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稿作为一种新闻稿,同报纸、通讯社发的新闻稿在写作上有若干相同之处,但是广播稿写出来不是直接给人看的,而是给人听的,因此在写作上就与报纸通讯社发表的新闻稿又有若干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时期,全国有不少报纸打破了常规,报头上用结合当天宣传中心的图画或照片作背景,形式活泼.美观.但是,某些报纸也有这种现象:报头常常变动,有时放在中部或下端,有时甚至把报头弄到四版上去.我认为,这并不是什么"打破常规".而是一  相似文献   

3.
一家京城报纸在几年前创刊时,喊出了"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如今它已经不再这样宣称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再倒推数年,京城另一家报纸说:"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同样,它也成为不可能实现的诺言.  相似文献   

4.
报刊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重视报纸副刊,历来是中国报纸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现代传媒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副刊在纸质媒体中的地位和功能日渐萎缩.面对这种困境,如何办好报纸副刊成为传媒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特质性"的副刊可以探索出许多新路子,摆脱报纸的同质化.所以,副刊并非人们茶余饭后的点缀,它亦有其文化自觉与价值.日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丁振海就"报纸副刊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5.
多数报纸从美学角度进行研究,对版面进行阐释、美化,力图变得更"好看".于是,图片、图表、绘画等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都出现了,都"占领"了报纸的主要版面,而且是最大的版面,力求达到理想的"视觉冲击"效果.当各种报纸都以此为标准进行改良时,造成的结果是--都"好看"了,都"美化"了,可实质上是千篇一律被同质化了.这些同质化的报纸版面大量、重复地出现,不但没有"说"出什么内容,而且看不出什么新意,更没有看出它说了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话语,很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感.  相似文献   

6.
近三个世纪来,报纸都是印在纸上的新闻,但是不久前在美国进行了第一次"电子报纸"试验.《哥伦布电讯报》开始通过一种称之为电脑服务的电脑系统,把它的整篇社论内容传送给全国三百家终端装置.家庭收阅者每小时花五美元,就可以坐在一台电脑的键盘旁,打电话让电脑的荧光屏显示当天《哥伦布电讯报》上刊登的消息目录.收阅者可以从索引中挑选任何一篇文章阅读,读完之后可选读下篇文章.如果一切按计划顺利进行,明年还有十三家报纸  相似文献   

7.
办报人常常苦于读者难以驾驭.记者采访可以主动出击,编辑编稿可以主动删改,但一旦报纸到了读者手里,情况立即起了变化.此时不是记者、编辑,而是读者处于主动地位了:他可以读,也可以不读;即使读了,可以"见仁",也可以"见智".你总不能按着读者的头来读你采写、编发的稿子,你也不能来个规定:仁者不可见仁,智者不可见智,总之,你无法剥夺读者选择的权利.选择有多种多样,其中包括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理解."注意"和"理解",在心理学上属于人的某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又称这种选择为"心理选择".研究读者的心理选择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深化我们对宣传  相似文献   

8.
一 报纸是人办的,文章是人写的,于是有说法叫"报类其人,文如其人".就是说我们办报写文,其实就和平时的说话做事一样,大家听多了你说的话,见多了你做的事,就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9.
傅秀武 《新闻实践》2005,(11):55-55
晚报与日报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空间。晚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在新闻时差和报道深度上比日报类报纸有着明显的优势。打好晚报国际新闻报道这张优势牌,已成为许多晚报人的共识。 利用时差优势,狠抓当天新闻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晚报和日报类报纸在出报上的时间差,使晚报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上处于优势。 由于时差关系,美国比我国北京时间晚了13个小时,英法德则晚了七八个小时。也就是说,白天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新闻,相对我国来说刚好是当天夜里至第二天凌晨的消息。新华社驻外记者采写的新闻稿,通常要在第二天早上才能发给国内各新闻媒体,而日报类报纸一般在晚上12点左右就截稿了,这些消息对他们来说已是“相见恨晚”,但对通常中午才截稿的晚报来说,刚好是一道新鲜出炉的“早餐”。这也意味着,在国际新闻  相似文献   

