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澶渊之盟的签订标志着宋辽外交关系的建立,同时外交翻译活动的开启也促进了宋辽外交文化交流的发展。本文将通过翻译活动和翻译管理机构来分析宋辽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兵先生的新著《宋辽金元小说史》以下简称“张著”,不仅体现了一位长期浸淫在中国小说研究中、有一定学术积累的学者深厚的学养,同时也为宋辽金元一代的小说史作了一个大致完整、详尽的描述。而其所采用的类型描述的叙写方法,更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在这样一个学术史背景下,张著所呈现出的姿态,就成为小说史叙写中大势所趋的结果。统览其书,大致是以史为纲,将整个宋辽金元时期的小说,基本上以朝代的更迭,划分为六个时期,在每个时期的论述中,沿用了鲁迅以来对文言小说的类型设计,对白话小说则详论“话本”这一大门类。“非有…  相似文献   

3.
何跞 《兰台世界》2016,(2):104-106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书写,普遍都从时间上以朝代为划分和观照。而朝代与地域的共时并存和凸显,在文学史上已有很好的例子。通常所说的宋辽金元文学,表面上是以时间视角从朝代上进行的划分,实际上同时也是地域文学的区划。在以宋代立国和亡国为时间限定的三百多年里,宋辽金和蒙元王朝前期的一段历史,是同时存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宋辽金元文学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地域文学区划,而这个地域区划的核心又是南北差别。  相似文献   

4.
灯檠即灯架,是宋辽金时期社会各阶层广泛使用的照明用具。随着大量宋辽金墓葬的考古发现,墓室装饰中出现了大量砖雕或壁画的灯具,这些墓葬图像更加直观地展示了宋辽金时期平民使用的灯具形象。本文从含有灯具形象的墓葬入手,首次系统地梳理了这一时期墓葬装饰中的灯檠,由此展开三方面讨论:其一,依据墓葬装饰灯具图像形制的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区域,即河南及邻近地区、河北地区、山西地区,可知墓葬装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点和工匠系统。其二,分析了砖雕灯具和燃灯者图像组合的源流。据统计,共计13座墓葬中出现了灯檠与燃灯者图像组合。最早可追溯至唐中期,唐末五代图像组合成为定制,宋辽金时期是图像模式的盛行时期。其三,以砖雕灯具上摆放的灯盏和燃烧痕迹为切入点,探究这一时期平民墓葬的丧葬仪式和观念。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的盛世,科技档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科技档案工作较为发达,种类日渐丰富,管理更趋完善,也为宋辽金元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谷莉  谷芳 《兰台世界》2013,(30):160
在我国宋辽金时期,虎纹枕较为流行,富有艺术特色和民族特点,延续了早期人们以虎为枕辟邪、借以瑞祥的愿望,反映了中原汉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谷莉  谷芳 《兰台世界》2013,(10):160-160
在我国宋辽金时期,虎纹枕较为流行,富有艺术特色和民族特点,延续了早期人们以虎为枕辟邪、借以瑞祥的愿望,反映了中原汉文化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的盛世,科技档案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的科技档案工作较为发达,种类日渐丰富,管理更趋完善,也为宋辽金元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达到高峰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1月16日上午,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档案局、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档案馆承办的<山西宋辽金壁画精品展>暨<山西档案珍品展>、<古代书画精品展>在太原文庙举行开展仪式.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史料发掘不充分,周叙作为明代较早提出重修《宋史》的人,一直被学术界忽略和误解。周叙自“束发读书”时在祖父师友的影响下,就已经认识到宋辽金三史正统未定。进入翰林院后,曾多次提出要求政府出面组织重修《宋史》,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所提出的重修《宋史》,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元代已经存在的宋辽金三史正统之争的延续,只不过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入了严防华夷之辨的内容而已。  相似文献   

11.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但以其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因利用档案赢得宋辽边界谈判,在世界外交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宋朝遣辽使臣在完成使命回国后,宋朝政府会根据他们在辽国的表现,给予奖励或责罚,然而许多使臣在辽受到很高的赏赐,回国后却获罪,这与宋辽当时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档案网:1月16日,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档案局、省文物局共同举办的《山西宋辽金壁画暨山西档案珍品·古代书画精品展》在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展出。为了深度挖掘三晋文化精深底蕴,增强全省民众  相似文献   

14.
王慧杰 《兰台世界》2013,(11):49-50
宋朝遣辽使臣在完成使命回国后,宋朝政府会根据他们在辽国的表现,给予奖励或责罚,然而许多使臣在辽受到很高的赏赐,回国后却获罪,这与宋辽当时形势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5.
《论语》的传播智慧显示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交往的智慧,是中国人的交往特性。在当今的世界交往体系中,中国人可以通过温习这一智慧,建构交往的主体性,在一个多元文化主义的时代复活"仁"的主体间性的交往精神。这与西方基于理性的交往精神形成了某种互补关系,创造理解、反思和领悟的契机与意义的准确表达、理性的劝服,人伦政治关系的建构与在求知活动中超越人伦政治关系,在互动中注重情境和情感与偏重理性在人际互动中的指导作用,这其实是人类交往精神的完整性表现。在追求人类交往精神的完整性过程中,《论语》的传播智慧便得到了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但以其科学巨著&lt;梦溪笔谈&gt;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并且因利用档案赢得宋辽边界谈判,在世界外交史上也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维新时期,张之洞与维新报刊之间的互动交往表现出了五种方式,在这复杂的互动交往过程中,对于报刊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央与地方之间尚未形成一致的认知和控制体系。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方督抚们在晚清"督抚擅权"与"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下,在与维新报刊的交往过程中以督抚利益为基础,并扮演着核心的交往角色。整个交往秩序体现了极其明显的地方性特征,并缺乏制度、法律等清廷制度体系的参与。交往秩序显得离散和无序,形成了一套具有晚清特色的报刊交往格局。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22,(1)
在混合现实(MR)中交往的人,因面对多重的感知、身份、行动和交往律而具有复杂的分身性;这种分身性,形成了数字交往与认知哲学的思想对话。1.数字传播建构了主体-介体融合的传播人,而虚拟交往则定义了人-物-实践融合的交往人,这是虚拟交往时代的认识论基础。2.在跨体系、变维、多分身的生存模式(MDSs)中,交往人的属性不止是技术具身:他有自我想象、又虚实相间,且其身份之间是可联结、可接替的。此即数字交往的分身性。3.分身性的认识论意义在于:交往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一与多、虚拟与现实、先验与后验的统一,也因此成为一种调谐与演化的生成。4.分身认知试图丰富演化主义的元认知,为数字交往提供更具解释力的后现象学结论。  相似文献   

19.
女主临朝,往往被士大夫们视为“干政”、引发国家动荡的不祥之兆.本文即将通过辽、北宋中期两位摄政太后——辽景宗承天皇太后及宋真宗章献明肃太后的执政经历、政绩得失进行对比,以求对宋辽两国后妃政治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20.
马元元  齐磊 《兰台世界》2011,(11):27-28
女主临朝,往往被士大夫们视为"干政"、引发国家动荡的不祥之兆。本文即将通过辽、北宋中期两位摄政太后——辽景宗承天皇太后及宋真宗章献明肃太后的执政经历、政绩得失进行对比,以求对宋辽两国后妃政治做一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