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档案价值理论问题一直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档案工作的实践和档案学研究就是围绕着档案价值问题进行的。一、档案客体的潜在价值所谓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它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所谓档案客体的潜在价值,是指未被主体认识或虽被主体认识而未实现的档案价值。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档案的内在价值属性未被人们发现,其作用没有被主体所认识。档案的内在价值属性是多方面的,有的表现得比较明显,有的…  相似文献   

2.
罪犯档案作为专门档案的一种,对其研究有益于专门档案管理中广泛性问题的解决。本文从罪犯档案的概念界定出发,通过对罪犯档案价值客体特点与价值主体需求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罪犯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钰 《北京档案》2002,(4):20-21
一、档案价值形态特点在利用中的体现 档案价值形态的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档案客体对主体(社会需要)所起作用的性质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二是档案客体为主体所需要的时间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潜在价值与现实价值,任何一种价值形态的档案实现其价值,都要经过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三是档案客体所服务的主体对象,决定了档案价值可分为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对客体的需要发生变化,社会作为新的主体与客体发生联系,形成新的价值关系--档案的社会价值,这时档案价值的范围扩大了,由个别价值转为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化价值的形成机理,源于档案文化建设的内部矛盾及国家文化建设的外部推力,并在其共建共享过程中实现了档案文化价值的范式转型。档案文化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通过对档案文化价值体系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次的分析,对档案文化价值体系管理主体、研究主体、其他社会主体的客观评价,力求实现认识与行动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档案价值定义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剖析国内外关于档案价值定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为档案下定义的3个指导思想 ,赋予档案价值新的定义 ;具体分析档案价值定义的基本含义 ,提出档案价值根源于档案客体 ,取决于档案主体 ,产生于档案主体的实践———认识活动 ,以及档案主客体关系决定档案价值的质和量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档案价值主体和档案价值客体,在档案管理实践中不同阶段的具体分析,总结和概括出档案价值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档案价值是指客体档案对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人所具有的凭证和参考作用,而表现出来的有用性及有用程度。档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因此档案价值的体现也是多层次的。档案界学者对档案价值有颇多研究,他们以不同视角、层次对档案的价值进行解析。本文将依据一些学界对档案价值已有的研  相似文献   

8.
王利颖 《云南档案》2008,(10):39-40
关于档案价值的讨论一直是档案学界的热点问题。对档案价值的各种观点是从不同角度对档案价值的阐释。本文主要从效用价值论的角度对"主体满足价值说"进行分析,证明其合理性,从而得出档案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一种满足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对档案价值演变规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档案价值主体和档案价值客体,在档案管理实践中不同阶段的具体分析,总结和概括出档案价值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档案价值是档案主体需求和档案客观属性的统一与结合。梢案主体需求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前提.档案客观属性是构成档案价值的基础档案的价值和作用正是档案主体需求和档案客体属性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本文试图从档案价值鉴定中的主客体关系尺度的角度出发.通过国内外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来思考档案鉴定工作.以期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上海档案工作》2009,(7):32-32
张天佩在《山西档案》2008年第6期撰文指出:根据档案客体对档案主体所发挥作用性质的不同,档案价值有正价值和负价值之分,即当档案的凭证和参考等功能对满足档案利用者的需求以及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时,档案的价值表现为正价值:反之,则表现为负价值。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背景下档案价值的形成因素界定为档案实践环境、档案主体、客体、档案实践活动四部分,其中档案实践环境是塑造性因素,档案主体是主观性因素,档案实践活动是检验性因素,四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运动,档案价值的形成机理就在于此.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档案价值的概念,即在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塑造下,具有革新的主观意志的档案主体对档案客体进行的体现社会需求、使档案知识价值得到彰显的、契合社会需求的档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档案管理>2009年第6期刊登的归吉官先生的<关于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思考>(以下简称"归文")一文,提出了"档案客体价值"的概念,并"就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与归吉官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4.
高校档案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价值,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源。文章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高校档案价值的内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将跨界合作引入高校档案价值实现过程,构建跨界合作模式下的高校档案价值体系,厘清价值实现逻辑,并通过档案部门与多元主体的跨界合作,探索高校档案多元价值形态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档案价值理论在欧美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欧美各国对档案价值研究都有争议。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4种:(1)档案价值即指档案的属性或使用价值;(2)档案价值是由人们的需求而决定的主观产物;(3)档案价值是凝结在档案中的劳动;(4)档案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范畴。 美国著名档案学家谢伦伯格认为,现代欧美各国设置档案机构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档案是政府活动的产物,是政府独有的文化财富,所以设  相似文献   

16.
档案进入数据态管理模式,需要新的档案价值鉴定体系。在概述谢伦伯格文件双重价值理论的核心要点的基础上,分析档案管理模式改变、信息公开、电子文件以及档案数据对双重价值理论时序性假设和方便利用等假设的冲击,反思双重价值理论在信息时代存在的合理性。从多元性角度重构档案价值理论,提出档案价值多元模型、档案多元价值变化时间模型,对档案价值体系重构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档案价值是一个具有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这一系统是由档案价值主体、档案价值客体以及联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社会实践活动三个子系统组成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形成了人类的历史记录——档案,另一方面又产生了主体对档案(客体)的需求。正是这两者产生了档案价值。从档案价值的形成来看,它明显地表现出主体的客体化行为。文件在转化为档案的同时实现了档案价值的形成过程。档案价值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过程:(1)"归  相似文献   

18.
关于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就档案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并由此证明两者并非同一概念,不可混淆使用,正确区分两者关系才有助于我们走出现实中存在的由"档案是否被作为档案使用"问题引发的一些认识困惑.  相似文献   

19.
引入经济学范畴的稀缺性分析方法 ,能充分演绎档案信息资源的存在价值和实践意义。档案信息资源的稀缺性分析分为两点,一是稀缺的根源来源,即档案信息资源的客观性价值,无论是客体价值、主客体的联系,还是主体价值都均有客观性;二是稀缺的表现形式,档案信息资源的有用性导致稀缺成为可能,档案信息资源的非同质性导致稀缺成为必然,制度层面的缺陷导致稀缺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20.
档案的凭证价值体系是档案的管理工具体系发展的基础,档案的凭证价值体系和管理工具体系是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发展的基础。文章从档案的凭证价值体系、档案的管理工具价值体系、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系等3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