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文谚语里有一句话,翻译成中文就是:钱越多越好,人越瘦越美。对于前半句话,我的感触不深。至于后半句话“人越瘦越美”,却是我一生追逐的信条。小时候,我胖乎乎的挺可爱。上了初中,我开始发育,胃口变得出奇地好。我一直渴望自己拥有玉树临风、不食人间烟火的淑女气质,可惜,我从小就是个饕餮之徒。  相似文献   

2.
瘦人的烦恼     
陶晓虹(女30岁 注册会计师) 我是先瘦后肥,肥了又瘦,我现在身高是1.72米,体重40公斤。我这样的身材上舞台当模特还可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就很难看,脸皮皱巴巴的,没有一点多余的脂肪,人显得很苍老。朋友们说我比实际年龄要老。我渴望胖一点,想尽一切办法增肥,时间和金钱都花了不少,也没多少改善。我看着我周围本身并不肥,还要拼命减肥的女人,我的肺腑之言就是,女人应该有一种珠圆玉润的美态,女人太瘦了真的是不好看,除了穿衣服不显眼之外,重要的是让人有一种错觉,以为你这人身体不太健康,有病。  相似文献   

3.
没人疼     
"瘦了,我都瘦了."老大对着镜子龇牙咧嘴,一边伤感地捏捏自己的脸蛋子. 刘学和老疙瘩正趴在窗户上,远眺校门外一排酒楼饭店的霓虹灯,刘学目露凶光,"谁说朱门酒肉臭啊,我不嫌臭,现在谁要给我50个羊肉串,我就是他的人了!"  相似文献   

4.
万林媚  曾艳 《新闻世界》2014,(10):155-156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爱音乐,不配做人。虽然爱音乐,也只配算半个人。只有对音乐倾倒的人,才可完全称作人"看到这段话,也许有人认为他的话过于偏颇,我们不清楚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一番话,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音乐在哥德心中的崇高地位。笔者认为歌德所指的"完全的人",就是具有丰富文化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5.
曲善邦 《新闻实践》2001,(10):38-39
如今,你打开电视看新闻,无论是中央台、省台,还是地方台,尽管各自内容不一样,但有一句话全一个样,那就是“请看报道”。“请看报道”这句话听了好几年了,现在觉得越听越别扭,于是就想说一句:“请看报道”不说行不?  相似文献   

6.
感性和理性     
千树 《档案管理》2003,(4):47-47
有一次读《天涯》杂志,里面有一句话让我思考很久。“理性就是功利,理性的人就是功利的人。”应该说,这句话有颠覆的力量。在我的阅读经历中,“理性”始终是一个正面的词。一个人从小时候的幼稚感性到成年人的成熟理性,走的是正常的成长路线。感性固然是人重要的直觉层面,但理性则是人更高的思考层面。感性和理性相互对立。理性是功利性的,意味着感性就是非功利性的。“功利”在一般读书人心目中是负面的词,理性和功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人多少有些不舒服。细想想,这句话却极其真实。理性就是抛弃表面虚泛的各种美好妆饰,直指问题的本质内核。…  相似文献   

7.
采访手记 2001年7月18至19日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人和这本书之间的相遇,是一种缘分。 《成都商报》副总编辑杨力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何总是一本书。 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不是不知道该翻到这本书的第几章第几页,他是  相似文献   

8.
我讲三句话,六个字,即:忠诚、勤奋、尽责。 一、忠诚 作为一名军队的机关工作人员,忠诚是第一位的政治品格和道德要求,没有了忠诚,就丢失了军人之魂,就丧失了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讲,忠诚胜于能力,一个对自己事业不忠诚的人,能力越强,可能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相似文献   

9.
1987年第5期《新疆新闻界》刊登了一篇《新闻乎?广告乎?》的文章。文虽不长,我却越读越胡涂,越纳闷。文中写道:某报“第二版的下半部刊出了一则广告”,“在该报的第一版右下角又刊载了一条同这则广告一模一样的‘新闻’”。于是乎,作者就发出了“新闻乎?广告乎?”的感叹与诘问。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同版面列登了内容近似的广告与新闻,就使作者“乎乎”起来。这是一。第二,文中写道:“晚报本来版面小,容量不大”,“如果不是走后门,编辑部的用意又何在呢?”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0.
正搭档主持一档有质量的节目,要力求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结合。如何面对和协调两个人的差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搭档主持的专业化程度应该体现在协调一致的共性中不乏相得益彰的个性,虽然是两个主持人一起说,但是听到的却是两个人的"一句话"。一、"一句话"的差异搭档主持说"一句话"并不意味着一模一样的重复;搭档主持说"一句话"也不是拆分一句完整的话,然后你说半句我再说半句那么简单。事实上,两个人要想说好"一句话",其中不同的表现和差异才  相似文献   

