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同样,懒人也是当不了通讯员的。时下,有少数基层通讯员心浮气躁,听风就是雨,重“写”轻“采”,或只“写”不“采”,其表现一是喜欢道听途说找材料,哪怕一星半点小事也如获至宝地关起门来写新闻,大笔一挥,敷衍成篇;二是爱吃现成饭,就着会议、简报、总结、经验材料、内部通讯等,生吞活剥地写新闻;三是即使下去采访也是蜻蜓点水,车来车往,凭感觉一知半解地写新闻;四是自以为情况熟,万事通,不需要采访也能写出好新闻,结果是稿子写出来见了报,不是无新意,就是漏洞百出惹出不少麻烦,有的还…  相似文献   

2.
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普利策从走进新闻大门那天起,“几乎把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统统用于了学习”。目前在基层通讯员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认为自己生活在基层,对周围的人和事十分熟悉了了解,因此,在采访中省却某些环节,有时甚至懒得采访,  相似文献   

3.
近日,我收到今年第5期<新闻三昧>,阅读中发现一篇<懒人当不了通讯员>的文章.竟然与我5年前发表在<湖北日报>(2004年10月7日第10版)上的文章同题,仔细对照原文,除了署名"陈连华"以及文末"作者单位:江苏宝应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外,几乎没有一个字是陈连华的.如此笨拙地一字不落地全文抄袭,实属罕见,让我非常震惊.下午我便给北京<新闻三昧>编辑部打电话,举报了陈的抄袭行为.  相似文献   

4.
供你参考     
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美)普利策Seeing is believing. (看到才相信) ——英国谚语宁为保全人格报格,而决不为不义屈。——邹韬奋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一、如果说上期你们杂志是有较大进步,那我觉得这个合刊可以说是你们的一次大跨步了。首先是封面,醒目的颜色让我耳目一新,很有视觉冲击力。里面的内容,我最欣赏的是《中国通讯员调查》。这个角度很新,你们操作得也很到位。四川游华二、看了贯刊五、六期合订本中以特大号标题、图文并茂,长达十六页的《中国通讯员调查》专题报道,使我这个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并曾担任过通讯员,特约记者的人来说,感到特别亲切:当通讯员的初衷被列在"我当通讯员的理由"里,当通讯员的喜怒哀乐被你们进行"问卷调查"后归纳为"悲哀、激动、无奈、梦想",还有"十大报谈通讯员"可真的有点让我们受宠若惊了……我想,每一个当过或正在当通讯员的人,看了这组报道,都会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面对这份工作,因为我们对通讯员的工作意义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普利策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在写新闻报道时一定要做到腿勤。脑勤、手勤,嘴勤。作为一名记者,要想写出真实而又感人的好稿件,必须要深入一线、深入现场,去感知感受人物,事件,才能够写出感动自己。感动他人的好稿件。  相似文献   

7.
正近来,笔者因为关注台湾"反服贸"事件,而认识了一个新名词"懒人包"。严格地说,"懒人包"只是一种新闻信息集纳包。"懒人包"很小,小到你只要花3分钟时间就可以看完;"懒人包"也很大,大到足以容纳一本书的信息量;"懒人包"还很精,精到让你不用有太多专业知识和思考,就足以看明白相关新闻。透过这个事件,"懒人包"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载体的威力,被海峡两岸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认为作一个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五勤”,即腿勤、眼勤、嘴勤、脑勤、手勤。现代新闻学创始人之一普利策曾说:“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本文作者依靠从业多年的经验.详尽而独到地阐述了“五勤”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赵红勋 《今传媒》2010,(12):114-115
信息时代推动了"懒人"时代的诞生,"懒人"时代下的知识青年同样需要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有新模式的营销方式来让他们适应。2005年威客概念的诞生,催生了威客营销模式,如猪八戒威客网、威客中国等。于是威客营销逐渐受到了"懒人"的青睐。本文试图谈论懒人时代下威客营销诞生的原因、和普通营销模式的不同及威客营销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一本小32开,每期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解放军报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竟使我如醉如痴。“通讯”架起了一座编辑部──读者──作者的友谊之桥。新鲜的观点,感人的事迹,生动的材料,编辑。记者、通讯员采编写作的酸甜苦辣,一桩桩通过“通讯”之桥,到了广大新闻干部的心中。“懒人不能当记者”时间过去了30多年。抹不掉的回忆,是一句警句式的话:“懒人不能当记者。”说这话的人,是60年代任军报驻广州军区记者的杨子才同志。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我知道这句话,是从“通讯”刊登军报记者会议发言材料上看到的。他讲了很多,我…  相似文献   

