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刊种类不断增多,且许多小报扩版为大报,按理说,通讯员的稿件见报率应当有所提高才对,可是,我们许多通讯员一碰头,“中稿率大不如以前了 !”、“是不是哪里得罪了编辑 ?”云云,成了大家感慨的主题。细细思量,并非哪里得罪了编辑,而是因为我们关心稿件能否被采用的多,关心自己稿件质量优劣的少,向编辑学习讨教不够,不树立编辑意识,采写稿件求全不求精。   一日,笔者上文山日报社办事,将一份稿件交到一位编辑手里,她看了看,让我坐在她身边看她编稿。一篇近 600字的消息被“砍”了只剩 320字,表现手法变了,但文章新闻事…  相似文献   

2.
文学期刊面对市场挑战,很多时候直接考验的就是编辑人员的应战能力。策划选题、组织稿件、选编、送审、出版发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编辑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3.
这张名片好     
前不久,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一则短文,文中说及农民日报总编室一同志,在给一位农民通讯员寄样报时,附了一张名片,名片的背面附有《本人当编辑(记者)的约束之规》: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笔者很赞赏这家报社的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编辑(记者)约束之规的做法。我们绝大多数的编辑、记者表现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也有  相似文献   

4.
论科技编辑审读的三原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超富 《编辑学报》2004,16(3):157-158
审读是能否确保优质稿件不被"埋没流失"和关涉稿件"生死"的关键环节.编辑审读时必须认真谨慎,并切实把握好内容要真实、观点要新颖和论证要充分的审读原则.  相似文献   

5.
编辑在选编稿件过程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稿件内容不错,事迹生动感人,但事实发生的时间却是几个月、一年甚至几年前的事。这些稿件因为时效性太差,编辑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它打入“冷宫”。 时效性差是当前通讯员来稿中较普遍的问题之一。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因为通讯员对新闻时效性认  相似文献   

6.
近日,笔者收到农民日报社寄来的样报。当翻开报纸,只见里面夹有一张名片,正面印有农民日报总编室一位编辑(记者)的姓名,名片反面却印有他做编辑(记者)的四条约束之规。现摘录如下: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看了这张既没有官职和头衔,又无级别和职称的普通名片,使我对这位素不相识的编辑(记者)油然而生崇敬之情。时下,社会上流行的“拉关系、走后门”不正之风也影响到一些新闻单位,出现“关系稿”、“人情稿”。许多基层通讯员叫苦不迭,又别无办法。有的就把点子用在拉关系上。  相似文献   

7.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以后的一种业余爱好和执着追求,所以几年来,我年均被新闻单位用稿100篇以上。我的体会之一是,把自留底稿同见报稿件进行比较,知道编辑修改在何处,研究为何修改,使我从中觅得了不少如何修改稿件、写好稿件的“妙方”。 一是进行标题比较。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引人注目,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盐城矿务局把质量品种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写新闻报道是我的业余爱好。近几年写稿有所进步,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是向编辑学习。每次有稿件见报,我都拿出底稿比较,研究编辑在何处作了修改?为什么如此修改7从中领受教益。首先是看标题的制作与修改。如何使新闻标题做得新颖、鲜明、准确、生动.这是能否吸引编辑采用稿件的首要一环,也是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编辑尤其重视稿件标题的制作和修改,如我采写的一篇消息,原稿正、副题是《去年是起步今年要大见成效新光集团把质量品种效益作为工作主旋律》。《中国煤炭报》在一版发表时,将副题改为“是抓一年还是…  相似文献   

9.
新闻编辑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负责报纸版面、广播、电视节目稿件文字的修改、编排及刊登播发,还担负着“守土一方”的重要责任。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好政治政策关口,取决于新闻编辑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0.
时下发生“意识错位”的编辑已不在少数,尤其是近年来的职称评定与好新闻评选,更令这一岗位上的从业者若有所悟,已出现“改弦易辙”的趋向。何为编辑的“意识错位”?产生的原因何在?且听两位青年编辑的一番探讨对话: 甲:不知你感觉到了没有,不安心编辑工作,希望像记者一样“跑单帮”的编辑,似有增多的趋势。而这样的编辑,往往又是报纸版面的骨干力量。这种编辑“意识错位”的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乙:谈“意识错位”问题,我看还是具体一点好。比如我,作为一名地方小报的编辑,确实为面前的二难选择而苦恼:选编稿件和编版应当是我的主业,可是这样的主业都难以在工作鉴定、职称评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通讯员的稿件能否被报社采用,关键在于它能否在"第一时间"被编辑看中。一些编辑坦陈道:目前通讯员的自发来稿,许多是因为"第一印象"不佳而被扔进了废纸篓或电脑"回收站"。所以,通讯员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自己稿件的质量,强化给编辑的"第一印象"。在"第一时间"打动编辑,赢得较高的"印象分",是提高稿件"命中率"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这张名片好     
前不久,在新华日报上读到一则短文,文中说及农民日报总编室一同志,在给一位农民通讯员寄样报时,附了一张名片,名片的背面附有《本人当编辑(记者)的约束之规》:一、选编稿件凭质量好,不凭关系熟;二、不收礼,不受贿;三、对送礼、行贿者的稿件一律不选用;四、希望社会各方面监督和支持。笔者很赞赏这家报社的同志利用各种机会宣传编辑(记者)约束之规的做法。我们绝大多数的编辑、记者表现是好的。但是毋庸讳言,也有少数人受“一切向钱看”等不正之风的影响,利用新闻媒介搞不正之风,如用人情稿、关系稿等搞以稿谋私。有鉴于此,各个新闻单位在加强自  相似文献   

