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少读者尖锐地指出过,许多迫切需要的书籍在书店里买不到,而不少书却成年放在书店的货架上无人问津,甚至刚出版不久就从书店送到旧书店或者以折扣优待出售了。这种现象需要分析研究。读者买不到自己需要的书,有的是出版社的选题工作没有做好,或者由于出版周期太长等各种原因,还没有出版。有的是虽然出版了,由于订数太少,印数不能满足读者需要,或者由于分配不适当,造成此缺彼丰,需要书店内部进行调剂。自然,也有不少确是属于正常的供不应求。这里,调查工作不  相似文献   

2.
提起图书宣传工作,也许有人会这样说:好书用不着宣传,不怕没人买。不对路的书再宣传也没有用。有些书店的同志这样担心:宣传了半天,还是买不到书,反遭读者批评,不如不宣传。编辑同志也有活思想:好不容易组织作者写了书评文章,却不合报刊“胃口”,无处发表。因有以上种种想法和实际问题,大家对这一工作积极性不高,于是在一段时间里,报刊上只见影  相似文献   

3.
刚才党的领导同志和老前辈都讲了话。我在三十年代之初,先是三个书店出版的杂志和书的读者,然后变成投稿者,后来参与了一点工作。象刚才大家所说的那样,三个书店在很艰难的条件下,辛苦经营。从三个书店的规模来说,跟现在的书店、出版社不能比。当时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能坚持工作,做出成绩来,首先由于党的领导,党领导了这三个书店的工作。这里不能不特别想起周恩来同志。恩来同志在抗日时期,在重庆时期,直接领导、直接关心着这三个书店的工作。比如在皖南事变发生后,对这三个书店的工作如何安排,如何疏散、撤退,  相似文献   

4.
祝愿与期望     
编辑同志: 我想,像《出版科学》这样的刊物,公开或内部,并非重要,因为即便改为公开,也不能在书店中书摊上获得读者。它的发行办法,还是系统发行,内部发行。问题在如何把刊物办好。办好也不  相似文献   

5.
书店的书读不完,书店的书不够读。这是书业市场上存在的一个悖论。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版图书都在十几万种以上,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图书市场,读者似乎有读不完的书,然而,读者想要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书却很困难。读者找书难,而出版社的库存图书却在逐年增加,一些书还没来得及被读者了解就变成了积压品,据统计,2003年我国图书库存达60亿册。中国书业信息渠道的不畅通使得书业市场呈现出一种混乱的无序状态。目前市场上的几种主要全国性书目在报道的内容上交叉重复,却又存在很多空白点,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巨大的书业市场需要书目信息的有效整…  相似文献   

6.
一农村读者对出版发行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一、农技书太少,实用的农技书更少。眉山县书店农技书的供应是有成绩的,受到读者赞扬。去年以来,该店农技书进销616种,39,492册,13,336元,仍不能满足要求。他们反映,书店的农技书太少了。“成都人民南路书店门市部农技书只有一格。春熙路科技门市部也是一样”。他们提出:既然农业是基础,农技书出版却太少,显得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出版的新书上做书目广告,金盾出版社搞得最好,基本上每册书的后封上都刊登有该社最近出版的书名。我在书店科技柜曾几次看到,农村读者持金盾版的书,指着书目广告问这买那。金盾版的书,基层书店都很重视,备货零售数量也最大。贵州人民版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第一批计划出版的50种书,全部印在该丛书每种后边的扉页上,影响也很大。其他如农业、机械、岳麓等社,也都很重视用书做书目广告,效果也都很好。 利用新出书的后封和前后扉页做书目广告,既不增加成本,又能方便书店和读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台湾图书业界的蓬勃生命力,从书市的大量新书出版上市可以显见。但是如果书店采购来不及下单选书订书,门市人员来不及上书、上架了,销售不佳又急忙退书,从上游到下游的从业人员,已经好久没能把一本书好好地从头读到尾。这样的选书质量如何替读者们把好第一关?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出版教育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出版干部不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的问题十分突出。1950年4月1 日,出版总署胡愈之署长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力量小,担负大。主要原因是业务发展太快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向我们要书,我们不能不给,但是,干部不是很快可以培养的,这就是我们目前最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地不明     
一次逛书店,只见柜台前簇拥着一大圈人,正在争先恐后地看一本名为《目的地不明》的书。拿到书的人,前边翻翻,后边翻翻,然后皱皱眉头,又把书放下了。一连几个读者都是这样。这倒引起了我考察一番的兴趣。我挤到圈子里,问一个刚放下书的读者:“不喜欢吗?”他的回答颇为生动:“没有前言,没有提要,没有出版说明,也没有译者后记,真是‘目的地不明’,不知是一本什么书!”我接过一看,果然前后光秃秃的,连目录也没有。面对着这样一本书,读者如坠入五里雾中。  相似文献   

11.
钱小柏、雷群明同志编写了《韬奋与出版》,将由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原稿寄给我,请我写篇序。我从三十年代起就是《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出版物的经常的、热心的读者,对韬奋同志从来都是敬佩的,但可惜一直没有认识他的机会,和他没有个人接触,对他了解不多,请我写序本来是并不合适的。但我通读全部书稿之后,感想甚多,不能已于言,很愿意笔之于书,至于这  相似文献   

