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9月,抚顺电视台开播第三个频道即影视频道。回顾近几年来,影视频道的媒体经营,其中心环节在于制造品牌、维系品牌、发展品牌。由于商品概念扩大化,品牌含义早已超越了传统商品,媒体品牌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探索媒体经营和媒体广告价值形成的新思路。对于媒体而言,电视媒体品牌建设的最大意义在于:与受众建立相同的价值观,使受众对频道产生一定的忠诚度,保证频道收视率长期稳定。从这个角度而言,影视频道从开播到逐渐为受众所接受,建立了自己独特的CIS战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华语电视媒体迅速走向国际化的今天,电视品牌面临着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电视宣传片作为一个新兴的片种,正成为频道塑造品牌、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价值、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2006年5月19日-21日,“华语电视宣传片春季训练营”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举行。本次宣传片训练营  相似文献   

3.
孙悦 《新闻传播》2015,(3):25+27
现今社会新媒体发展越来越迅速,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放弃了传统的电视媒体转而投入了互联网的怀抱,电视媒体的收视率逐年降低。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对电视媒体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分析电视媒体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及其经营策略,以促进广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体社会责任一直是传媒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除了向广大受众提供信息之外,媒体还身兼信息"把关人"的身份,这是基于大众传媒的社会角色定位、媒介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媒体的社会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媒体除了具备传统的舆论引导作用以外,更多地关注起自身经济效益的建设。"品牌建设"便是媒介经营的一条必由之路。因此,基于社会责任的品牌建设是如何起到促进媒介发展作用的相关论述是本文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个案的分析,得出湖南卫视是如何从自身品牌定位出发,结合品牌承担媒体的社会的责任的。希望借鉴湖南卫视的一些有益的方法,分析当今电视媒体如何结合社会责任与品牌建设,达到一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张培宇 《青年记者》2008,(10):87-88
活动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对电视媒体短时间内聚合受众注意力、提高收视率、提升品牌美誉度、扩大影响力、获得竞争优势作用明显,已经成为电视媒体普遍采用一种的竞争手段、取胜之道。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平台给地市级传统电视媒体平台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地市级电视媒体的收视率持续下降。本文首先指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媒体构建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为了实现品牌建设,地市级电视媒体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媒体开展品牌建设的有效策略,以为地市级电视媒体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龙璐 《青年记者》2007,(20):49-49
民生新闻栏目品牌维护的动因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也是市场竞争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品牌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声誉,更能赢得丰厚的市场回报。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品牌栏目具有普通栏目难以企及的收视率和观众忠诚度。因此,在当今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创办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视传媒市场的不断成熟,小城市电视台节目收视率低是一个普遍问题。电视体制改革的深化是中小城市电视频道的重要出路之一,如何超出小台收视低迷这一现状,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现有城市电视频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从中国的传媒市场来看,电视媒体经历了初创、升级阶段后,已经进入了成熟发展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曾经在传媒市场中称霸的电视媒体受到了来自新媒体的强大冲击,而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争夺收视率,频道之间的品牌竞争开始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策神”汪涵的主持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成功2004年,湖南卫视秉持"快乐中国"的核心理念,率先提出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这也是国内所有电视媒体中,对自身品牌进行清晰定位与形象区隔的第一家。也正是这样的一个重大改革,揭开了湖南卫视收视率创新高的序幕。尤其是2009年湖南卫视全年收视率位居全国第二,创下新高。  相似文献   

10.
张如成 《新闻界》2007,(6):132-133
随着电视产业化和频道专业化的深入,中国的电视媒体显现出空前无比的繁荣景象:频道越来越多,节目五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在这种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含着现实的运营危机.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言,本文认为塑造收视率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品牌栏目就成为电视媒体的现实需要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电视品牌是指所有电视观众的认知的总和,是电视提供并由电视观众受用的节目(栏目)、服务以及感受三者的总和。它是电视媒体在21世纪竞争的本质。绿色收视率是新时期代表电视前进方向的新理念,它是电视评估的综合指数,对电视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绿色收视率和电视品牌关系的论述,说明了重视电视品牌和实施绿色收视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09,(3):66-66
电视的口碑营销是指电视媒体在确保自身品牌质量的基础上,把品牌内涵与信誉进行有效地整合,然后传播给目标受众,使观众形成对电视媒体品牌的高满意度和忠诚度,并由此产生形成与他人分享的愿望和冲动;而且进一步通过口耳相传把这种愿望和冲动转化为。实际行动。它具有四种功能:一、电视媒体的口碑营销能够体现诚信的市场经济主题。  相似文献   

