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旭 《编辑之友》2016,(9):88-9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全民素质提升,阅读需求与阅读数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婴幼儿的教育及阅读习惯培养加以重视,这成为儿童书籍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基于阅读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交互设计,结合低幼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对低幼儿童阅读感知、阅读行为、阅读学习体验分析,探讨低幼儿童书籍阅读模式交互设计,提出感官体验、情景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阅读体验交互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2.
移动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机阅读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移动阅读体验现状,研究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移动阅读APP设计中体验美学启动界面、欣赏美学风格设计、品味阅读交互设计、体味书籍推荐与情感交流、畅享感官与内容融合的研究,分析了移动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指出移动阅读APP的设计中应将用户交互体验与阅读内容结合起来,把握用户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提升用户移动阅读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阅读风格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阅读体验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行为。厘清阅读风格对阅读体验的具体影响,有助于了解青少年读者的主要阅读体验问题,挖掘提升青少年读者阅读行为的路径。基于广州市海珠区图书馆287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具体分析了感知阅读风格对阅读体验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视觉型、合作型、独立型阅读风格对认知体验、审美体验、价值体验、社交体验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合青少年读者偏好视觉型、合作型、独立型阅读风格,以及价值体验和社交体验较差的现实,提出应当针对性提升青少年读者的价值体验和社交体验,从而实现整体阅读体验的强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云浮地区乡村小学生的课外书籍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了他们的阅读偏好以及阅读行为现状,发现乡村儿童的课外阅读偏好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多以被动学习和阅读为主,分享交流较少;他们的课外阅读行为与自身的语文成绩相关。基于此提出了针对教育者、家长、学校、乡村图书馆如何促进乡村儿童课外阅读行为的策略,旨在为研究乡村儿童课外阅读提供新思路,促进乡村儿童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5.
王珏 《编辑之友》2015,(9):94-96
以读者为中心的数字交互书籍设计研究,在对读者、设计者、开发者分别作出相应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交互设计、书籍设计理论和数字媒体理论,对这种新兴出版物的设计思想和方法进行论证,探讨新兴媒介中传统阅读模式和设计模式的传承和革新,并力求使读者在数字交互中,探索书籍阅读的最佳效果和体验.  相似文献   

6.
杭璐  陈嬿  王嘉琪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9):109-118
[目的/意义] 提升可用性和情感体验是引导儿童使用信息搜索工具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输入方式和性别差异对儿童搜索体验的影响,为儿童信息搜索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邀请儿童完成特定的封闭式搜索任务,评估键盘打字、手写输入和语音搜索3种输入方式对儿童信息搜索可用性和情感体验的影响。[结果/结论] 搜索输入方式对儿童信息搜索可用性有显著影响,其中语音搜索的操作可用性最好、儿童的情感体验最积极;性别对儿童信息搜索可用性和情感体验有显著影响,男孩在信息搜索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较好;输入方式与性别差异对搜索可用性存在交互效应;语音用户界面搜索方式能够满足儿童的可用性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体验的儿童书籍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体验的设计方式是科技化、信息化背景下儿童书籍设计的重要趋势。体验设计具有强调交互性、关注情感、趣味性强的特点,可以给儿童书籍带来更好的可用性和可学习性。在设计方法上,基于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可以分为感官、情感、场景三个层面,三者相互联系,但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8.
数字阅读的交互体验设计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以纸质阅读为主的行为习惯.数字阅读带来了信息获取、反馈和交流的同步、即时、便捷,同时还超越了单一的信息载体——文字,以触、视、听多种感官结合的交互方式打造全新的阅读形式,实现了阅读的交互体验.本文重在解读数字阅读的创新型交互体验设计和其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诸廉 《出版科学》2021,29(3):92-101
采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数字阅读,本质上是通过获取读者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的神经数据,实现数字出版从创作、阅读、发行到传播全过程的科学研究.本文梳理认知神经科学常用的技术方法与多领域的研究应用,以及当前在数字阅读体验、效果、过程、机制研究四个方面应用的现状与不足;进而围绕数字阅读研究中读者偏好、作品优化、发行预测、传播规律四大难点问题,提出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构建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数字阅读研究框架,以期打开"黑箱",探索"神经出版学"的理论创新与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信息无障碍建设消除数字鸿沟,以信息技术赋能社会群体,成为亚洲区域化传播和全球传播的共同议题;以无障碍出版推动无障碍阅读,成为新时代出版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除了技术层面提升用户体验的维度,还要以情感化设计理论补益无障碍出版的情感层面,满足阅读障碍者外观接触的新鲜感、使用过程的愉悦感、情感激励的成就感等情感需求。通过构建以阅读障碍者需求为核心,以新兴媒介技术为支撑,以无障碍格式出版物为手段的互动体验无障碍阅读路径,建立无障碍出版与传播一站式平台,助力阅读障碍者跨越数字鸿沟,完成“数字融入”,进一步营造我国立体化全维度的无障碍出版与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体验理论和沉浸式传播理论为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大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接受程度,强化作品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沉浸式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形态与作品内容的契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满足才能保障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绘本阅读在阅读习惯培养、艺术熏陶、素质教育、情感体验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乡村儿童具有特殊价值.为推广乡村绘本阅读,提出了包括与小学合作、拓展支持渠道、先行开展试点、编写推荐书目和导读材料、强化书籍流动管理等在内的绘本流动站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体验区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意义上阅读推广中对图书馆空间氛围营造不足、主题活动规模小、影响力弱的局限,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文章以广州图书馆新馆阅读体验区为例,系统阐述了阅读体验区复合功能定位、多元目标群体、强调体验交互等创新设计理念,并进一步指出了阅读体验区应致力于活动、馆藏与读者三位一体的“互动推广模式”的构建,发挥阅读推广平台的集群效应.  相似文献   

