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传媒同质化是指传媒在组织结构、市场定位、传播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趋同性。传媒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合法性”^①机,即传媒为了适应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要求而必须接受那些被外界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正是这些观念力量导致传媒的同质化。“合法性”危机通过三种机制对媒体的同质化起作用:一是强迫性机制,也就是传媒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规章制度和宣传政策,否则传媒就无法生存;二是模仿性机制,即传媒为了生存模仿其他媒体的成功的行为和做法;三是社会规范机制,即传媒必须遵守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是通过这三种机制的作用,传媒才形成同质化。  相似文献   

2.
媒体要生存、发展,必须平衡好影响媒体生态环境的三种力量:组织的力量、大众的力量、市场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8,(12):65-65
政策环境是电视合法性危机的第一个来源。政策环境要求电视从宏观、全局、长远利益等角度去考虑自身的行为模式的选择。它代表的是一种长远意义上的合法性,也是一种直接的强制力量,电视机构必须尽全力化解可能出现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正>电视台同质化竞争的态势愈演愈烈,媒体价格战、促销战、用户战不断升级,利润减少、成本增加,两极化趋势凸现。传媒市场同质化竞争已衍化为一种替代型的竞争,即一种"有你无我"的"生死博弈"。作为市级电视台如何在这种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脫颖而出,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呢?笔者认为,唯有多措并举,不断提高传媒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赢得更多的受众和用户。同时,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努力壮大事业、产业"块头",才能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格局,才能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6,(14):59-64
自19世纪后期以来,欧美国家形成了包括行为守则、道德准则、新闻评议会、外部监察员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媒体自律制度。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传播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欧美媒体自律制度进行了很多革新。其中,引入公共力量进行监督以及实施"有规制的自律"是两个主要方向。这些变化反映的正是当代欧美传媒政策路径的转型方向:强调多主体合作、对话以及责任分摊的"共同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危机传播观念形成了挑战.以非盈利组织为例,近来中国的非盈利组织在社交媒体环境下不断爆发危机,展现其危机传播观念的不足.本文选取2011年6月份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和8月份的“卢美美”事件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分析事件中危机的传播模式和组织的公关行为,尝试厘清在社交媒体语境下非盈利组织的危机传播特征,并为其建构新的公关制度与观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楚新  许可 《传媒》2021,(14):12-14
当前,传媒行业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媒体深度融合".从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这一概念已经逐渐从理论层面拓展到政策层面,从传媒行业自发的迭代更新,到国家政策驱动与"十四五"规划战略布局.媒体深度融合战略在行业内部的内容生产、机构融合、业态创新及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样也在外部环境中逐步成为助力国家治理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理解媒体深度融合,需要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多重背景下,了解热点趋势、剖析难点问题,并寻找机制突破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刊去年第九期组织“媒体同质化现象”讨论后,引起媒体同仁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媒体同质化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在重视报业市场层面对同质化现象进行探讨的同时,还必须站在公众利益的角度审视媒体同质化的危机,从而认识到实现媒体多样化的重要社会意义与现实紧迫性。 本刊欢迎学界和媒体同仁继续来稿,对这一问题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12)
媒介融合作为当下行业生存的因应与趋时手段,其要义不在于不同媒体削足适履,而在于长短互补.朱剑飞、秦空万里的《融媒≠出路:对我国传媒业数字化生存的再思考》指出,如果没有传媒组织行为的融合、没有媒体行政管制的突破、没有三网融合这一必须借助的媒体融合的终端出口,—切皆言时尚早.  相似文献   

10.
版权法意义中的公共领域是各种与私人领域相对的、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教育组织或机构,包括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公共管理组织及大众媒体等.各国为维持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大都规定了公共领域使用版权作品的"例外"与"免责",即合理使用.公共领域必须充分尊重版权人权利,严格把握合理使用的尺度.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必须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的,遵守版权作品使用数量的规定;公共管理活动行为主体必须得到严格限定;大众媒体在非营利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其使用行为对版权作品市场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每月视窗     
影响报业变革的第四种力量体中国报业变革曾先后受到政策监管、市场机制、传媒技术三种力量体的影响,当前媒介批评正成为促进中国报业变革的第四种力量体。媒介批评,即"以解读新闻作为范畴支点,对媒体和新闻作品展开一系列评价活动。"回顾2007年的媒介事件,某些媒体充  相似文献   

