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系统工程》2002,(7):27-27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否以及应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美国波音数据系统工程集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已有市场领先地位,开发了一套“卫星工程系统”。该系统采用了Sybase的电子商务基础架构,全面集成其用户现有的各种应用,通过创建一个特殊的应用,其用户将能够从波音卫星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以标准的XML格式分发给他们的客户。 系统需求:波音数据系统工程集团的“卫星工程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卫星通信应用系统,它由一系列子数据库组成,这些子数据库负责存储卫星工程数据。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是国家解决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广大用户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十分迫切,急需能够有效共享的标准化遥感数据。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卫星遥感数据资源共享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遥感数据共享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数据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促进卫星遥感数据资源共享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技术是国家解决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广大用户对卫星遥感数据的需求十分迫切,急需能够有效共享的标准化遥感数据.本文借鉴了发达国家卫星遥感数据资源共享的经验,分析了我国遥感数据共享的现状,提出了促进数据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熟、高质量的卫星数据集产品,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地球一大气系统物理化学特性参数的水平、垂直分布和变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国外气象卫星数据集引进与共享服务工作,有利于我国卫星遥感数据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全球先进卫星遥感数据集,开展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本文介绍了国外气象卫星资源引进原则、数据内容、共享服务方式,分析了其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国外气象卫星数据集的引进及其应用价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高质量的卫星数据集产品,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地球-大气系统物理化学特性参数的水平、垂直分布和变化,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在"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国外气象卫星数据集引进与共享服务工作,有利于我国卫星遥感数据用户方便、快捷地使用全球先进卫星遥感数据集,开展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本文介绍了国外气象卫星资源引进原则、数据内容、共享服务方式,分析了其在国内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卫星建设的不断推进,现有卫星终端在应用过程中显现了一些问题:卫星传输的资源与个性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终端操作复杂,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为了改进卫星终端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增强卫星终端设备及软件的易用性,实现定制化资源传输,应采用双向卫星通信及数据接收机顶盒技术,以改进当前卫星终端应用模式,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随着卫星建设的不断推进,现有卫星终端在应用过程中显现了一些问题:卫星传输的资源与个性化服务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终端操作复杂,建设及运行维护成本较高。为了改进卫星终端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增强卫星终端设备及软件的易用性,实现定制化资源传输,应采用双向卫星通信及数据接收机顶盒技术,以改进当前卫星终端应用模式,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卫星传输技术当中,使用卫星车作为广播电视远程发送数据,让其能够提供相应的上传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广大观众朋友在第一时间内收看到更多经常的节目,从复用技术出发,通过分析复用技术在卫星传输系统当中的方法以及结合笔者使用卫星车传输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详细介绍笔者使用卫星传输的优势。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地面站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造的过程,并在实际的建站过程中使用及验证模型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间谍卫星有多“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军用间谍卫星(也称侦察卫星)影像一直属最高机密。由此产生的神秘感, 令有关卫星影像的神话四处流传。如美国记者多尔·迈德尔的一篇报道称:一颗运行在160公里高度轨道上的美国侦察卫星拍摄到一艘俄罗斯战舰,照片放大以后, 清楚得可以看到甲板上的螺栓,而站在旁边的一个水兵在看报纸。报头的《真理报》字样居然也历历在目。一位写小说出身的中将说,在美国高科技间谍卫星24小时的严密监视下,今天的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秘密可以隐藏。这样的描述让世人震惊。事实是这样的吗? 卫星的“眼睛”过去影像卫星都是采用特制的胶片相机,照完后的胶片装入返回舱送回地面,所以获取影像的周期很长。这些照片俗称卫星照片。但近20年交付用户的影像卫星大都是采用特制的数字(数码)相机,获取的图像  相似文献   

10.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卫星获得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电波传输到地面站,地面站发出指令以控制卫星运行和工作。  相似文献   