12.
从一件小事说起。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我编的《笔记文选读》,序言里有这么句话:“一九四三年曾经集印单行,后来因为这样的书读者还有需要,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了。”这句话大概连小学生看了都会觉得奇怪,怎么“书店里很久没有重印”是因为“读者还有需要”呢?原来这一句本是“……后来因为这样的书需要者不多……”,这次重印之前不知道是出版社哪位同志奋笔一改改成现在这个模样,而序言末了的署名和年月却没有动,于是我就只好背上“不通”的黑锅了。  相似文献   

13.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这句话是人们公认不妥的。但是,还有比这不妥得多的情形:有的人不种瓜,不卖瓜,也不买瓜,甚至没有看见瓜,却说某某人生产的瓜很苦,是千万买不得、吃不得的。这种情形,出版方面也是常遇到的。几个月前,介绍合肥过去和三十年来发展情况的《合肥》一书出版,订数较少,于是请发行部门多订一两千册。有的同志赞同,有的同志说“难卖掉”,也就是说读者不需要。待到《合肥》一书发行,我抱着学习社会的心情,到合肥市一个书店去了两次。这个门市部进《合肥》一千三百册,六月十日出  相似文献   

14.
十二月八日上午,王子野同志在全体会议上讲话。王子野同志说,这个会的中心任务是要研究如何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问题。一九七七年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工作状况可以概括为:成绩很大,问题不少。成绩很大表现在出版物的品种、册数的增加和书籍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问题不少,首先是缺书,但是同时也还有重复浪费、粗制滥造和印数不合理造成积压的问题。子野同志说,目前提出提高质量问题主要要求是:重复的书,力求避免;质量不高的不受读者欢迎的书,要下决心不出;印数不合理的,要调整。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提出以下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一、从学术书为什么赔钱说起谈到学术书为什么赔钱,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著译者认为,书的质量不成问题,肯定卖得出去,因此抱怨出版社征订不力,印刷数量少,制作质量低劣;出版社则有一大堆实际困难,征订数上不去,书稿积压,勉强开印了,销售又成了问题。对于书店来说,一次进几十本的学术书,往往摆在架子上半年也卖不完,比起成百  相似文献   

16.
明代周臣是一位善画山水人物的著名画家,但是他的成就总是不如他的学生唐伯虎。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只少唐生数千卷书。”看来读书对绘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对于新闻写作来说,也是如此。在目前的记者队伍中,缺少书卷气甚至不读书的并非个别人。有些记者很少跨进书店大门,很少能够坐下来读一些书,这固然同工作繁忙有关,但毋庸讳言,  相似文献   

17.
信息服务--网上书店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读书网于2000年11月进行了一次调查:你为什么光临网上书店?结果在977位参加调查的网民中,82%的网民到网上书店的目的是为查找图书资料和阅读书业新闻.网上书店最希望的购书行为只发生在18%的网民身上.[1]这个数据自然令全国三百多家网上书店大失所望.但重要的是,它反映了目前读者需求与网上书店目标定位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我国大部分网上书店尚未弄清楚读者需求,就想当然地以亚马逊网上书店为目标,试图成为中国的网上书店巨擘,并将网上书店发展不佳的原因单纯归结为物流不畅.然而事实上,在电子商务的必备要素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当中,前两项倒不存在多大问题,真正亟待解决的是信息流.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也能看出,读者需要的,首先是关于书的信息,然后才谈得上买书.  相似文献   

18.
一般图书主要是指除课本(含大中专教材)、图片类(含年画)以外的各类图书。这类图书从征订到出版的品种数量最多,读者面最宽,但是,销售比重却不到20%,且有每况愈下的趋势(剔除列入文教类和少儿类的教辅读物)。读者喊买书难,作者喊出书难,书店喊卖书难,出版社亦喊出书难。究其原因,过去一直停留在出版社怪书店订数上不来,书店怪出版社选题有偏差,出书质量上不来。尽管店社双方都想尽了办法,仍收效甚微,困境依然是困境,无法走出沼泽地。那么,这令人焦虑的“沼泽地”究竟是缘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版协经营管理研究委员会和出版之家经过前一段的多次磋商,决定从四月份起,联合主办“北京新书介绍会”。 北京是全国主要出版基地,有200余家中央和地方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几万种,每月平均数千种。这些新书出版之后,需要及时通过书店介绍给读者。但由于目前信息传播不快,流通渠道不畅,许多新书不能及时上市和读者见面,还为不法书商进行盗版有可乘之机。新书介绍会今后每月举办一次,它将在出版社和书店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使得新书及时上市和读者见面,达到货畅其流、书尽其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很多人在讨论台湾出版产业衰退的问题,从景气变差、读者不买书、翻译书泛滥到折扣战以及通路为王,都有人视为主因. 不过,说来说去,大抵上都是别人的错,上游出版社怪下游通路大打折扣战,下游通路怪上游出书太多,实体书店怪生意都被网络书店抢走,小书店怪大书店竞争…… 一个产业之所以衰退,本来就不可能只有单一原因,更别说像出版这种常年供给过于需求的特殊产业,几乎只要没抓准市场风向,即便市场向上增长,自己也会感觉是在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