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而成功地打造一个品牌离不开传媒影响力。传媒影响力对于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在文化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很好地整合媒介资源,有效地利用传媒,充分发挥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4,(14)
正一、高屋建瓴论品牌推动品牌建设提升竞争实力传媒品牌是新闻文化的重要组成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在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在传媒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加以重视并不断加强建设。传媒竞争的最高阶段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影响力将最终决定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我们看到,上世纪末的十几年,传媒行业处在发行竞争阶段;新世纪前十年,传媒行业进入资本竞争阶段;未来十年,传媒行业将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3.
范国祥  远山 《新闻前哨》2013,(7):116-118
报业(传媒)集团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传媒企业的基本标志和产业实力的象征,是整个文化产业的基础产业和主要传播行业。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21世纪是文化竞争的时代,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而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感召力与文化影响力。同时,由于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已进入品牌战略时代,构建文化品牌、走品牌建设之路,已然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战略发展中的共识,而华语电影产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牌建设作为华语电影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亦对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电传媒业的服务外包有利于促进中国广电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广电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广电传媒品牌;有利于形成强大经济实力;有利于塑造广电传媒品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其次,广电传媒有利于民营广播电视制作机构的崛起和品牌塑造.而广电传媒服务外包的进一步推进,离不开市场的力量以  相似文献   

6.
张芸  刘晓超 《传媒》2011,(8):64-6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河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河北省传媒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调结构、转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传媒"走出去"和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征途中,"品牌"建设受到中国传媒人的关注和追求。 传媒品牌个性:从"产品烙印"到"文化名片"。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品牌价值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对市场的占领,更意味着对消费者思想心理和精神文化的掌控。  相似文献   

8.
齐勇锋 《传媒》2006,(3):17-19
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传媒文化产业试点集团(以下简称传媒集团)既是国有文化领域中的优质资产,同时也是发展潜力和影响力最大、有希望发展成为跨国文化产业集团、代表中华文化走向国际文化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本文拟结合文件精神,就我国传媒集团发展改革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主动,我国传媒必须不断提高自身公信力、品牌影响力等软实力,迎接国际上的挑战,抓住机遇,扩大传播媒介的影响力,形成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作派的媒体力量,而传媒软实力的提升,与媒体在人才、文化、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建设北部湾出版传媒基地,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出版品牌和人文资源优势,实施文化"走出去",提升广西的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1.
刘建华  梁璐璐 《传媒》2015,(17):62-65
北京市朝阳"传媒走廊"作为一个产业功能区,还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实体,但却同样有着火车头一样的驱动力,通过促进市场主体区域化集聚、传媒人才区域间对流、区域文化品牌的形成,催生文化产业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媒产业在国家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重要的软实力,传媒对促进国家综合竞争力发挥着重大影响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传媒产业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本文从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通过对传媒经济基本特征分析,着重探讨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及其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在物质产品较为丰富,发展第三产业与提升软实力日益成为国与国竞争的核心所在的当下,传媒产业地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等排在第六位,是文化产业中的龙头产业。1国家领导人在各种重要场域中也一再强调以传媒产业领衔的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在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指  相似文献   

14.
范雪芬 《新闻前哨》2011,(6):102-10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这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力前行,其中,新闻出版等文化产业改革成就显著,10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成功组建,45家新闻出版企业成功上市,传媒企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加强传媒集团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质的飞跃,打造一系列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大学出版品牌是大学出版社今后发展的共同目标。清华大学出版社历经25年发展创业,步人了现代出版企业的健康发展轨道。“十一五”期间我社发展的目标是依托清华大学的整体优势,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紧跟科学技术进步,提升出版社的学术文化品位和文化影响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通过强化主流优势推进清华大学出版社整体品牌建设,实现和谐发展、效益平稳增长,完善现代出版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实质上就是文化的影响力。传媒品牌如果失去了文化的灵魂,就如同无根的浮萍,不可能稳定、健康、持续地发展。观察城市电视目前小有气候的品牌节目、品牌频道,无不是在利用、发扬区域文化特色上清醒较早,先行一步的。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不可替代的品质是城市电视的生存之本,只有浸润其中,浸透每一个细胞,拼命吮吸精华,我们羸弱的躯干才会强健,才  相似文献   

17.
传媒产业是引导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骨干战略性文化产业,被发达国家列入第三产业。各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告诉人们:国家越发达,以传媒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就越大。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末期第三产业的产值就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数字化所带来的新媒介文化具有两面性,应理性对待,不应偏离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轨道。在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开放与失衡中,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所要应对的关键性问题是从"文化混杂性"中合理建构文化认同。中国的传媒文化产业正遭遇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认清形势、积极防御、建构文化认同是当务之急,传媒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在明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数字化传播手段,全面提升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冯丽琴 《青年记者》2016,(15):93-94
韩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立国”与“科技立国”“教育立国”并列为韩国三大国策,以文化、科技、教育三者驱动提升整个韩国综合影响力,使韩国成为世界著名的文化产业生产国和输出国,尤其是电视产业、娱乐产业、游戏产业、设计产业等相关传媒产业。  相似文献   

20.
章晓岚  吕继红 《传媒》2012,(2):73-7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为我国新闻媒体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媒体,必须建设强势传媒品牌,以品牌带动传媒机构文化凝聚、组织发展。传媒品牌建设是媒体事业、产业进步的标志,品牌发展壮大体现着媒体运作的精神品位和导向把握,要树立经营传媒品牌理念,遵循科学规律,以传媒内容生产为纽带,做强主业,持续提高传媒品牌的美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