14.
书籍形态艺术的发展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书籍形态在演变过程中深刻地、系统地反映着人类文化生活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书籍形态不断演变、传承、创新.现代书籍设计继承了传统书籍的形态特征,注重书籍形态的艺术表现和创新,但也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何正确把握书籍形态设计的原则及价值观,提倡健康科学的设计理念,把握好书籍形态设计的"度",需要设计师顺应时代发展脉络不断探索.如今,现代数字科技已然介入书籍形态设计,使阅读体验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虚拟空间技术与书籍形态设计的融合成为未来探索和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传统纸质书籍的身体感、仪式感、现场感等阅读优势是屏幕图书所不具备的,书籍设计应从语境、心境、艺境等阅读体验出发,从版面编排的多维性拓展语境体验,材料工艺的探索性延伸心境体验,整体构思的独特性深化艺境体验,深度挖掘并丰富传统阅读带来的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多感官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16.
王嘉琪  陈嬿  杭璐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7):117-130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交互方式与性别差异对游客使用移动增强现实旅游产品的情绪体验和可用性影响,为旅游增强现实应用设计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具体结合户外实验研究与质性访谈方法,邀请游客使用触摸交互、空中手势交互和基于设备交互三种增强现实常见的交互方式完成对象选择任务,考察男女参与者对不同交互方式的可用性评价和PAD三维情绪体验。[结果/结论] 在移动增强现实设备中,交互方式对可用性和情绪体验存在显著影响,其中触摸交互的可用性体验最好,诱发愉悦度和支配度最强;空中手势交互激活度水平最高;接触式交互更符合游客的可用性和情绪体验需求;使用者性别对可用性和情绪水平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用户体验、追踪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以武汉大学移动图书馆为例,从阅读时间、获取方式、阅读内容、阅读便利4个维度研究发现用户移动阅读认知和体验的行为特点:实验前对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了解少;实验者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阅读,但受WiFi热点分布影响;对休闲娱乐类资源粘性强,对学术性内容阅读较少。基于此,为综合性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设计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玩具服务为代表的图书馆细分群体服务受到业界重视,但玩具服务对阅读推广等图书馆核心业务的影响尚缺乏足够探讨。本研究考察了玩具服务对儿童阅读推广服务的影响,发现读者在认知层面的态度和现实层面的参与存在明显的矛盾:绝大多数读者认为玩具服务能够增进对其他阅读推广服务的了解,并促进儿童阅读行为的发展;但频繁参加玩具服务的读者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对其他阅读推广服务的更多了解和实际参与。研究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采用“ 认知—情感—意动”理论对该现象进行解释,从增进服务认知、触发情感体验、引导意动发生三个方面为图书馆细分服务与核心业务的联动发展提出了建议。图2。表10。参考文献21。  相似文献   

19.
阅读体验可以理解为受众在受到一定阅读需求和动机的驱使下,与数字产品或服务交互而产生的全部情感体验的总和,会对出版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电子媒体的迅猛发展,儿童阅读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相当多的儿童逐渐丧失对书本阅读的兴趣。公共图书馆应通过主动拓展服务时空,尊重儿童阅读偏好,提供丰富的阅读体验,提高父母、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等入手,帮助儿童获得阅读的乐趣,促进儿童养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