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播音员读错字、念白字,逻辑重音处理不当,会给人一种吃“苍蝇”的恶心感,必须下决心纠正。本文试举几例: 一、读错字。一家权威电视台,在播亚运会头条新闻时,播音员竟把“力拔头筹”读成“力拔头等”。头筹是第一名,而头等则是第一级别,头等或许不止一名,本身含义不同。而且“筹”可以力“拔”,“等”怎么力拔呢?前不久,还是这家电视台,另一位播音员把二战期间日本甲级战犯“土肥原”读成“士肥原”。“土”与“士”字形相近,播音员可能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认为人的姓名用“士”而不用“土”。  相似文献   

2.
李洪志的邪教“法轮功”,蒙骗了不少人,在揭批“法轮功”中,新闻媒体经常使用“蒙骗”这个词。这个“蒙”,有的人念mēng,有的人念méng,到底应该念什么呢?一般情况,“蒙”有三个读音:一、měng,只用于“蒙古”。二、读méng时,有  相似文献   

3.
“做”与“作”两个字常常在我们的书刊报章上用错。这两个字不但含义相近,而且在普通话(北方话)中读音也一样,都读zuo因此,很多人分不清,有时候就混着用。实际上这两个字是有区别的。在南方一些地区,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吴语地区(上海一带),“做”读上声,“作”读入声。所以南方人一般不会用错;从意义上说,这两个字意义虽相近,都包含有下列几种意义:1.从事某种工作或  相似文献   

4.
刚愎自用其中的“愎”常被读成F敶(复 ) ,或读成F摮(幅 ) ,这是错误的。“愎”和“复”音义都相差很远 ,不能读混和写混。“愎”读b尙(必 ) ,“刚愎”是固执的意思 ,“自用”指自以为是。成语的意思是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愎”与“复”形、音、义差别都很大 ,要注意区分使用。鬼鬼祟祟这个成语被读成“鬼鬼ch幃ngch幃ng(崇崇 )”的时候很多 ,有时也被写成“崇崇”。“崇”与“祟”这两个字形体相近 ,要注意区别。“崇”是“山”下边一个“宗”字 ,读ch幃ng(虫 ) ,是高或重视的意思 ,如崇山峻岭。“祟”是“出”下边一个“…  相似文献   

5.
求疵小集     
韩泽 《视听界》2001,(6):56-56
乐非乐2001年9月16日,第6届世界华商大会前晚,南京五台山举办了《南京之夜》庆典晚会。众星云集,精彩纷呈,主持人也都是大腕。可惜大家露出破绽,让人遗憾。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引用了《论语》里的一名话:“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认乎其真地把“乐”读成了“yue”。音乐的“乐”字安在这里怎么解释呢?话的原意  相似文献   

6.
闲话同音词     
清华 《军事记者》2010,(3):58-59
汉字有个特点:一个字一个音节。少数合写字是例外,如“千瓦”有的写为“瓩”,“混凝土”有的写作“砼”等。  相似文献   

7.
一如果有人问,什么是好新闻?我看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真,短、快、活、强。”那么什么样的新闻读者最愿读呢?一字而蔽之,曰“动”。前面所说的五字标准中,“真”、“短”是对新闻的一般的和最基本的要求;后三字则是提高新闻可读性的高层次标准。这几个字都离不开“动”。只有动,才会快,才会活,才会强。由此可见,动的新闻,包含着较强的时效性,较生动的现场性,较明显的针对性。由这三部分,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动感新闻整体。  相似文献   

8.
“44个”是什么意思?是一家市报在刊发一篇重要文章时,丢掉了44个字;“49个”呢?是某市的一家专业报在一期报纸上共有49个错别字。笔者不清楚,这两个数字不知能否收入吉尼斯纪录大全? 重要文章,被堂而皇之地丢掉了44个字而竟然不知,实在让人大惑不解。这样,让人如何学习,如何领会,如何执行? 现在,某些报纸出现错别字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一期报纸错四五个字,有的高达七八个,但一张4开4版的小报出现49个错别字,令人难以置信。报纸的版面上错别字密密麻麻,还不如报纸的半成品——大样,这样粗制滥造的报纸怎么好意思送到读者手中?  相似文献   

9.
张港 《新闻三昧》2006,(9):29-29
“好莱坞”,几乎所有的人全知道这三个字,可是,读起来,对的就不多了。绝大多数人是将这个“坞”读成。其实,这个“坞”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音。“好莱坞”英文Hollywood,是一种常绿灌木,因当地有很多这种树,1903年,这里正式命名为“好莱坞”,1910年成为洛杉矶市的一个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好莱坞”是电影艺术的中心。当初它是洛杉矶(Los Angeles)西北部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背倚绿草如茵的山坡,面对平川碧野,四季常青,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具备拍摄外景的条件。1905年前后,芝加哥(Chicago)一…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几乎所有的人全知道这三个字,可是,读起来,对的就不多了。绝大多数人是将这个“坞”读成。其实,这个“坞”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根本就没有这个音。“好莱坞”英文Hollywood,是一种常绿灌木,因当地有很多这种树,1903年,这里正式命名为“好莱坞”,1910年成为洛杉矶市的一个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好莱坞”是电影艺术的中心。当初它是洛杉矶(Los Angeles)西北部的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背倚绿草如茵的山坡,面对平川碧野,四季常青,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具备拍摄外景的条件。1905年前后,芝加哥(Chicago)一…  相似文献   