13.
一篇稿子能否被采用,实际上有个竞争问题。竞争是多方面的,有思想内容的竞争,有表现形式的竞争,有语言艺术的竞争,还有一条不容忽视的竞争,这就是标题的竞争。标题的竞争力起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编辑眼里的竞争。编辑是稿件的第一读者。在编辑部每天收到的大量稿件中,反映同类问题,同类思想,同类事件,同类活动的稿件很多,发哪一篇?当然首先服从宣传需要,由稿件的内容决定。但是,那些可发可不发的稿子,能否被采用,与标题的关系就很大了。“只要内容好,不愁不上稿”的认识是不对的。《东北民兵》曾开展过一次“为人民尽义务最光荣”的讨论,那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每天播发的国际、国内新闻稿件达数百篇,其中政治类、经济类、军事类、社会类、文化类等等,可谓包罗万象,除了关乎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的重要稿件,以及国际重大新闻事件等必登稿件外,作为地方报纸还有相当大的选编余地。我认为选编稿件时应把握住为读者服务,为地方所用这一原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地方服务,这就要求编辑准确把握新华社稿件,了解时代需要、群众需要,结合地方实际,细选精编国际新闻,使其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服务。《陕西日报》在  相似文献   

15.
新闻稿件的命运,大多数是由标题决定的。好的标题能给编辑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像稿件的”特殊通行证”。水平较高的记者、通讯员.都懂得新闻标题特别重要,非常重视标题制作,使自己的作品受到编辑的青睐,在报刊上引人注目。请看下面几个标题:(1)、王连臣八分庭院年收入三万八(2)、刘明军修配钢笔赚钱盖楼房(3)、好美哟,令人陶醉的鲁朗(4)、美国人发明会飞的汽车(5)、15亿年前地球每天只有9小时可以肯定地说,谁看了这些标题,都会被吸引着往下看,要了解个究竟。本文就制作新闻标题的要求,并结合自已制作标题的…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除了定位和风格是由报社决定之外,稿件的选择和版面的安排,则大多由编辑决定。所以,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编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运用好版面语言,使新闻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每一名编辑要练的基本功。在笔者看来,做好一名编辑不能单纯地只当"版匠",把记者的稿件或从网上摘录下来的稿件原  相似文献   

17.
有些通讯员以为编辑就是坐在办公室大笔一挥,把我们辛辛苦苦写出稿件的命运就被轻易决定了。其实,编辑的苦衷哪里知道,稿件来了,先是一阵欣喜,然后反复地看,思索再三才能决定一篇稿子的取舍。不过感觉总是能编用的好稿太少了!就从人物通讯说起吧。在那一摞一摞的稿件中,人物通讯就占了很大一部分。什么《巾帼不让须眉》、《甘  相似文献   

18.
田雨 《记者摇篮》2004,(6):50-50
都市报的版面要求图文并重.这已然成为报业同行的共识。但由于报纸定位的不同,各地不同的报纸在操作图片新闻这个版块时,却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我作为沈阳广播电视报的一版编辑,按照报社的制度除了要采编稿件外.还要担负起美编的责任。因此,我在选编稿件时,不仅要琢磨它的“可读性”.还要充分考虑它的“可看性”也就是如何处理好稿件和版式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9.
观稿于微     
“细节决定成败”。一篇新闻稿,见报后能不能做到无纰漏,无瑕疵,读者看后觉得真实可信,这既需要编辑人员把握好稿件的宏观价值,也要把握好细节这道关。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读者意识,主要指编辑在选编稿件、标题制作和版面设计的整个编辑工作过程中,应该具有一种心里想着读者、主动为读者服务、尽量满足读者需求的思想意识。对于时事编辑来讲,这种意识的强弱,不仅是一个认识上和感情上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事关时事报道质量和时事报道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