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阐述智慧服务背景下馆员所面临的诸多挑战,论述赋能对于馆员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以及馆员赋能的过程要素和主要途径,并构建智慧服务体系下“馆员赋能培训体系实施框架”。馆员赋能培训体系的搭建主要以助推智慧服务协同创新为导向,针对不同层级馆员在心理、社交、知识和专业等方面的赋能需求,通过管理与培训两大途径培养馆员能力,使馆员逐渐呈现“形成共识-交流合作-提高认识-强化能力”的螺旋式提升通道,从而促进图书馆智慧协同创新能力的螺旋式提升。馆员赋能培训体系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面向智慧服务的课程体系,二是采取内容形式多样的赋能模式,三是确保反馈评估机制的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通过与日韩公共图书馆法相关内容进行对比,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过程]首先介绍中日韩三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现状,进而对比分析中日韩三国公共图书馆法在立法概况、法律体系、管理体制、馆员设置以及服务内容等的异同点。[结果/结论]对我国图书馆法的发展提出3点启示:健全公共图书馆法律体系、明确馆员设置准入门槛以及制定经费投入量化标准,以期推动图书馆事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耿阳  曾耀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244-245
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结构现状和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差距,提出在提高馆员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应该从馆员自身知识素质结构(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出发,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外语水平,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同时培养馆员的职业道德的理念,才能真正为社会、科研、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重要的资源。开展知识服务,是图书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加强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培养是图书馆有效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分析了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并从馆员培训、自主学习、隐性知识共享等方面论述了提升馆员知识服务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吕方婷 《图书馆》2023,(9):85-92
文章选取美国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馆员的两种教育方式:一是通过高校教育培养,从儿童及青年服务方向和低幼儿童/儿童相关课程2个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二是通过继续教育培养,归纳美国在低幼儿童馆员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自上而下层层提供、网络资源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覆盖全面3个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得出低幼儿童馆员在两种教育方式下所能习得的知识,为我国开展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馆员教育提供3点建议:允许选修低幼儿童相关专业的课程、注重图书馆与高校合作开发课程、以培训师培训法培养低幼儿童馆员。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业务和数字人文的发展有大量交集,随着数字人文的加速建设,数字人文馆员的培养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国外数字人文馆员的培养实践较早,主要途径有参与数字人文项目建设、提升人文学者数字素养和培育数字人文馆员服务能力。其能力素养要求主要体现在处理数字资源的能力、人际合作能力和注重此类馆员的教培考评。我国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增设数字人文中心、提供嵌入式知识服务和推动专业馆员学习成长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意义] 构建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对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及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分析法、开放式问卷法和专家访谈法收集胜任特征指标并编制频次及行为表现表,在此基础上设计结构化调查问卷,以SPSS 13.0为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实证研究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特征的构成,构建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模型各维度胜任特征的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模型由基本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运用能力、职业态度和服务精神、情绪适应能力、组织沟通能力6个维度组成,职业态度和服务精神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公共图书馆流通系统的轮岗制可以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培育换位思维和提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多面手,轮岗中馆员与读、馆员与流通部门、馆员与馆员之间有望形成“双赢”局面,不过轮岗中应做好宣传工作、交接工作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开放获取馆员的岗位能力与核心角色,提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人才培养策略。[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以及内容分析法,调研21所国外图书馆开放获取馆员的岗位设置、业务案例,从开放获取服务管理员、开放获取组织者、科学共同体支持者、开放知识培训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其核心角色。[结果/结论] 从制定开放获取馆员能力培训体系,营造开放获取服务环境,以及立足开放科学评价体系,培养科学共同体的开放获取素养两方面提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培养策略,为我国开放获取馆员的职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弱势群体的知识结构和需求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阐述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技术平台等各要素对知识援助体系构建的路径及公共图书馆知识援助体系构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前,已有研究者对图书馆发布的微博信息进行分析,但对公众通过微博发布的有关图书馆信息却乏人问津。为了解微博中的公共图书馆公众形象,本研究以新浪微博中有关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微博为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情感分析方法,从建筑与设施形象、服务形象、馆藏形象、馆员形象4方面构建图书馆公众形象,具体包括功能定位、服务理念、馆舍、设施设备、规章制度、服务工作、馆藏、馆员8个要素,并从正面、中性和负面三个维度分析了各要素中的公众情感倾向,由此形成公共图书馆的公众形象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结合美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服务的案例,探讨健康战略下美国公共图书馆扮演的角色和健康服务指南,并从资源导航、健康推广活动、馆员教育、合作网络、资金支持5个维度总结健康服务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健康服务应建立全面的健康素养教育体系,构建健康信息资源导航,探索可持续性的合作方式,加强馆员专业化培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科研工作评估有助于提升馆员科研能力,而馆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更能助推图书馆业务水平的提高。本研究从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三大性质出发,指出公共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并以问题为导向,对我国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科研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历次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有关科研工作的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其问题与不足,基于此构建出集科研组织与规划、科研过程管理和科研绩效为一体的公共图书馆科研工作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际传播的图书馆员服务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论述了人际传播与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的关系,指出图书馆员的服务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际传播系统行为,探讨了培养馆员服务能力的知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阐释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能力,进一步剖析了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与智慧图书馆建设目标相适配、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的馆员核心能力体系,能够有效促进馆员的专业化发展,对于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家级战略规划以及图书馆“十四五”发展规划,挖掘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元数据管理需求,确定战略目标;参考元数据馆员岗位职责,分析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项元数据活动;基于已有馆员核心能力标准,梳理馆员元数据核心能力要素。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核心能力分为三类:能懂(记忆与理解)、能做(分析与应用)和能创新(评价与创造),构建馆员元数据核心能力框架,该框架可以作为评估馆员元数据能力的分级标准,有助于培养元数据管理人才,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图1。表5。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联盟是我国图书馆当前合作的主要形式。而联盟成员馆馆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是确保联盟业务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基础,并应随着联盟发展需要而不断充实提高。本文以安徽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为研究对象,从其现状及发展需求出发,探究构建联盟馆员培训体系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建立培训体系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相关研究简要回顾、评价,给出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概念含义的基础上,提出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体系有八个构成因素,即建筑形象、(基础)设施形象、(知识)资源形象、馆员形象、服务形象、管理形象、文化形象和综合形象等,最后构建出公共图书馆社会形象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少儿阅读主阵地的服务管理现状与突出问题,总结重庆图书馆少儿阅读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探索经验,为促进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发展,从加强馆员服务意识培养,转变传统服务观念;注重馆员阅读服务能力培养,调整服务方式;强调馆员的阅读服务态度,提升阅读服务品质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智慧图书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所具备的4个主要特点,即智能互联、智慧空间、智慧馆员和智慧管理。其中智慧馆员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关键要素,为了实现智慧馆员的培养引入了ASK模型,从优化态度、学习知识、掌握技能3个方面分析出智慧馆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并提出了实现该模型的相应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