12.
彭锦  华瑜 《声屏世界》2017,(2):8-10
在习近平总书记"2?19"讲话一周年之际,各级媒体在推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涌现出一些好的做法和思路,也反映出一些共性问题.本文围绕推动媒体深度融合需解决的几个问题,简要分析媒体融合从"相加"如何迈入"相融"阶段.一是改变观念,必须真正意识到媒体融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聚变",必须有自我革命的意识和勇气.二是采编播发流程和机制必须改变,要解决新的传媒格局下旧有传媒生产环节与现有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三是资金来源要多元,传统媒体一方面要以开放的思路用好"输血",另一方面必须解决"输血依赖症",深挖"造血"能力.四是在市场竞争中,可以积极探索联盟化发展道路,以开放、合作、共享的精神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传播事业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传媒市场进入了买方市场阶段。跳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单个领域,从更高的角度分析传媒业发生的种种变革.可以看出传媒为了生存正在发生一系列的变动:一、观念求主动。观念主动.是这个传媒市场对于想要生存下去的媒体的最低要求。不断增强受众本位意识.倾力打造品牌意识.崇尚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明确自身社会责任成为传媒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传媒灾难性报道的话语控制,即传媒对灾难性报道的新闻话语管理和调控,它直接影响着政府灾情处置和危机管理的效果。当下,传媒灾难性报道话语控制的转向表现为:话语控制观念的化"危"为"机",话语控制方式的变"堵"为"疏",话语控制技术的媒体融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传媒市场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如何更好地生存是摆在各个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面对竞争,该何去何从?于是,打造传媒"影响力"的呼声日渐高涨."传媒作为产业的经济本质是'影响力经济'"、"目前的报业的市场,正从注意力经济转向影响力经济"、"'影响力'是传媒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等等不绝于耳.甚至,很多媒体把它奉为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传媒在打造影响力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大众话语权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日常媒体播报的表现出发,在风险社会语境下分析媒体播报带来的风险情绪和潜在的风险危机,并提出传媒解构自身所带来风险的办法,即通过在风险意识状态下构建大众媒体的"自由市场"和"情感市场"。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3,(22):23-26
<正>什么是"媒介审判"?即犯罪嫌疑人尚未经法院判决是否有罪,传媒已经在报道或评论中对其定罪,或传媒对嫌犯在法庭的辩护作倾向性的评论,作出定罪的判断。这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职业规范的。但在较长的时间内,我国的传媒不是一个社会行业,而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没有这样的职业意识。现在传媒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由于新闻传播业已经被视为一个行业,当时的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胡锦涛在2009年在世界媒体峰会上向传媒提出了"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通过对期刊文献的回顾分析,从学科本身、传媒产品、传媒组织行为、媒体市场结构、传媒产业结构、政策与规制等六个方面综述了2006年国内传媒经济研究的进展,并指出了不足和今后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敢峰 《视听界》2015,(2):54-56
智能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传媒市场变局以及媒体融合新政,促使传媒人加速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转变。本文从广电业内存在的"四种思维"入手,探讨重构广电行业格局的四大主体以及推动广电改革发展的"双引擎"。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作为当下行业生存的因应与趋时手段,其要义不在于不同媒体削足适履,而在于长短互补.更为重要的是,传媒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然担当着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然而,如果没有传媒组织行为的融合、没有媒体行政管制的突破、没有三网融合这一必须借助的媒介融合的终端出口,一切皆言时尚早.当下敦促主流媒体勇于革新、大胆革新、不断革新,尽早实现与市场、社会、资本接轨远比在大多论坛上奢谈什么全媒体的媒介融合,来得更为急迫也更为切中时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