11.
有的人是为制造财富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权力而活的,有的人是为了表现自己而活的。而我,活着就是为了写这些字,通过这些字来表达我的想法。我写历史文化随笔,起于20世纪末。那时候刚落脚北京,一文不名,也百无聊赖。以前在黑龙江的时候,就喜欢《读书》杂志,于是就试着给它投稿,没想到居然被采用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越写越多。渐渐地,别的杂志也来约稿,稿费也逐渐高了起来。反正平时没事总要看书,看到有意思的地方,喜欢把这段史料抄下来,再写上几句话。现在写随笔,无非是把过去的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12.
彭霞 《档案时空》2007,(10):6-7
22年前17岁的我从学校一毕业就来到湖南省档案局工作,领导对我讲的第一句话就是:祝贺你成为"兰台人".同时又意味深长的感叹,要做好一个兰台人不容易啊.那时,我对"兰台"并不了解,对如何做好一个兰台人更是一无所知,只是从老同志的言谈中知道"兰台"就是古代保管档案的地方,顾名思义,"兰台人"也就是管理档案的人了.  相似文献   

13.
爱因斯坦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不妥协。”当人类遭遇SARS时,这句话越发显得掷地有声。而在此背景下,媒体再次被推到了“一线”的位置。身为采编人员,我再一次感受到“编辑”这个职业的神圣与责任。  相似文献   

14.
徽博     
《视听界》2011,(3):12-12
@董崇飞V(电视传媒人):江苏广电掌门人周莉:我觉得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有这样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有正确的明势。新兴媒体发展是势不可挡的,一定要正确认清这个趋势。第二句话叫做自觉的顺势,“识时务者为俊杰”。作为我们这样的媒体就是要跟新媒体合作,而不是逆势而动。第三句话是非常重要的,一分决策,九分行动。  相似文献   

15.
半句话     
过去有种说唱表演形式叫“三句半”,很时髦了一阵,现在不多见了。“三句半”由4个人说,一人一句,最后一个人说半句。如:科长局长一大堆。群众到底听谁对?最后还是不统一。开会! 也许是因为最后半句太直白的缘故,不太招现代人,尤其是现代某些干部们的待见,现在不少当官的喜欢说半句话,说一半留一半,或是说一少半留一大半,官职越大,保留的越多。 半句话,说得最绝的是秦桧,他给岳飞定死罪的理由是:莫须有!也许有,也许没有。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像许多特权一样,  相似文献   

16.
张星 《视听纵横》2009,(5):69-70
“一百四十个字符意味着什么?”最近,伊朗爆发选举引发的危机以来,这个问题成了世界媒体热衷探讨的话题。140个字符是风靡世界的社交网站Twitter对用户发布信息的长度限制。在英语中,140个字符大概能说清两三句不太复杂的话,就是这网络上源源不断发出的两三句话,将伊朗大选后的动荡烈度越煽越旺。  相似文献   

17.
李晓林 《今传媒》2010,(7):92-94
BBC新闻主持人马丁·刘易斯指出:"悲剧性越强,灾难的图景越骇人,新闻给人的印象就越突出。"①这句话体现出电视传媒人关于新闻选择和新闻表现基础原则(新闻价值观念)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很高兴参加《新闻战线》创刊50周年的座谈会,借此机会我讲三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受李东生副部长的委托,也代表中宣部新闻局,向《新闻战线》创刊5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第二句话就是,中宣部的贺信  相似文献   

19.
《档案与社会》2006,(2):1-1
防不胜防时干脆不设防,只须说:我相信你不会。人的心理就是这样奇怪,越是坚固的东西越有人要同它试软硬,越脆弱的东西越有人去呵护。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我们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虽然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半个多世纪了,但现在我们仔细品味这句话,感到对我们所从事的城建档案工作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利于城建档案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