11.
稳中求升     
辛辛苦苦爬了半年多“方格子”,寄出去的东西却发表不了。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偶然在《人民前线》报上看到一位编辑写给通讯员的一段话:“写  相似文献   

12.
作为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新闻应该说是第一大问题。发现不了新闻,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新闻线索,就不能有效地进行采访和写作,就无法完成报道。所以说,发现新闻是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具备较强的发现新闻的能力,因素当然很多,这里笔者认为有三点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拓宽视野,二是判断能力,三是学会观察。笔者将其概括为发现新闻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13.
当得知自己获得工人日报优秀特约通讯员"五连冠"时,心情可谓百感交集,有激动有惭愧,有甜蜜也有苦涩。做文要像做人那样诚信自1992年开始当通讯员算起,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16年间,我先后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湖北日报、湖北人民广播  相似文献   

14.
怎样根据台湾同胞的思维特点传播信息,实现有效传播和引导?本文提出三个对台传播"新构想",即掌控"绵密网战"、把握"耳语战"、应用"懒人包"。《中国记者》2014年第7期曾刊发本文作者《从热点事件看高浓缩信息"懒人包"的运用与监管》一文,对文中提到的"懒人包"有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编辑关     
倪玉 《军事记者》2001,(11):32-33
编辑是通讯员稿件变成铅字的第一把关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只有过了编辑这一关,稿件才有可能发表,而过不了编辑这一关,稿件肯定是废纸一张。作为通讯员,我们要主动与编辑交朋友,争取得到编辑的指导,这样不仅有利于通讯员的快速成长,而且也有利于把党的群众办报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当记者笔者也是"半路出家"。35年前,笔者是个热衷于给单位简报、行业报投稿的通讯员,被单位推荐到新华日报社接受为期三个月的通讯员培训,从此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期盼更多的“通讯员之友”据去年7月8日工人日报报道,该报在表彰优秀特约通讯员时,有12位编辑被推选为“通讯员之友”。很好!“通讯员之友”。笔者期盼,有更多新闻单位像工人日报社那样鼓励新闻工作者当“通讯员之友”,有更多新闻工作者自觉去当“通讯员之友”。...  相似文献   

18.
我当通讯员10年有余,如今虽然成为专职新闻工作者,但对通讯员的酸甜苦辣深有感受。为通讯员说几句话,是我早有的心愿。通讯员苦衷种种:一是苦于采访报道没时间。通讯员写新闻的时间不能保证。他们有的人一身兼几职。刚刚得到一个新闻线索要去采  相似文献   

19.
记者工作是世界上最辛苦的职业之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不畏艰险,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是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某种情况下,新闻不仅是用“汗”写,也得用“血”写.记者并不故意去寻求冒险,但时代的风雨却常常逼着你非冒险不可.这当中包括自然界的风险;打击迫害的政治风险;枪林弹雨的战争风险等.记者的成功,莫不与艰难困苦相伴随.做一个有出息的记者,注定要一辈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相似文献   

20.
常听到一些通讯员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不是懒得动手去写新闻,而是苦于发现不了线索。”我觉得事实并非如此。从我当通讯员20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用心就能出新闻。去年初,我两次从银川乘坐170次快车返回石嘴山,见到站台上有卖各类食品的而从未见过出售报刊的。可是,每当我坐车拿出自带的报纸后,很快便有不少的旅客围拢过来,争相阅读。这说明,旅客旅途当中不能缺少精神食粮。基于这种认识,我就给《宁夏日报》写了篇题为《也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