13.
杨传品 《新闻窗》2012,(5):78-78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媒体已经进入品牌化发展的时代,品牌化为电视媒体带来的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但在电视媒体不断发展和繁荣的今天,却蕴含着极大地运营危机。对于当今电视媒体的发展来说,塑造一档或几档收视率高以及影响力大和竞争力强的电视品牌栏目,成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品牌"一词在电视界中早已不陌生,自2005年至今已成为中国电视传媒界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竞争逐步从内容、形式上的竞争上升到品牌的竞争,中国媒体进入品牌时代。品牌在电视媒体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从品牌学的角度,探讨电视媒体品牌与电视品牌活动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螺旋式上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优秀主持人和品牌栏目,是提升媒体收视率和影响力的重要资源。优秀主持人与品牌栏目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产生一种二元互推力。优秀主持人和品牌栏目各自拥有成功潜质。品牌栏目为优秀主持人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及空间。优秀主持人是品牌栏目的无言思想与有声语言的集大成者,对栏目品牌形成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6.
欣赏指数对电视节目品牌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媒体的品牌意识也日益凸现。清华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尹鸿在“中国电视品牌栏目高级讲研会”上精辟地指出:在媒体纷争的社会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竞争力;在供大于求的媒体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吸引力;在媒体分化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栏目是一种亲和力;在产品多样的消费环境中,品牌是一种信任度。今天,品牌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视人充分认识,可是,对于电视节目的品牌该如何考评,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在传统的电视节目考评体系中,收视率调查是被媒体和广  相似文献   

17.
毕琴 《新闻世界》2011,(9):75-76
在广播电视快速发展、日益普及,节目形式不断创新、日趋多样化的今天,电视媒体间的竞争已演变为节目质量、收视率的竞争,谁拥有了庞大的观众群体,谁就拥有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要创造好的观众收视率,就需要电视栏目围绕不同的受众群体和需求层次进行精确定位,创造品牌栏目、名牌栏目来塑造良好的电视形象。因此,作为地域性强的电视戏曲栏目,在地方电视台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容易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名牌栏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传媒人,在这个"媒介大融合"、"网络化"的时代,品牌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传统的媒体——电视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中的省级卫视,应树立品牌意识,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进行经营推广,把品牌经营作为电视媒体盈利的一个新手段,最终争取到市场份额。基于此,就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为例,分析江苏卫视的"情感"品牌经营的现状,并总结出其经营的成功路径,以期为其他电视媒体的品牌经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允诺和质量的保证。关于媒体品牌,黄升民教授认为,它是“媒体所提供的精神产品在受众心目中的品质评价以及这种品质评价所具有的潜在的商业价值。”周鸿铎教授认为,媒体品牌是个大概念,它包括许多具体的内容,比如报纸媒体的版面品牌,电视媒体的频道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等。我们认为,所谓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20.
收视率深处的“隐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视率引入国内虽然只有十多年,却因为媒介生存环境的变化,很快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重视。但是,正是由于我们电视媒体的生存语境与西方完全不同,所承担的文化责任不同,我们有理由关注收视率所反映的电视产品的商业化问题,以及其背后的电视生存尴尬。因为,不管是在媒介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还是在电视媒介市场化刚刚起步的中国,媒介产品的商品化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也正如西方的媒介不是以"美国偶像"来展现其核心价值观一样,中国的媒介也是提倡主流文化的。作为最具大众化特征的电视媒体,收视率的评估机制虽然刚刚引入,其背后隐忧却已然显现,而其折射出来的电视生存状态的尴尬也呼之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