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图书情报服务的视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主张确立资源共享的图书情报服务价值观、动态发展的图书情报服务生态观和终身教育的图书情报服务设计观。  相似文献   

2.
微博、微信等"微"产品极大的方便了高校教师和学生科研、学习、工作和生活,但是这些"微"产品传播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等特点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影响,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2,(5):24-25
微卖场大事记2010.04.01腾讯微博上线;2011.07.15腾讯企业微博微空间上线,上海通用作为首批进驻腾讯企业微博微空间的厂商,开创汽车行业首个"微空间";  相似文献   

4.
目前讨论有偿科技情报服务是颇有意义的。这不单纯是一项经济制度的研究,如果解决得好并能统一认识的话,无疑会开拓我国各级图书情报部门情报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减少我们工作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全面地提高情报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使情报服务工作跃进到新高度,上升到新水平。我们在近两年间,试行了有偿的科技情报服务,目前仍在摸索。谨将“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求教于同行,欢迎指导。  相似文献   

5.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名人微博具有巨大影响力。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催生阅读热点是2014年图书出版界的一大特点,《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作者张嘉佳通过系列"睡前故事"等微博,成为新晋作家榜首富,他在微博舆论场中与微博用户关系的建立与维系、根据媒介属性设置议程、借势等方面为微博图书营销树立了范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微博与微信等新兴社会化媒体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微博与微信不仅是一种社交媒体,也成为企业的营销平台,这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巨大影响,也使图书营销策略发生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的特点及微营销对传统图书出版业的影响,探讨传统图书出版业在微时代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微时代"包括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调查、微话题等,本文主要从微博的角度诠释档案信息的传播新方式。微博是时下最为流行的互动方式,作为信息资源的档案也应该应用这种快速传播的方式,拓展自身的宣传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如今,各出版社已经感受到了微营销的凶猛来势,也尝到了由此带来的甜头,如何利用好这个新力量将少儿图书广泛地宣传发行出去,是摆在少儿出版人面前的问题。媒体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纸质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向数字化出版转型"成为了各个出版社都不能回避的话题。尤其是微博和微信的出现,无疑给了我们图书营销与网络、移动终端互动行销高度整合的机会。作为少儿图书的出版人,笔者也从中看到了媒体力量带来的大好机会,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利用好微信、微博的媒体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的到来使"微博"在人际交往和舆论传播中得到广泛应用和传播,那么作为深受广大群众关注的体育赛事,微博同样起着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作用。微博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作为一个新型传媒,微博可以为体育赛事的报道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以往,读者只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书籍、网站等媒介获得对作者、编者的认知,如今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作者、编者不再遥不可及。编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经由自媒体形成了较传统媒体更为紧密、微妙的"微关系"。厘清并利用这种"微关系"进行关系营销,势必会为发展遇到"瓶颈"的图书出版业带来曙光。一、"微关系"带来的出版变革1.自媒体上"自产自销"据新浪微博2014年3月15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相似文献   

11.
微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微博与微信的相继诞生,微博图书馆和微信图书馆在全国各地陆续开通。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微博和微信开展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这是当前图书馆界正在探讨的新课题,建议:一,增强微博的关注度,全面宣传图书馆信息资源。二,利用微信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三,利用微博和微信拓展新的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不再局限于某些场地的设施服务,而是无处不在的信息技术服务。文章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详细阐述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服务空间的需求、建设原则、实现方式以及规划与实践。通过新型的服务空间,以期为读者提供学术交流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和知识加工中心,形成"信息共享空间+创新交流社区"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人们在获取信息时首先想到的是网络、搜索引擎而不是图书馆;新传媒技术也使得信息传播的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图书馆坐而论道、守株待兔式的工作方式遇到了极大挑战.图书馆应竭力改变“重保存,轻传播”的理念,借鉴并利用新传媒技术,赋予自己开放性、交互性、参与性、主动性及个性化特征,创新服务方式,增加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以提升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新媒体及其深度融合给整个知识生态系统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正面临着传统服务业务量不断下滑,而数字信息服务方面却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的尴尬局面。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理论"为指导,提出新时期图书馆场景的构建策略,从而为解决当前图书馆面临的问题指明路径。[方法/过程] 依照"媒介情境理论"提出的"媒介是构成场景的核心要素,媒介的演进改变了场景中信息的流动方式,从而导致人们行为的转变"的基本原理,以"满足欲望""响应需求"以及"创造价值"为原则,从"媒介扩展""空间构建""角色转换""业务重组"以及"技术改进"5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策略建议。[结果/结论] 图书馆应扩展各类媒介在图书馆中的运用,不断提高知识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重新规划实体图书馆的空间格局,并重视虚拟图书馆空间的建设;主动转变馆员的角色,并密切关注读者角色的变化;整合原有的业务流程,调整机构设置,改善服务方式和方法;通过技术改进,给予读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合力营造"虚实一体""泛在智能""注重交流""人机一体"的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新场景。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面临的角色转变,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重心应向信息开发和增值信息服务转移,应大力开拓信息化咨询服务的新领域,提供知识信息服务平台,并通过工作创新、管理创新、工具创新、服务创新、业务创新等,达到信息化服务模式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手机短信与图书馆信息互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图书馆在飞速发展的环境中,要及时跟踪、学习和研究新科技、新设备,尽早引入图书馆工作,为积极有效地拓展图书馆服务渠道,尽量满足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提供条件。手机短信技术的成熟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信息互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流模式。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7.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凭借着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图书馆利用微信开展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的一种尝试。在介绍微信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图书馆应用微信开展信息服务的现状,提出深化图书馆微信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of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to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customized library services.

Methods:

A qualitative study us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as conducted on a sample of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employed at a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Results:

The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used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ranging from popular Internet search engines to highly technical databases. They generally relied on basic keyword searching, using the simplest interface of a database or search engine. They were highly collegial, interacting primarily with coworkers in their laboratories and colleagues employed at other institutions. They made little use of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s and instead performed many traditional library functions internally.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express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library, they did not view its resources or services as integral to their work. To maximize their use by researchers, library resources must be accessible via departmental websites. Use of library services may be increased by cultivating relationships with key departmental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Despite their self-sufficiency, subjects expressed a desire for centralized information about ongoing research on campus and shared resources, suggesting a role for the library in creating and managing an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Highlights

  •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rely on a small network of individuals in their institution and at other institutions to satisfy their information needs.
  •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tend to ignore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when searching for information and do not necessarily view the library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scholarly information.
  •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use the interlibrary loan service regularly but otherwise rarely use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s such as mediated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instruction.

Implications

  • The library must establish a presence in researchers'' work environments, rather than expect them to seek out library resources and services.
  • The increased emphasis by funding agencies on clinical translational science may impac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in the future.
  • Libraries have an opportunity to capitalize on their positive reputation and basic scientists'' desire for more centralized information to create new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such a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影响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 ,是图书馆面对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基础业务建设。这将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与知识服务 ,开发新的资源内容与服务途径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阅览室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共享空间(IC)是集图书馆的空间、资源、服务为一体,在同一个空间内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信息服务模式.目前我国的IC大都属于图书馆整合型IC,存在信息资源分散、缺乏智力资源支持等问题.文章认为构建基于阅览室的IC,具有弥补整合型IC的缺陷、促进阅览室服务模式改革等积极意义,是当前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IC模式.构建阅览室IC要遵循适用性、整合性、互补性等原则;分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个层次进行具体构建;在构建和运行中应注意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