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钱自然是没有借给他。其实他要的数虽然不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努努力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这人天生没有向别人借钱,也没有借给别人钱的习惯。如果一旦欠了人帐,心里必定像装了个什么东西,整天忐忑不安。偶尔借点小钱给别人,也从来没有期望人家能还。当然了,到今天为止,我不欠别人,别人也不欠我。  相似文献   

2.
过失与责任     
《档案与社会》2009,(3):1-1
1920年。有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生蛋的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0日《金陵晚报》评论版刊发了田淑琴女士的文章《千万元葬父有什么不可以》,对所持观点,我不敢苟同。文章说,人家用的是自己的钱,人家有这个能力用这笔钱,碍着别人什么了?千万元葬父是为孝道……也许文章没有意识到,这种大办丧事之风与我国历来提倡、崇尚的厚养薄葬、勤俭节约  相似文献   

4.
此事难两全     
一份材料中说,原邢台地委书记李明珠,曾以廉政、反腐成为全国新闻人物。后来出事了,事情出得十分窝囊。1992年6月,李明珠儿子驾单位的公车外出办私事(这就是特权)出了车祸,要赔人家4.5万元。多方求借,凑不够,这时一名叫王某某的朋友登门,慷慨拿出2万元,借给他解燃眉之急。后来李明珠儿子从工资里省下钱来,妈妈也帮了点忙,先凑够一万元去还。王说:“你没有必要这么急,我又不缺钱花。你没有必要这么清苦,你的住房条件也该改善改善了,这钱你留着用吧。”李明珠儿子说:“那好,等我2万元攒齐了再一并还给你。”这样,两人的情感就拉近了。慢慢地,…  相似文献   

5.
<正>成都市青白江区原日新镇太山村村民李先生来到区档案馆,要求查询1985年的婚姻档案。问起查档的原由,李先生气愤不已。我们反复安抚李先生,好不容易平息情绪后,他向我们慢慢讲起事情的缘由。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很多年前,李先生借给朋友10万元钱,加上后面的一些生意来往,朋友前后欠他100多万元。多年过去了,朋友也有钱了,可就是不还钱。上门要钱、打架,什么办法都用了,可对方就是不还钱,在无奈之下,李先生将对方告上了法庭。一审判  相似文献   

6.
潍河 《新闻天地》2008,(10):50-52
作为学者型官员,农业部农垦局原副局长兼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丁力的受贿有些与众不同。虽然受贿数额只有区区50万元,但却带有中层官员“有权受贿无权办事”的普遍特点。他对“拿企业钱”的观点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算受贿,拿钱先不办事,等别人把事办成之后自己落个顺水人情,事情不成就把钱退给人家,反正自己不出头,  相似文献   

7.
稳定情绪,积极投入工作。"您好,**频道。""您好,我想反映一个问题,别人欠我的钱已经两三年了,想请你们帮帮忙。""不好意思,私人之间的经济纠纷我们不介入。""我就是想请你们帮帮忙。""不好意思,私人之间的经济纠纷我们不介入。""你们不是说为民解忧,有事就找**频道吗?""不好意思,私人之间的经  相似文献   

8.
她儿子说他带的钱不多,我就借给他200元钱记者:你看到老太太是怎么摔倒的?彭宇:2006年11月20日上午9点左右,在水西门广场站,我从83路公交车后门下车,看到站台上很多人蜂拥着朝后面跑,一个老太太跌坐在离车门约两米偏右位置的慢车道上。我事后才看清,紧跟在我乘坐的83路公交车后面,又来了一辆83路公交  相似文献   

9.
“看,现在秀珠比以前精神多了,是吃书吃的吧!哈哈哈!”这是长辈们常逗我的话。这也的确是真的。两年前,我因病不能下地劳动,整天呆在家里吃饱等饿。虽然有时和别人说说笑笑,但事过之后,总会感到内心空虚无聊。真想离开这个世界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去。一次,我妈陪我到乡医院看病,偶然认识了姚彬秘书。他告诉我身体不好可以搞脑力劳动,尔后又借给我一本《新闻与写  相似文献   

10.
小说可能确实没有办法改变社会,但是你可以去解释它,让人家看到,引起别人的关注,甚至有反抗。笔跟墨有时候比石头更有力量,我们要为那些不能够拥有自己声音的人写作  相似文献   

11.
蒋剑翔 《军事记者》2012,(10):63-63
有个年轻记者抱怨:出去采访,拿出采访证,别人不信;递上名片,别人还是不很信任。这个年轻记者为此感到烦恼、困惑。采访对象不信任,采访自然很难深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依笔者之见,首先得有个正确认识。人家不信任你,你不能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说人家傲气、不配合,得多从自身找原因:我有名气吗?我写出过有影响的作品吗?我所在媒体的知名度高吗?若都是“NO”,你就不要怪人家了。  相似文献   

12.
小说可能确实没有办法改变社会,但是你可以去解释它,让人家看到,引起别人的关注,甚至有反抗。笔跟墨有时候比石头更有力量,我们要为那些不能够拥有自己声音的人写作  相似文献   