10.
读报的人常常会发现,当天报纸上的国际国内财经新闻,在头天网络上或手机上都已经报道过多次了,且更快、更全,唯一不同的是报纸上的本地新闻.本地新闻多不多?本地新闻做得好不好?对读者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帮助?这应是当下这种新媒体竞争环境下地方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相对于同城报纸的竞争力,更是相对于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报纸版面设计作为报纸信息传播中的重要一环,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其信息是否能有效地传播,如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彰显风格,成为各平面媒体竟相思考的课题.在强调内容为王的平面媒体中,对形式已经越来越重视.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形式"俨然成为展现媒体编采业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如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报道,新闻内容大同小异,各家报纸当天花费心思最多的便是版面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讨论报纸命运,有个流行观点:"死的是纸、活的是报".① 这观点有价值,它醒目区分报纸的两面:外在的传播介质(纸)与内在的内容生产(报).从而使问题更加清晰,它说的是,不用纸这种传播介质,报道的内容生产仍能在新媒体上继续存在.这就不成立了,因为支撑报纸内容生产的赢利模式——或靠广告、或靠用户——在新媒体上支撑不起.  相似文献   

13.
1985年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后,提出所谓"新思维",推行民主化、公开性原则,并多次强调,"苏联历史上不应该有被遗忘的人和空白点,不应该存在可以避而不答的问题","不论是今天的痛处或是过去历史上的悲惨事件,都可以成为报纸分析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新闻图片是报纸版面的眼睛.图片不仅直观地传达了新闻事件本身,更是构筑版面视觉中心的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说,报纸版面能否好看、有冲击力,新闻图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报纸,新闻图片已经从"配发"的从属地位,上升到"必发"的重要地位.对于版面编辑来说,一幅好的照片就意味着一个好的版面,可谓是"一图难求".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东部时间5月1日23时35分,即北京时间5月2日11时35分,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本·拉丹被美军击毙.中国的新民晚报在当天出版的报纸上以头条刊登了这一消息,标题为<本·拉丹被美军击毙>,并且以蓝底白字醒目标识"12:30截稿消息".这在中国的日报当中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迅速,众多报纸都是在第二天也就是北京时间5月3日才刊登了本·拉丹被击毙的消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把报纸头版封面化,目前是许多报纸在用的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报人开始对这种处理进行反思.一是这种手段显出它的教条.不少报纸在有新闻没新闻时,都要有一幅大照片,一年365天,少不了一些缺乏新闻价值的照片占据着头版很大的位置.为了确保封面化的特征,把最为金贵的头版资源浪费了.二是随着报纸版面的不断增多,报纸的信息内容越来越丰富,一份报纸的"看点"很多,单靠封面化的处理,丢失了其他版面内容的"看点".  相似文献   

17.
最近,从一家报纸上见到这样一则言论标题:《莫把新闻当商品》。读罢,继而细看文章内容,方知作者批评的是那新闻稿一稿多投的现象。笔者是搞编辑工作的,可以说略知其中“行情”。现在,新闻稿一稿多投的现象恐怕并  相似文献   

18.
7月14日,<京华时报>为配合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推出了精心策划的"奥运金版",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之内,上市的报纸便纷纷售罄,当天<京华时报>的发行热线也被打"爆"了,紧急求购报纸的人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19.
正报纸版面被称为"报纸的门面",它可以使读者直观地了解到报纸的风格,而一张报纸中的"标志性建筑"则是其中的特色版面,它代表着报纸的高度和亮度,是报纸的灵魂与眼睛。一张没有风格特色的报纸很难谈得上有什么读者,更不要提报纸的影响力了,这就涉及到报纸版面的设置。版面设置科学合理,则能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群,并在其间产生大的影响,从而为塑造报纸的品牌形象发挥积极的作用。版面应有的功能版面犹如衣裳,最先进入人的眼帘。它有强化的作用、有美化的功能、有个性的展示。从某种意义上说报纸的竞争实质上是版面的竞  相似文献   

20.
面临"更上一层楼"新闻战线"第四期介绍上海报纸版面经验的一篇文章中,说到上海报纸的特点之一,是运动到来时会"轰".上海报人带玩笑地说,这是报纸的"海派".文章作者的看法是:"这种'海派'应该说是一种好的风格,因为它是报社同志们热情对待运动的一种表现".我不打算对这段话发表什么意见,而是想谈谈这段话所引起的一些回忆.不久之前,在上海我也听到过关于上海报纸这个特点的议论.从那些议论中,还引出两个问题.一个大意是说,花样品种跃进此较容易,内容质量如何跃进?一个大意是说,运动到来时,报纸很活跃起了很大促进作用,现在运动深入了,报纸正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