11.
贾文祥 《大观周刊》2013,(10):165-165
以Quick Bird遥感数据为例,本文介绍了从原始卫星图像的收集到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中进行遥感图像正射图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描述了在正射影像图制作过程中融合、纠正等步骤以及其原理。遥感卫星数据具有时效性好、覆盖范围大、成本低廉。因此利用商业化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直接对遥感卫星图像产品进行正射校正,继而制作正射影像图,是一条好的路线,能够取得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媒介化时代,有图未必有真相,在预设立场或结论的前提下,通过视觉框架与视觉修辞的掩蔽,卫星遥感技术成为传播者影响舆论的工具,通过模糊的或语义含混的图像让来自太空的假新闻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与欺骗性。卫星新闻是数据新闻的新变体,具有灵活适配多元报道场景、直观呈现俯瞰视角张力和多维支撑全球议题报道的独特表征。卫星新闻在视觉框架构建过程中的主要修辞策略是通过信源标注、语图互文、数据“耦合”来实现数据修辞、关系修辞和时空修辞,其中数据修辞是核心;关系修辞具体呈现为因果关系、共变关系、并列关系;时空“拓扑”、时空并置、时空对比是时空修辞的主要方式。技术经由视觉修辞的嵌套包裹进而凸显或遮蔽事实,由此产生技术的偏向。当前,中国媒体在卫星新闻实践中可运用视觉修辞作为争取全球话语权的新路径,通过进一步聚焦全球公共议题、融入交互设计、规避伦理失范等方式来创设技术场景、形塑公众认知、影响全球舆论。  相似文献   

13.
江西电视台高清卫星车项目是江西电视台根据台情及江西卫星链路状况而设计的一款高标清兼容的数字卫星直播车。该项目计划建造两辆高清卫星车,每辆卫星车具有“2+1”个讯道。卫星车采用福特E-350车体,这款车是目前国际上卫星车改装普遍采用的一款车型,适合在复杂环境下快速、灵活、机动的新闻报道要求。该项目已于2011年7月完工,下面笔者将当时的设计思路及今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邹伟 《航空档案》2005,(10):48-49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发展,过去一直极为神秘的军用间谍卫星影像渐渐向民间开放,国际上近年又在军用卫星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批高水平的民用卫星推向市场,卫星影像普通平民也可以一睹为快。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地理课本中,采用了大量的卫星照片。最近,互联网上更大量公开了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从而引发了是否泄密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信息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设施,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分析了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Galileo的发展始末,分析了美国和俄罗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编队卫星定位技术是利用分布式网络卫星为空间平台去实现对有源目标的定位技术,该系统采用复合与综合定位技术体制,可实现对全球目标高精度三维定位,同时其定位精度不随纬度变化而下降。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可对敌固定目标、机动目标和海域慢速活动目标进行跟踪监视,为武器系统提供目标定位数据。本文在编队卫星定位体制和定位精度分析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编队卫星定位技术的可行性,从而为此项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GPS的全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System),由美国国防部投资建造。GPS卫星由24颗卫星组成,其中21颗导航卫星,3颗备用星。21颗卫星运行在距地面20183公里,同赤道面夹角为55度的6条轨道上,各轨道间隔为120度,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根据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准确地测量到物体的瞬时位置,包括经纬度、高度、速度和时间等,这就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  相似文献   

18.
卫星通讯不受地域限制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具有其他无线通讯和地面通讯无法实现的机动灵活性。现在广播电视传媒业普遍应用。安徽电视台2003年开始引入便携式卫星通讯设备,2007年升级改造成卫星通讯车。伴随广电事业快速发展,单一卫星通讯车已不能满足事业需求,三讯道卫星直播车设计、安装调试和使用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对科学利用卫星遥感热红外数据开展临震预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卫星热红外亮温异常的基本原理,并建立临震地震遥感信息模型。通过20多年试验性预报实践,说明亮温异常数据在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卫星遥感热红外临震预报技术具有实际应用前景,并提出科学数据只有通过科学地开发与利用。才能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20.
约四十年前,美国军方开始了被称作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研制。现在,在我们头顶上空约2万公里处的中地球轨道,GPS系统部署了24颗卫星,地面站对这些卫星的信息数据进行捕捉、处理、解码,并将有关信息发至用户终端机——这样,GPS给全球提供准确的定位、测速和高精度的时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