13.
31.什么也代替不了你在现场
  一个流行的电视剧曾经拍摄了一个明星在工作的场景,人家安排我做一个专访。现场应该是封闭的,但是一个朋友帮忙让我进去了。我亲眼目睹了拍摄中滑稽的错误。在中间休息的时候,我还碰巧看到这个明星,并趁机采访了他。身在现场给了我发表头条新闻的机会,而其他同行只能写一篇没有多少生活气息的一般报道。  相似文献   

14.
其实新闻这东西的确非常奇妙,一般人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新闻记者在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上必有与众不同之处.换句话说,新闻记者是用特殊思维方法训练出来的人.刚入行时,到处问人家:你们这里有没有新闻?可是大家都回答说没有.什么是新闻呢?新闻就是大家应该知道、或者想知道却又不知道的事情.当你去问一个没有受过新闻教育或者训练的人"有没有新闻",仔细想想该叫别人怎么回答呢?假如他的确没有注意到周围有什么新的变化,那他必然是回答没有.如果他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穷尽毕生精力研究出了某项成果,而这时你去问他有没有新闻,他还是会说没有.因为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研究成果是新闻.他为此研究花了一辈子心血,这件事对他本人来说,的确不构成新闻.  相似文献   

15.
读书恩怨录     
李军 《新闻三昧》2005,(4):49-49
我喜欢读书,自幼到今,不爱吃,不爱穿,不爱钱,不爱权,最爱读书,不管为读书吃多少苦,心里也觉得甜。童年时,家中藏书很少,我常借书读,打听到谁有一本书,就赶快去借,碰壁的时候却不少。久而久之,我积累了一些借书的经验,最好的办法是换书而读。我用家中仅有的几本书与别人换书读,常抢在别人前头把书读完,他的书就可以在我手里多逗留几天,我又用这些书与另外的人交换。当别人还书时,我问:“你还有书吗?”  相似文献   

16.
陆新之 《出版参考》2005,(29):16-17
生活中的郎咸平像学术上一样简明扼要.他从来不避讳谈钱.他在企业的讲课都是明确要收费的,而且是"税后".价钱现在流传是四万元一场.有报刊找他约稿的时候,即使是再熟悉的,他还是张口就问:"你们一个字稿酬多少钱?"他谈钱的理由有一个到处跟人说的开玩笑版本,那就是"我要养家糊口.我这样耍嘴皮子、爬格子挣钱是很辛苦的."而他私下跟我有一个严肃版本,"要一定的稿酬是为了维护学术尊严.太便宜甚至白送给别人的文章,别人很可能不会尊重,处理起来也会不够重视的."  相似文献   

17.
时下有种说法,“成也记者,败也记者”。言下之意企业乃至个人成功与否在于记者的笔功,成败掌握在记者的笔下。此话未必尽然。但是骗子能上电视、登报纸关键不在骗子本身,往往是煤体帮了忙,给其提供了“阵地”,个中原因,包括记者作风不深入,道听途说,浮光掠影;有些则属于利益驱动,宣传一个企业集团不免带来良好的广告效应,最后形成你为我登报、我给你广告的格局。近日从《深圳周刊》获悉,江苏建湖的最大企业、夏氏兄弟创办的“黄金灯饰”集团垮台了,欠巨债被当地司法机关起诉。这里我不免又想起前年江苏某大报登过一则消息,说…  相似文献   

18.
黄虹 《声屏世界》2002,(1):26-27
法制栏目记者经常遇到这样的困惑:一件是非分明的纠纷,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而无法在节目中运用法律武器有力地伸张正义。 这样的案例最典型的是一起借贷纠纷:甲方借给了乙方一笔钱,由于双方是当年的高中同学,也就没有打借条,借期到了的时候,甲方面对面地向乙方索要借款,乙方说手头一时没钱,拖一段时间再说,甲方拉不下同学的面子,也就拖着。一晃3年过去了,乙方总说手头紧,甲方这才急了,一纸诉状把乙方告上了法庭。可此时,乙方矢口否认自己借过甲方的钱,甲方也由于是拿自己的私房钱借给了朋友,没有跟任何人声张此事,…  相似文献   

19.
请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是最喜欢请客的一个民族.从抢付车费,抢会钞(旧时,在饭店吃饭付钱叫会钞),以至于大宴客,没有一件事不足以表示中国是一个礼让之邦.我的钱就是你的钱,你的钱也就是我的钱,大家不分彼此;你可以吃我的,用我的,因为咱们是一家人.这种情形,西洋人觉得很奇怪,请恕我浅陋,我没有见过西洋人抢付过车费,或抢会过钞.我们在欧洲做学生的时代,因为穷,大家也主张"西化",饭馆里吃饭,各自付各自的钱,相约不抢着会钞.西洋人宴客是有的.但是极不轻易有一次.最普通的只是来一个茶会,并不像中国人这样常常请朋友吃饭.这些事情,都显得中国人比西洋人更慷慨更会应酬.  相似文献   

20.
我哥哥是个黑胖的矮子,这一点有时让他自卑。别人送了哥哥一个绰号,叫及时雨。现在你知道了,我哥哥是宋江,梁山上的宋江是我亲哥哥,我叫宋清。 哥哥上了梁山,拿几百年以后流行的词来说,他下海了。和那些几百年后的小老板创业早期一样,开饭店,搞发廊,做歌厅,跑运输,手里有了一点钱以后,就成立小公司倒粮食倒钢材倒彩电倒冰箱,什么来钱做什么,哥哥在梁山也做着和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