11.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充分运用相关材料、背景材料,把评论写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读了5月15日经济日报评论员杨尚德的《一个广阔的经济领域——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人更看到评论“嫁接”大有好处。这是一篇论述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评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写这个题目,可以强调强调第三产业如何如何重要、第三  相似文献   

12.
“便”字有两个读音,在“方便群众”和“物价便宜”中的读音不同,这是黄口小儿都不会弄错的。但是“大腹便便(pián)一词的读音却常常有人搞错,“便便(pián)”是形容“肚子肥大的样子”,是一个中性词,不含贬义,不能错读成“大便”的“便”,不然就成了“一肚子粪肥”的骂人话了。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我断断续续地向报刊投稿,在《新疆日报》、《新疆支部生活》、《乌鲁木齐晚报》发表言论160多篇。这些文章都很短,一般是五六百字,短的只有二三百字,姑且叫它“小言论”。我写的小言论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但由于没有用过笔名,日久了,也就引起常看报刊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们的关注。有的朋友关心地问:你怎么尽写些“豆腐干”文章去填报屁股,何不弄几篇分量重的大块文章呢?我只得如实回答:我没有时间写,更没有写作大文章的水平。从我业余写作的实际出发,写“豆腐干”文章兴许还是自己的一点长处。我是怎样写起小言论来的呢?这要从我的工作岗位和年龄谈起。我年轻时酷爱读文学作品,步入中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社会中,当我们讨论到无法以数字言表的事物或谈及没有理论根据的观点时,一般人常爱用“形象”这个词来表达其意见。换句话说,形象在一般人的感觉中,代表了对事物粗略的感情和印象。因此,许多人在描述自己不太了解的事物时总喜欢使用这两个字。那么,什么是企业形象呢?对于  相似文献   

15.
说来也奇,忙忙碌碌当了大半辈子记者,直到老了做了教书先生,旁观者清,这才大抵上弄明白写稿要想到读者是怎么一回事儿。例如,读了9月6日河南日报头版,该报记者、通讯员写的《京九铁路黄河大桥动工》消息,全文约480字,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条铁路的起、终点到底在哪儿。这“京”字还好对付,一般还不至于糊里糊涂猜到南京去;而“九”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就费劲了。找来同日的人民日报头版,读了新华社就此而发的通稿,这才知道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后,这条铁路要直达九龙。如此说来,在“九”字后边括上一个“龙”字,读者对这个难题也便迎刃而解了。还有,消息中对于这条大干线要穿过的省、市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莫把新闻藏在“新闻”里。这是我写作消息《借“洋脑”发“洋财”》感受比较深的一点体会。有人听了可能会不解:新闻怎么又会藏在“新闻”里呢?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怪。其实,这并不是个什么怪问题,而是不少初学新闻的朋友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按理说,记者通过采访抓到了新闻,就应该写出新闻来。但有的人就是写不好新闻,常常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淹没在次要的材料里或一般的叙述中。这种新闻叫做“藏在‘新闻’里的新闻”。对这样的新闻,必须耐着性子细心地从头读到尾才能找到新闻,而对一些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读者来说,一见开头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7.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与字不同,一个词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不止一个字。例如“奶奶不看电视” 这句话共有六个字,但却只有“奶奶”、“不”、“看”、“电视”四个词。这是因为,“奶奶”之“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电视”的同义决不等于“电”和“视”这两个字义的简单相加。在这时候,“奶”、“电”、“视”三个字都只是构词的备用单位,简称“语素”。 关于词的知识,掌握的重点是对词义的理解和词的分类。 理解词义是运用词语表情达意的前提。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是指词的词汇意义,亦即与同的语音形式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报上读到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一个词:8.043626万元。人们读后马上就会产生一个问题:这笔款子到底是多少钱?特别是其中最后两位数即0.000026万元,到底是多少钱?人们得动一番脑子才能“绕”过来。原来这是80436.26元。人们不禁要问:本来一个十分简单的数字,干吗要把它这样复杂化? 也许会说,这是为了排字时少占字数。有些数字使用小数点是可以起减少字数作用,如“7元2角5分”写成“7.25元”,“78000元”写成“7.8万元”而且读起来也是一目了然,意义清楚。但是,这只能在这种情况下用,而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套用。 同“80436.26元”相比,“8.043626万元”没有减少字数,而是多用了一个字,而且使本来一目了然的数字变成了使人“绕脑子”的数字。何苦来哉!  相似文献   

19.
标题莫效颦     
贾岳 《军事记者》2001,(8):13-13
读(XX晚报》,二版的一个标题——《将扫雪进行到底》让我感觉总有点“别扭”,这可能是“将……进行到底”这样句式的标题出现频率过多的缘故吧,把人实在弄“腻烦”了。不就是扫个雪吗,犯得着也这么小题大做吗?报纸还会不会好好说话?  相似文献   

20.
谈起老年期刊的宗旨和特征,十有九人会说,无非是一个“老”字。这话似乎也不无道理。期刊的性质是“老”字号,刊名上大多都带着个“老”字,如《中国老年》、《老人天地》、《山西老年》等;有的刊名中虽然不见“老”字,但也是“晚霞”、“晚晴”、“夕阳”、“金秋”之类象征着老年的字眼儿;期刊的读对象当还是以老年人为主。于是,老年刊物无论从刊名到读,从内容到形式,一切皆“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