提高地市报记者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不利于提高地市报纸的质量。我认为地市报记者经常“攻”大报,至少有以下好处:首先,地市报记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基层.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不应圈于本报狭小的天地,有责任、有义务“攻’大报。其次,经常给上级报刊写稿,可以养成在写作上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的习惯。相比较而言,地市报稿件就好上一些,有的地市报采用率高达百分…  相似文献   

9.
写好短稿     
笔者近读两则故事。一则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完成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后,随即寄出版社。过了一些日子,他给出版社寄了一封信,信的全文是:“?——雨果。”出版社的编辑马上给雨果回信,写的是:“!——编辑室。”不久,震动文坛的巨著《悲惨世界》问世了。一个问号,清楚明白地表达了雨果要说的全部话语。另一则是:有一位“博士”买了一头驴,要写张简单的契约。他写了好半天,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有写到“驴”字,尽是些和买驴无关的废话。由此,隋朝人颜之推说:“‘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以上两个故事,一个是靠简单的问号…  相似文献   

10.
杂家与通才     
当《新闻战线》的编辑在电话里约我为《与你同行》这个栏目写点东西时,真有点“受宠若惊”。因为,作为《新闻战线》的忠实读者,知道能上这一栏目的大多是首都全国性大报的“大腕”,得过大奖,出过书。经编辑一再解释:要在各省市自治区同行中选点不是“大腕”的同行以活跃这一栏目,自己方敢应承下来。编辑有言在先,要避免与前面已刊发的内容雷同。但这颇难,别人写过的不许再写,便越到后来越难写。灵机一动,不妨来点求异思维,别人往高度上攀登,向深层次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京城一张大报上有则消息,标题叫《湖北两厅级干部因受贿党票没了》。我说不清这是第几次在正儿八经的报纸上见到“党票”一词了。  相似文献   

12.
这一两年来,我写的一些新闻作品如《与雷宇对话》、《一位国家级专家竟去读硕士研究生——程抱垒的选择发人深思》、《“孟维娜’行为”追踪》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发表,或引起反响,或引来争议,不论誉毁,身边的好友也罢,同学也罢,有一种评价倒是相同:“你写的东西有嚼头,不会看了就忘”。于是有人奇怪:你是正在读书的研究生,哪来的这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我作答:我写的这些东西,充其量只是几发“马后炮”。这不是假谦虚,发现并率先报道这些新闻的都是别人,我不能掠美;在别人报道过的领域继续开掘,犹如“马后炮”,这才是我的实绩。如果说要我  相似文献   

13.
四、抑扬有致,一波三折。言论对事件的叙述要新颖含蓄,出其不意,给人们一些新鲜感,不能坦露无余。选入中学课本的一篇言论《虎皮鹦鹉之死》 (作者张雨生),其中叙述虎皮鹦鹉死掉的情节就颇有技巧。文章先写: “那只漂亮的鹦鹉,我是知道的。隔着窗子,我常常醉心欣赏它的歌唱”。美好欢快之情溢于言表,这是一“汤”。接着说鹦鹉逃掉了,“主人痛心,我也惋惜”,写得感情沉重,这是一“抑”。笔锋一转,写“鸟归林、鱼入水,正是‘得其所哉’,便也心境安然。”这又是一“扬”。最后写出鹦鹉饿死在林子里,于是慨叹:  相似文献   

14.
我在《知识英雄》中写了50个人。作为一名记者,我的责任和义务是认真对待每一个要写的人,要写的事,不懈怠,不马虎,力争使我的记录成为所有记录中最好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实并不容易。 方法的选择 在北京的优势是接近新闻事件的发生地,接近当事人。采访对象是我文章的“生命线”。而我认为用“人物素描”的方式来写企业案例最合适。 采访前,我会有一些自己的意图、目的以及计划,也会认真做采访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16.
我从3月2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李锦同志写的长篇通讯《震撼世界屋脊的壮歌——来自西藏抗雪救灾一线的报告》(以下简称《壮歌》),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动了。粗看《壮歌》,感觉有三个不易。在“两会”召开时,首都大报以显著位置刊用此稿,实为不易;仅以3200字写好如此重大的事件,也不易;在海拔4900米的生命禁区,能找出这么多使人感动的  相似文献   

17.
在报纸上通篇失实、毫无事实根据的报道已不多了,可局部失实还经常存在,特别是以下三种现象较为严重。一、以点代面。有个基层通讯员写了几篇工作研究的稿子,都用“据苏北地区调查”的口气,而他根本没有调查,稿中的内容全凭他想象,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说:“只有以这种大角度来写,才能上大报,况且,我又没说那个具体单位,谁来对证。”《新华日报》改版以后,很少登乡、镇、村的稿子,于是,便有人在放大角度上大动脑筋,把部分乡镇的先进典型,扩大为全县、全市角度来写。二、自定“超历史”。有些通讯员为了证实现在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便说现…  相似文献   

18.
文品与人品     
我从来不为朋友们的著作写序言,可是我乐意为尹均生教授的《文苑萍踪》写序。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乐于为朋友们的著作写序?我说:“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写序比写评论文更难,要具备一些条件:一是要熟悉作者其人其事;二是要熟知其作品;三是要没有任何功利因素,可以畅述己见。有此三端,我就不敢轻易写序言了。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杂志》2020,(4):I0001-I0003
小报,从版面上看,较大报而言偏小;从内容上看,以消闲娱乐为主,熔新闻、评论、文芝、知识、娱乐、地方掌故于一炉,充分俥现其“能纪大报所不能纪,能言大报所不能言,以流利与滑稽之笔,写可奇可喜之事”的优点。小报种类繁多,有花报、戏报、游乐场报、党派团体报、电影报、舞报、小说报等等,开拓出巨大的读者市场,如“《游戏报》在创刊后一纸风行‘日售七八千纸,黎明出报,未午即罄’,与当时《申报》《沪报》等只有三、五千份的销量相比,可谓盛矣”。  相似文献   

20.
写稿莫畏难     
初学写稿的业余通讯员往往存在着“畏难”情绪、“惧怕”心理。当初,我就有两怕:一怕投大报;二怕写有深度的稿子。总觉得自己身在基层,接触面窄,写作水平又有限,因而只采写一些简单的报道。投给地方报台。后来偶然经历了两件事,使我消除了这种心理。去年3月,我偶然看到《光明日报》登载的一则“好校长”通讯征文启事。这则启事,使我想起了不久前和另一同志合写的我厂幼儿园园长的先进事迹材料。能不能把它改写成通讯呢?经过一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